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字,口

口,大概是被误解最多的一个字。

在甲骨文中,口是这样的:

我们的字,口

从《说文解字》起,对口字所有的解释都是指对人的嘴的象形。

实际上,甲骨文中的口字形,明显和嘴不一样,像什么呢?

像一个没有底座的香炉,也就是祭器。

这个祭器是巫在其中焚香,然后祈祷,或与神灵沟通的工具。它作为部首,有表达之意,表达的东西,是抽象的。

比如:名、史、古、召、唱……

以后,在介绍其他口字旁字的时候,还会详细解释。

在古汉语中,祝、咒两个字相通,本意都是祝告,向神灵祈祷或与神灵交流。

殷商来自东夷,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神鬼文化,巫的地位非常高,商王本人也是大巫。

甲骨文的原意,就是将烧烤龟甲或牛骨后出现的裂纹解释后,记录下来。

所以它才会记录在甲骨上,用来做什么呢?做记录以备日后查验。

因为在那时占卜是一件大事,所以记录下来的,也都是朝廷中的重要事件,比如祭祀、征战、挑选继承人、王位更替等等。

在干一件大事之前,烧烤龟甲或牛骨占卜,将占卜的结果解读后,记录下来,事实发生后,也将其记录在同一个龟甲上。

这就是历史记录。

由此就形成了我国官方治史的制度和习惯。正因为文字一开始是用刀刻制在甲骨上的,后来被刻制在竹简、石碑上,最后发明雕版印刷术,也就顺理成章了。

祝、与咒本是同意,古人在祭器中点燃某种香草——有可能是大麻,产生味道和烟雾,吸入后进入某种迷幻的“通灵”状态。

直到现在,民间神婆神棍,在准备进入通灵状态的时候,都要大量吸烟或饮酒,与古人是一脉相承的。

口字,因为具有表达的意思,逐渐演变为口腔之口,后人在造字时,就将其作为口腔的会意,早出喉、咙、嘴、吐、吸、吃、吞等字。

哀、袁、衰、展、丧

这几个字,都是与死亡有关。哀,死者衣襟下放置一个祭器。见过传统丧礼的中国人非常容易理解——棺材前面要放一个用来烧纸的陶盆。

烧纸这个习俗,很可能也来自于上古时代在祭器中烧致幻作用的香草的做法。

我们的字,口

丧,甲骨文的意思是在堆放树枝或木柴之间放置几个祭器。这些树枝或木柴是干什么的呢?是用来焚烧尸体的。

殷商时代流行火葬。殷商的图腾就是浴火重生的玄鸟,也就是后世的凤凰。

殷商人认为,人死之后,将其火葬,他的灵魂就会重生。

观察火葬时产生的烟雾,由此判断死者的灵魂是否重生,是当时巫的一项重要业务。

如果将口,当做口腔之口,就无法解释甲骨文的丧字。难道当时的人办丧礼是坐在树枝上说话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