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三年級成績滑坡,出現“三年級效應”,是孩子畏難情緒作祟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微微今年是進入到三年級的小朋友了,平常自己也沒有給孩子增加壓力,也不會給孩子報補習班之類了因為怕給孩子增加壓力。

可是媽媽最近了解到,孩子最近在課堂上開始出現聽不懂的狀況,開始迷迷糊糊。聽隔壁家的凱凱的媽媽說道,自己的孩子從開始上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抓孩子的學習。

現在孩子上三年級還是依舊保持了班級前幾名的好成績,而且週末還有補習班。聽到隔壁媽媽這麼一說以後。

微微媽媽也給孩子報了一個補習班,上了幾次以後,孩子對著媽媽喊冤,實在自己太累了,也跟不上老師的步伐。其實在孩子在三年級的時候,會出現一個成績滑坡的現象,很可能是遇到了一個“三年級效應”。

孩子在三年級成績滑坡,出現“三年級效應”,是孩子畏難情緒作祟

v 瞭解一個“三年級效應”

三年級效應指的即是因為孩子在一二年級的重複學習,使得孩子在上課出現走神。家長孩子一二年級的基礎知識沒有穩固好。

也沒有良好的精神狀況、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習慣,就會導致孩子在三年級學習新的知識會開始吃力,就會對出現厭倦,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極度下滑。

課程難度的增加,新知識的出現,都是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一點,如果孩子是遇到問題迎刃而解,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快樂並且解決問題的話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但是如果還是是有畏難情緒,不想面對自言想要放棄的話,就會開始自暴自棄導致自己的學習成績就會一度下滑。“三年級效應”的出現並不是孩子自己的不愛學習,而是孩子的畏難情緒出現,開始不想學習。

孩子在三年級成績滑坡,出現“三年級效應”,是孩子畏難情緒作祟

v 孩子是為什麼會出現畏難情緒呢?

1. 家長在很多事情上都已經替孩子完成

很多家長會擔心的自己的孩子事情辦不好,就會開始幫助孩子甚至直接替孩子把事情完成。可能會有家長的長輩格外的疼愛、寵愛自己的孩子,就會直接幫助孩子做事。

比如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上都要插一手。給孩子餵飯,給孩子穿衣服,負責全程的接送孩子上下學,怕孩子累到給孩子拿書包等等行為,都不會給孩子一點鍛鍊的機會。

2. 家長在孩子的心理上就建立好強烈的依賴性

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保護過多多度就會迎來孩子的強烈的依賴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生活上遇到了一點點的問題。

家長都會直接的替孩子解決完畢了,遇到困難或者挫折直接解決,不給孩子解決的機會,久而久之就讓自己的孩子形成了依賴的性格,形成習慣,也不曉得該如何解決。

孩子在三年級成績滑坡,出現“三年級效應”,是孩子畏難情緒作祟

3. 孩子性格膽小不願意嘗試

有些孩子在性格本身上就是一個不敢嘗試新鮮事物,不敢大膽的嘗試應該怎麼做好一件事。而且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什麼問題。

家長就會直接指責孩子怎麼這樣的一件小事都做不好,怎麼什麼事都幹不好,慢慢的就讓孩子缺乏了自我評價的能力,本來自己擅長的事因為缺少自信開始做不好了。

在兒童教育中就有這樣的一句話,“毀掉孩子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長什麼事情都已經替他做好了,把所有的問題的答案都已經說出來了。”

一個從小就已經養成了有困難或者問題就去找家長解決的孩子,當他自己面對困難的時候,面對獨立要完成任務的時候,就會開始出現畏難情緒。

孩子在三年級成績滑坡,出現“三年級效應”,是孩子畏難情緒作祟

v 如果孩子已經在學習方面出現了畏難情緒,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家長可以換一個思路思考問題,為什麼孩子會對遊戲感興趣呢?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認為:遊戲是一種潛在的教學方式,它可以讓孩子提高思維能力。比如策略能力、解釋分析能力、執行能力以及快速執行能力力等。

首先第一,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每次都會有一個小目標,比如玩《別猜白塊》,每一關都是都會一個小目標的。

第二,遊戲都是由簡單到難度增加的,速度增加,孩子就會被吸引進去越發更有激情,第三,遊戲會有反饋,會解鎖下一關解鎖一個新的音樂,有相對應的積分。遊戲是在調動孩子的主動積極性,才會更加的吸引孩子玩下去。

孩子在三年級成績滑坡,出現“三年級效應”,是孩子畏難情緒作祟

那麼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從這幾項原則出來:

1. 把孩子的學習目標具體化

對於成績不好的孩子來說,一定是積攢了很多不懂的知識。前面的知識點還沒有學會,就已經迎來了後面更難的知識。

慢慢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就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座很難爬越過去的山,難以爬越就會讓孩子慢慢的失去信心。在這個時候,家長就不要著急,慢慢的幫助孩子一步步解決問題。

比如就像孩子搭積木一樣,孩子的目標是今天用積木將車搭建出來,不能一上來就和孩子說積木要好好搭,這樣的一個話太過於籠統,必不能幫助孩子什麼。

家長可以和孩子說我們應該第一步是幹嘛第二步應該幹嘛,第一步搭建車的底盤然後上車的輪胎,接著慢慢的車的身體、窗戶等,慢慢的完成一步小目標。

孩子在三年級成績滑坡,出現“三年級效應”,是孩子畏難情緒作祟

2.為孩子選擇難度適宜的學習目標

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一定是他自己能夠好好掌控感的,有些時候內容太難或者太簡單,孩子有時候都是不願意參與的,這是為什麼呢?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就很好的解釋到了這個現象,教學是為了調動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有難度的內容。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孩子的潛能,超越這個最近發展區然後達到下一個發展階段的水平,接著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

孩子在三年級成績滑坡,出現“三年級效應”,是孩子畏難情緒作祟

2.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給予適當的反饋給孩子增加信心

為什麼遊戲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呢?因為在孩子每一次的闖關以後,遊戲會帶給孩子及時的反饋,那麼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家長也是要給予孩子適當的反饋,這樣對於孩子學習是有著很強的幫助,這也是會讓孩子繼續保持下去的信心。

對於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家長適當的給孩子反饋是很重要的,這樣可以讓孩子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更是可以給孩子帶來鼓勵與支持。

並且需要注意到的一點就是描述式的反饋更重要,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說,今天的孩子獨立的將一幅繪畫作品作品完成了,不要對孩子來一句“哇,今天的寶寶好棒啊,太厲害了。”家長應該要說的是“寶寶,你今天畫的小汽車真的很不錯,顏色和造型都相比較之前畫的更加有進步了。”

針對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的畏難情緒,家長可以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比如拆分學習的目標,設置目標的難易程度或者給孩子反饋帶來孩子的動力,慢慢的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畏難情緒,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