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与医生对峙,特朗普治下美国“反智主义”缘何登峰造极

“注射消毒液杀灭病毒”,当地时间4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这一惊人“建议”引发舆论哗然。但更令人吃惊的是,这番发言居然收获了不少“拥趸”,不少美国人真的按照总统所说的做了。事实上,不仅是这一次,此次疫情中美国民众的一些“奇葩”反应,将这个国家的另一面暴露给了世人,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百年来一直以科技昌明、制度进步示人的国家,居然还有如此“反智”的一面。

民众与医生对峙,特朗普治下美国“反智主义”缘何登峰造极

在明尼苏达州,民众与医生对峙。

有其总统必有其民

“我注意到消毒剂在一分钟内就消灭病毒,仅用一分钟。有没有办法可以向体内注射消毒剂,让它进入肺部,对肺部产生很大影响,当然我不是医生,但我认为这(想法)很有趣。你们是否这样想过。”当地时间23日,没有任何预兆的,特朗普在白宫例行记者会上突然提了这一灾难性的“建议”,把在场专家听蒙了。但令人更加吃惊的是,面对总统如此不靠谱的建议,美国老百姓中居然真有不少人想实践一下。

民众与医生对峙,特朗普治下美国“反智主义”缘何登峰造极

总统亲自“带货”,对美国消毒液厂商不知算不算意外之喜。

据报道,在特朗普“注射消毒液”的“建议”发出后,尽管美国各大媒体和专业机构甚至消毒剂制造商都警告公众不要将总统的这一提议付诸实践,但全美依然迎来了一波“消毒液高峰”:当地时间24日,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称,100多人拨打马里兰州紧急热线,询问注射或摄入消毒剂是否有助于治疗新冠肺炎。州政府随后发出紧急警报,称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注射或摄入消毒产品。此外,纽约本地媒体引用市政府数据称,在特朗普发表上述言论后18小时内,纽约市接到了30通相关电话,询问该方案是否真有可行性。

总统说“消毒液洗肺”,一些老百姓就真干,美国部分民众的“憨直”可见一斑。但如果我们将镜头拉远,会发现类似总统主导、老百姓支持的闹剧在疫情之下的美国绝非孤例。

4月17日,面对美国各地抗议隔离措施、要求复工的要求,特朗普连发三条推文,鼓励他的支持者“解放密歇根州”“解放明尼苏达州”“解放弗吉尼亚州,拯救你们伟大的第二修正案(即公民有持武器权),它正在受到封锁”。

虽然有足够的理由怀疑特朗普这些推文的初衷是为了助选(他提到的三个州都是总统大选中的摇摆州),但大量美国民众依旧群起响应。4月18日,美国各州便出现了更大规模的支持复工游行和集会。在明尼苏达州,甚至出现了对比十分鲜明的一幕:州长宅邸前,400名抗议者穿着支持特朗普的各色服装,要求立刻复工,解除隔离,其中大多数人不戴口罩。而站在他们对面的,则是少数医生和护士等专业人员,他们抵制民众的复工游行活动,要求政府依据科学继续实行居家令,减少感染人数,减少一线医护人员压力。

民众与医生对峙,特朗普治下美国“反智主义”缘何登峰造极

这样的对峙在眼下的美国各地都发生着,而根据美媒的采访,不少支持总统的民众科学素养实在堪忧:“为何罐头商店开门了,堕胎诊所开门了,我的教堂却关闭了?”“这个病毒就是骗局,旨在剥夺我们的权利。特朗普是对的,我们现在需要开放,需要恢复工作。”“我相信上帝,而不是科学!”这都是眼下支持特朗普的游行中最常见的呼声。

大量普通民众的常识匮乏,让人不禁感叹,难怪他们能选出这样一位总统。

美国的另一面

在过去近一百年当中,美国作为自诩的“山巅之城”,一直给人留下科技和制度都十分昌明的印象。但事实上,在这个国家内部,缺乏常识的民众是大量存在的:美国《新闻周刊》2011年曾对1000名美国公民进行过一次常识测试,结果显示,29%的美国人不知道当时的副总统是谁,73%的美国人答不出美国发动冷战的原因,44%的人不知道《权利法案》具体为何物,有6%的人不知道美国独立日是哪天。

而在科学方面,常识匮乏的比例更惊人,有73%的美国人对进化论持不赞同或怀疑态度,46%的美国人搞不清电压、电阻、电流的基本概念,居然还有3%的美国人赞同地球是平的——真的很难相信这是第一个登月的国家能干出的事儿。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美国人缺乏基础知识呢?1963年,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曾发表《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从历史的角度十分精彩地解释了这个问题。

在霍夫施塔特看来,美国的最初一批移民本来就不是一批多有文化的人:美国最早一批移民是在英国宗教改革运动中被排挤的“清教徒”,他们多是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贫苦农民,习惯于对宗教说教做原教旨主义的理解。1642年,当时的某位在美国颇有名望的清教徒牧师还在他的布道文中如是写道:“你越聪明有知识,你越适合撒旦的需要。”

民众与医生对峙,特朗普治下美国“反智主义”缘何登峰造极

按照一般规律,反智主义应该会在国家近代化过程中逐渐消弭,因为不接受知识就意味着无法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但美国的特殊之处在于,它长期存在一个可供开拓的“边疆”,持续百余年的西进运动让以开拓进取而非获取知识为重的“边民”群体在美国同样能获得成功。而这群人比社会精英们更多地参与塑造了美国底层民众的性格,大多数美国人把自己想象成是拓荒者的后代,开拓进取的牛仔而非善于思辨的哲人才是美国人崇拜的英雄形象。这一点在好莱坞电影中获得了最生动的诠释。

问题是,鄙视知识的“边民”群体在20世纪后半叶之后遭遇了难题:美国的西进运动结束了,他们仰赖的边疆消失了。所以,当时霍夫施塔特就十分担心“反智主义”将成为美国未来的大敌,他直言不讳地说:美国的心脏地带,充满了通常是宗教上的原教旨主义者,偏见中的本土主义者,外交政策中的孤立主义者,以及经济学上的保守主义者,这些人群不断涌动,是我们现代困境的原因。

离这本书的出版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情况似乎比霍夫施塔特担心的更糟。冷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以全球化为依托的,它更有利于知识精英,却剥削了“边民”精神的继承者们,后者不可避免陷入了焦躁与不安当中,对全球化和专业知识的仇视于是成为一种风潮,而无视规则甚至常识的特朗普当选总统正是这一潮流的结果。

白宫智囊团失控了?

不过,虽然特朗普靠操弄美国底层成功上位,但他自身也沦入“反智主义”的泥潭却有可能是个偶然。

实际上,在美国历史上,具有“边民”性格的总统上台绝非鲜有的特例,大多数总统在上台时并不一定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他们是依靠召集幕僚和顾问来完成自己的工作的。早在华盛顿时代,类似“总统之友”的组织就在幕后为美国总统的决策提供建议,到了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时代,为了拟定挽救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总统的智囊团队规模已经扩充到数百人,这些人不仅帮助总统进行决策,也调和了美国精英群体和底层民众之间的利益。

特朗普在上台之初无疑也想这样做,他组建了自己的智囊团,其智囊团对特朗普的行动规划和管理甚至一度超过以往的美国总统,比如特朗普看似无厘头的推特发言,其实都有专人负责设计,至少在任职总统前期,他的智囊团队是运营正常的,其宣传手段甚至堪称高妙。

民众与医生对峙,特朗普治下美国“反智主义”缘何登峰造极

特朗普的幕僚团队失效恐怕是目前美国政府面对的最大问题

然而,最近一年多以来,特朗普的智囊团开始频频出现一系列“低级失误”。前不久特朗普访问印度期间,在与印度总理莫迪会晤时,特朗普语出惊人:印度完全不必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又不在你们的边界上”。当时,莫迪的眼睛“惊讶得凸了出来”。该消息被媒体报道之后,不少美国专家都感到匪夷所思:即便总统没有地理常识,其智囊团队难道没有人在会谈前给总统普及一下这种基本知识吗?

前不久,《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菲利普•拉克出了一本“黑”特朗普的书,书名叫《一个非常稳定的天才》(书名来源于特朗普的自夸),书中对特朗普智囊团的失效问题给出了两种假设:要么是特朗普的自负性格让他反常规地踢开智囊团,做出越来越多的自选动作;要么是其肆意妄为已经超出了智囊团内有识之士们忍耐的极限,令其团队分崩离析。当然,最可能的情况是两者正在同时发生。

无论哪种假设成立,可以肯定的是,眼下的特朗普智囊团队正处于半瘫痪甚至瘫痪状态。按照总统智囊团队一般的操作流程,在应对疫情这种突发事件时,智囊团会通过私人关系扩充和吸纳相关专家进入团队给总统提供意见,而如果总统的智囊团已经瘫痪,这类专家无法进入智囊团队,自然就无法给出专业意见。“专业智囊缺位”让特朗普以自己贫乏的医疗常识赤膊上阵,在全世界面前闹了个大笑话。

特朗普专业智囊缺位所引发的更严重问题,可能是知识精英们正在抛弃这个政权,于是我们看到特朗普在近期的发言中开始越来越“出圈”,越来倾向于讨好他的底层选民,这样下去,只会进一步撕裂美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