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性”色變的中國人

今天是臺灣作家林奕含去世三週年,三年前,她留下了一本《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不久後便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該小說講述了美麗的文學少女“房思琪”被補習班老師“李國華”長期性侵,最終精神崩潰的故事。

而這本小說主人公,正是林奕含本人——一個長期受到性侵的美麗少女。

把自己撕碎了給別人看,娓娓道來,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將痛苦加倍。

三年過去了,無數的“房思琪”瘋了,抑鬱了,自殺了,而無數的“李國華”還活著。

談“性”色變的中國人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頭條新聞)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前不久,“高管涉嫌性侵養女”又一次暴露於公眾眼前,這樣的新聞讓所有人痛心。據受害者李星星陳述,自14歲以來,她遭“養父”鮑某明連續性侵4年。

70%以上的性侵,都是熟人作案。

在鮑某明事件爆發之後,就有無數人在網上透露自己小時候遭遇性侵的經歷,而實施侵犯的,正是他們所熟悉的人。

談“性”色變的中國人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頭條新聞)

談“性”色變的中國人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頭條新聞)

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是“性”,因為在大多數人接觸的知識裡,“性”教育是沒有的。

4月26日,福建福州40多名年輕人集中發帖,指控23年前受到小學班主任陸某虐待、猥褻,包括圖釘扎、扇耳光、摸胸,時間持續了4年,希望得到陸某公開道歉。女生小雯稱,因為發育較早,她多次被對方身後摟抱,觸摸胸部,“他抱我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今天不用捱打了”。

可見,性教育的缺失是多麼可怕。


談“性”色變的中國人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新浪新聞)


最應該接受“性”教育的,是大人。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相似的經歷,小時候和父母看電視,遇到接吻或者其他親密的片段,父母幾乎都會捂住孩子的眼睛,或者假意喝水上廁所逃避“尷尬”。

中國的“性”教育普及率在全世界算是很低的,這可能源於中國保守的天性,在這樣的環境下,談“性”色變已經是一個事實。

在一起校園侵童案件裡,一位記者問受害者:

“父母有沒有跟你說過,不能讓別人碰你身體的一些部位?”

小女孩說有過。

“那為什麼會同意老師觸碰?”

小女孩說:“因為爸爸說,要聽老師的話,老師說的都是對的。”

父母跟孩子講禮義廉恥,講尊敬師長,講做人,卻不會講“性”,就像《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所說:

剛剛在飯桌上,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

別說性不能提了,就連談戀愛,媽媽都會說,那是不要臉的。

思琪在家一面整理行李,一面用一種天真的口吻對媽媽說:“聽說學校有個同學跟老師在一起。”“誰?”“不認識。”“這麼小年紀就這麼騷。”思琪不說話了。她一瞬間決定從此一輩子不說話了。

她的父母,只要求她好好讀書,做個溫順、乖巧的女兒,以後找個好歸宿,卻從來沒有告訴過她,如果被侵犯了,要怎麼辦?

而在她的社交賬號上,林奕含也說,父母就是說她看太多文藝的電影,才會變成“這個樣子”,跟書裡父母嫌棄女兒的話一模一樣。


談“性”色變的中國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小說與現實,只有一步之遙。

在父母的眼裡,有關“性”的教育都是禁忌,過早談及只會使孩子早熟、早戀。

2017年,杭州蕭山一位家長髮微博稱,學校通過“讀書漂流”活動,發給正在讀二年級的女兒一本性教育讀本,出現部分過於直白的詞彙,包括“陰莖”“陰道”等男女生殖器名稱。這位家長表示,自己不反對性教育,但這種直接把性教育讀本發給學生自己閱讀的方式不妥。


談“性”色變的中國人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中國傳統觀念認為,性是不需要教的,孩子長大了自然會懂。其實,性是人一生成長中必須要學習的知識,和語文、數學學科一樣。現在國內絕大多數與性相關的教學內容主要是介紹人體發育,但這遠遠不夠。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家長應該把性教育正式、誠懇、開誠佈公的告訴孩子,而不是羞於啟齒。

這不僅是保護自己的孩子,也為保護別人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