一月杂记·朗冬

月中旬的时候,忽然又降温了,原来冬天还没有走远。当雨滴落在伞上,耳畔听到柔和的声响,那种湿冷再次贴上两颊,不由地想起冬天里的绍兴。那座多数时候被阴雨笼罩的城市里,围住了属于我的,三年单调时光。日复一日的实验和临床,枯燥的像半旧的复读机,乏陈无味。流水线般的日子里,对每一次改变都会充满期待,却又明白此刻鲜活的人和事都会在下一秒褪成过去。美好总是短暂,也因为短暂才更深刻地体会到曾经美好的美好。回忆闪烁的时候,我不禁想,那座围城里一直努力着的男孩们和女孩们,此时此刻,是否还拖着疲惫的身心快乐着?

正值放寒假,上班路上已不看见背着厚重书包的学生。读书的时候常听父亲说,学生时代的脑力之苦并不及工作上班时的身心俱疲。但我认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承受能力,学业已是一份不易背负的沉重。如果有所抉择,有多少孩童愿意被压弯了脊梁。在抖音上翻到一位外卖小哥连连惋惜:如果可能,我多希望曾经的我可以好好读书,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但个人的生命中总有怯懦,如今尚且不能承受当下的种种,曾经的你怕是更为稚气。更为现实的是,破书万卷,吟诗三百,证明的是个人的勤奋程度,而非社会能力。

记得有一天午后,听见远处学校里的人声鼎沸,仿佛一下子便回到了年少时光。他们在这个年龄,有嬉笑追逐的欢愉,也有“你是我最好朋友”的单纯。这么青涩的时候,小小的身体里都会有大大的梦想,似乎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只隔着一段成长。而后来,在成长的路上,好多好多的少年们都没能把梦想带进现实,可能不是所有的大雄都能幸运地拥有一个哆啦A梦。

从医院下班的时候,路两旁,常常已是华灯初上。一盏灯是孤独,一片灯却能秀成连绵锦色,在黑夜里灼灼耀眼。好想成为这繁华中的一景,骄傲的站立,不肯低头。工作以后,不知不觉间已经丢失了生活中的诸多乐趣。医生这个职业,奉献的色彩太过浓重,越是努力,越是难以感到幸福,但仅仅是对于我而言。有些人的骨子里透着厌世的浪漫,容易自惹煎熬。夜里的风,不似晨间的清寂,带着些许烟火气,暂时吹走眼前的清冷。街边的橱窗里,灯光照耀,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上落下富丽和堂皇。我只是看看,也只能是看看。当代年轻人习惯性地自定义为穷人,“我很穷”似乎已经成为潜意识里的呐喊,轻易便能脱口而出。奇妙的是,很多人却选择了越穷越精致,越精致越穷的生活方式。因为有太多人自信地认为我值得,而不会对自己说我不配。但对于感性的人而言,“精致穷”是他们笑对人生的甜味剂,干完毒鸡汤,面前的坎儿似乎也可以跨过去了。唉,人在矛盾间挤着挤着就过完了这一生。

周末,绕了不常去的那条路,发现修建中的工地已然竣工。看到这对铜人和壁画,总觉得嗅到了书卷气,不由地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人和物,都染着阴灰的固有色。在绍兴的三年里,从未去过鲁迅故里,没踏进过三味书屋,也错过了百草园的景色。在文学面前,我是个俗气的人。三味书屋的勤学单纯和百草园的童趣只属于鲁迅,在我的脑海里,那方建筑仅是一排老旧的房子,承载着他的人生和故事。

一月杂记·朗冬

但他的文字具有批判性,理智且深刻,令人警醒,带着一个时代的色彩,所以在精神层面更有教育意义。对应不久前的杨医生事件,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似乎已经成为所有医生的痛点: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强健,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2019.12.24之后的朋友圈都是这段文字的悲伤和无奈。生命很脆弱,但同样脆弱的,还有坚持付出的仁心。病患的苦痛需要理解和安慰,但每一位撑起白大褂的灵魂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挣扎的病患。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有位患者理直气壮地冲着上级喊:我就是拿你们医生当神仙的。当时想要争辩却欲言又止,毕竟对于几十年的“沉淀”,一段文明人的劝诫又能吹起几分“尘土”?

过年时的疫情冲散了本就越来越淡的年味儿。每个人都宛若惊弓之鸟,有很多种情绪困扰心头。科室里的一对护士姐妹上了对抗疫情的第一线,为她们点赞,祝愿平安归来。

世间的繁华才初见一二,内心的坚韧才凝练三分,人生的长度无法丈量,却也走过了那么多个年年岁岁。

在每个冬季,湿冷冻骨的那几日里,沉心想想被贬为白日梦的美好憧憬,也在每个晴朗的冬日里,热切地去追一追你想要的不现实与不可能。

新的365天,愿每一个在路上奔跑的人都能释然内心的孤单,实现自己的野心,再开始下一场感动自己的冒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