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小事動搖,才能成為人生《大贏家》

凡事往簡單處想,往認真處行-《窮查理寶典》

3月20日,喜劇電影《大贏家》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上映。作為繼《囧媽》,《肥龍過江》之後的第三部線上免費上映電影,備受觀眾喜愛和關注。僅僅3天的時間,正片總播放量就突破了9800萬,相關視頻總播放量超過了13.7億。

不為小事動搖,才能成為人生《大贏家》

《大贏家》改編自日本原著小說《遊戲的時間不會結束》,由於淼執導,大鵬、柳巖主演。於淼導演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提到,“我們大家從小就被教育說你腦子要特別變通,要知道利用身邊的關係,懂得成功的捷徑,但其實這不是生活的常態。或者說,這個世界恰恰因為有一絲不苟的人,其他人才可以享受相對自由的生活,這些少數派的精神值得被拿出來討論。”他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是希望告訴大眾,你以為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該片講述了演戲“綁匪”嚴謹通過與真實警察鬥智鬥勇,最終贏得勝利的喜劇故事。

在家人和同事的眼裡,男主嚴謹是個十足的怪咖,他受到同事的排擠,家人的冷落。一次偶然的機會,銀行接到公安局舉辦的搶劫演習的任務,大家都想糊弄過去早點回家,嚴瑾卻認認真真當起了負隅頑抗的“劫匪”。

接下來,我將結合電影的故事情節和主題表達,來分析平凡人中的“異類”如何通過“三步法”成功逆襲以及電影深層的人生意義。

不為小事動搖,才能成為人生《大贏家》

一、開始階段:做好充足準備,提前進入“綁匪”角色

①生活中的“小透明”,仍堅信有一天定會成為“主角”

男主嚴謹,他對待工作的態度就和名字一樣,嚴肅認真,謹慎負責,卻總不太受歡迎。他是辦公室的“小透明”,他是同事眼中的“異類”,領導眼中的“出氣筒”。嚴謹的認真負責,在所有人的眼裡不過是不懂變通,一根筋操作而已。

他和我們大多數都市上班族一樣,過著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在996工作制裡日復一日, 每天擠著地鐵和公交上下班,家裡和公司兩點一線,吃飯叫外賣。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漸漸變得麻木和焦躁,開始信奉利益至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和我們不一樣的是,他始終沒有被社會的現實給同化,兢兢業業地做著自己的工作,堅持做著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好人好事。

不得不說,嚴謹是一個自尊水平穩定偏高的人。無論外在的生活環境是不是適合他這樣“異類”的生長,他始終堅信內心所相信的東西,做符合內心規則的事情。他知道自己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他的自尊水平很穩定,不會受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改變。

②拿到劇本,角色已經開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從嚴謹接到扮演“劫匪”任務的那一刻起,他就賦予了自己“劫匪”的角色。他回家認真鍛鍊體力,做好充足的逃跑路線準備,熟悉銀行周圍環境等。他扮演“劫匪”的角色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父親用言語激勵他,母親給他準備吃的,妹妹作為“犯罪同夥”協助他逃跑。他還提前安插了一個內線,那個他一直暗戀的女同事。

他人生始終有一個關鍵詞叫“認真”。他夜裡醒來的時候會告訴自己,“認真總沒有錯”。小時候,我們被教育認真是一種美德,長大後,我們被社會教育認真是一種愚蠢。漸漸地,我們進入了“認真你就輸了”的詭辯,我們過多去關注成功的結果,而忽略了成功的鐵律,那就是成功一定是用認真和努力的磚瓦堆砌的。

不為小事動搖,才能成為人生《大贏家》

二、進行階段:將“執拗”進行到底,有分寸感的務實主義

①自我定位異常清晰,將“執拗”發揮到極致

演習開始時,所有的參與人員都想著敷衍了事。員工很高興,想著隨便演演收場,不用上班了。行長很高興,趁機給自己的銀行做做推廣。電視臺也高興,隨便拍拍通稿一念收工。只有嚴謹他知道他的目標是演好“劫匪”的角色,並高質量完成這次“銀行搶劫案”。

在演習進行的過程中,警察的配置層層升級,從便衣警察、特警,最後是狙擊手。很多人最開始都是形式主義的參與,只有他一直都很認真,甚至在別人的眼中有點偏執和不可理喻。

前美國國務院國務卿賴斯曾經說過:人們一開始反對你,但是當他們意識到你能夠傷害他的時候,他就會轉而支持你。

不得不承認,在這個過程中,“人質”一次次地被嚴謹的實力擊敗,就越覺得可能會被“傷害”,他們的“人質”代入感越強,所以變得越來越配合嚴謹的工作。這來源於嚴謹目標感清晰,只要在他內心的規則以上的事情,他就會將堅持進行到底。

②有分寸感的務實主義,能力和智商雙上線

搶銀行的演習過程中,他對待此次事件非常認真,但不是毫無變通。譬如,嚴瑾明白不能真的把同事們綁架起來,而是掛上了標牌,而且知道在和警察動手時要守著分寸進攻不能太過逾矩,他其實是一個非常有分寸感的人。

一個能夠把事事都考慮周全,而且顧及到身邊人感受的人,自然是一種能力強的表現,畢竟真傻的人策劃不出令警察頭疼的“搶銀行”案件。他的能力值在演習進行的過程中,被所有人逐漸認可了,他從一個“透明人”蛻變成“能人”。當“傻”加上了智慧和實力的修飾,就成了公眾眼中可以接受的“善良”。

《莊子》說:“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做人和說話一樣,想要有好的效果,就要學會其中的分寸感,不同的情境採用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讓你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網中,既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又讓身邊的人易於理解和接受。

不為小事動搖,才能成為人生《大贏家》

三、結束階段:凸顯自我價值,實現共同成長,成為人生大贏家

①演習的真假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每個人都通過這件事獲得了成長

隨著故事的進展,“人質”已經漸漸進入了角色,通過這件事情,每個人都獲得了成長。比如,爺孫倆在演習的這段相處中,他倆終於找到了有效的溝通方式。爺爺不再一板一眼地當家長,孫子自然也願意當一個快樂的孩子。嚴謹的妹妹嚴格,那個平時寧可讓人當啞巴,都不願說話的女孩。竟然,為了配合一個大家眼中的“演習”,放下了所有的自尊和顧慮,她實現了自我的突破。

改變和成長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無論什麼年齡段的人都需要的東西,只有不斷改變和成長,我們的人生才會有更多的可能。首先,我們需要確信,人的認知不是一層不變的,要給給別人和自己留些彈性。其次,在成長的過程中,無需過多在意事情本身的真假,是要高於道德之上,我們應該給到自己和別人更多的發揮空間。

②成為“大贏家”:獲得演習勝利,“異類”得到認可

起初嚴謹被誤解和指責,但後期在這種認真的態度之下,行長想要快點結束演習的小把戲都被在場的“人質”們戳破,這是都是嚴瑾的認真得到群眾認可的表現。

“人是怎樣成為一個窮兇極惡的劫匪的?其實我所經歷的事情很多人都在經歷著。被家人冷落,被領導誤會,被同事排擠。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生活都不會有起色,於是我開始不滿、抱怨,想要不勞而獲。可能有的人不敢去搶銀行,但在這樣的時候,他選擇去做其他錯誤的事情。當你發現自己的慾望超過了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時候,千萬不能踏上歧途。一旦邁上那一步,就永遠都不能回頭。”

這是嚴謹在視頻裡面的表述內容,語言真切,很容易使人產生共鳴。因為這就是我們大多數平凡人的一生,無論怎麼努力,似乎都很難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於是,在慾望和現實之間出現了一條鴻溝,叫做失望。有人選擇了在日復一日的失望裡沉淪,有人選擇了通過腳踏實地地努力去縮短差距。這就像一個十字路口,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那是你的選擇。當你的慾望超過了能力時,你要做的不是投機取巧,而是用努力和行動去縮短慾望和能力的差距。

嚴瑾的與眾不同,讓其成為了平凡人的焦點,換另一種角度來說,這樣特別的人只有足夠幸運,才能成為一種機遇。因此他也收穫了更加支持自己的家人,通過“攜手合作”找到了愛情,以及獲得了行長的改觀並被提名優秀員工。

我想很多網友看到這裡都會說,因為這就是電影,現實生活中結局一定不是這樣。不可否認,目前社會的土壤還是不適合這樣特別的人生存,可是這樣的人如果還能存活下來並且能得到認可,又何嘗不需要有異於常人的毅力和智慧。就像嚴瑾說的,如果努力沒有成果,那我們就更努力一點。只要你足夠優秀,總會被賞識的人認可和接納。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變成更好的自己。

不為小事動搖,才能成為人生《大贏家》

四、喜劇電影的價值觀鬥爭:可笑背後觸摸到現實意義

法國喜劇大師莫里哀曾說過:“一本正經的教訓即使最尖銳,往往不及諷刺有力量;規勸大多數人沒有比描畫他們的過失更見效的了。惡習變成人人的笑柄,對惡習就是重大的致命打擊。”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曾以為喜劇片存在的價值在於是否好笑。不得不承認,中國的大多數喜劇電影還處於搞笑的初級階段,即通過膚淺的梗,來博取觀眾的眼球。喜劇的可笑性雖然能片面地帶給我們“在場”的快感,但這種創作方式所帶來的笑聲,很難讓人感受到回味無窮的幽默,只是沒有內涵的空洞鬨笑。這部喜劇電影除了通過包袱來讓觀眾開懷大笑外,還通過具有諷刺意味的人物設定和電影情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深層意義的思考。

①鈍感力≠遲鈍木訥,它是一種生活智慧,也是一種處世態度,一種現代社會生存技巧

電影裡的看似遲鈍木訥的嚴謹讓我聯想到了《阿甘正傳》裡鈍感力十足的阿甘。鈍感力又被稱為遲鈍的能力,由於對待外界事物相對遲鈍,它會讓你自動屏蔽部分外在的聲音。你會更容易專注於做影響圈的事,而去減少做關注圈的事情,因為關注圈的事情對於你而言,本身就沒有沒有太多的吸引力。

我們處在一個人際關係複雜化、冷漠化的信息時代,學會降低對於外在事物的敏感度,保持淡定和從容的心態,將是化解各種人際危機、矛盾和衝突的重要法則。鈍感力相比於激進,張揚,剛強,它會讓你更容易在目前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關係複雜的現代社會當中生存和發展。

②認真你就不會輸,人生本來就是一張複利曲線

金融學裡,有一個概念叫複利曲線。複利曲線指它的初始增長緩慢,但是一旦到達一個拐點,增長速度就如火箭上升一般,勢不可擋。一切有意義的人生成長過程,基本上都符合這種趨勢。


不為小事動搖,才能成為人生《大贏家》

認真就是你仔細用心地去做好每一件小事,而每件小事就像複利曲線一樣,當你突破某個拐點時,就會形成一種習慣。認真與否的人,在每天看來是沒有任何區別的,以月為單位相比較差距似乎也微乎其微。但是如果時間來到了某一個拐點,差距就會飛速的凸顯出來。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都堅持不到拐點的到來,我們就選擇了放棄,理由是根本就沒有拐點。於是常常聽到別人說,“這就是社會現實,你改變不了的。”然後,我們就可以理所當然地隨波逐流。

不為小事動搖,才能成為人生《大贏家》

總結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終將目標縮短了些,決定只想改變這個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小時候,改變世界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長大後,我們被世界改變了。當我再看到那個想要改變世界的“認真小孩”,我們反而會嘲笑他,覺得他不可思議,愚蠢至極。可是你再想想,他不就是當初的你嗎?也許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改變,而是找回內心那個最真實的自己,你就可以成為平凡人生的"大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