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1789年隶书东铭篇八屏 体方而神圆,毫刚而墨柔

邓石如 安徽怀宁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微拍堂

和田玉青白玉貔貅


邓石如1789年隶书东铭篇八屏  体方而神圆,毫刚而墨柔

释文:横渠张先生《东铭篇》曰:戏言出於思也,戏动作於谋也,发於声、见於四支,谓非己心

于心者归咎为己戏,失于思者自诬为己然,自诬也,欲他人己从,诬人也。或者以出,

过动非诚也,夫于声谬,迷其四体谓亡当不明也。欲人无己疑,不能也。过言非心也,

诚,不知戒其出汝者,归咎其不出汝者。长傲且遂非,不知孰甚焉!

钤印:家在龙山凤水 邓石如字顽伯 完白山人

题识:嘉庆十年 岁次乙丑(1789年)春中月下澣 后学邓石如书

微拍堂

和田玉青白玉貔貅


邓石如1789年隶书东铭篇八屏  体方而神圆,毫刚而墨柔

邓石如据说是为了表示自己具有“不贪赃、不低头、不阿谀逢迎、人如顽石、一尘不染”的崇高品格的意思。后来,为了避嘉庆皇帝的名讳——颙琰,改名石如,字顽伯,因为他的家在皖公山下,所以号完白山人。生于清乾隆八年癸亥(公元一七四三年),卒于嘉庆十年乙丑(一八○五年)享年六十三岁。他的祖先原住江西鄱阳,在明朝初年迁徙到安徽怀宁定居。祖父和父亲都善诗文,工书画,但都于仕途不畅,或务农田,或教馆塾,过着平淡的耕读生活。

微拍堂

和田玉青白玉貔貅

邓石如1789年隶书东铭篇八屏  体方而神圆,毫刚而墨柔

邓石如从幼年时候起便饱尝家境贫窘的滋味,“采樵、贩饼饵”、稍长,遂以卖字、刻印度日。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封建贵族政权,采取一系列残酷镇压和欺骗麻醉的两手政策,大兴“文字狱”,大搞科举制,并开“博学鸿词科”。在环境影响和祖父、父亲的帮助下,他放弃仕途,选定了书法、篆刻的从艺道路,自食其力布衣终身,最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极是其不易的,尤其是在那个时代。

微拍堂

和田玉青白玉貔貅


邓石如1789年隶书东铭篇八屏  体方而神圆,毫刚而墨柔

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历来都是“字以人名”的,非官僚贵族,非名流高士,写的多好也是不“入流”的,怎么能谈及以此为业、养家糊口?当时他初来北京,就曾经遇到翁方纲、钱坫等人的卑视,除了说他的书法“不合六书之旨”以外,还想方设法将他排挤出京城。然而邓石如,一顶草笠、一双芒鞋、一根藤杖、一担书笈,从安徽到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以及江西等省,踏遍名山大川,访朋友、寻碑碣,以出乎常人的坚强毅力,数十年如一日,过着少有栖息之所的旅途生活。行踪潦倒、征尘着衣,足迹所至,望古兴怀,遂濡墨盈斗,纵意作书,以舒胸中郁勃之气。书毕则游,游倦必书,“客中以为常”。所以于繁禔在《镜翁杂志》中说:“皖江邓石如,善书,本朝推为第一写家。……每坐松树下,耳松涛之声,摹其风神:观松树之形,摹其挺拔。故其取法不同乎人,其书法能超乎人”。这是其一。

微拍堂

和田玉青白玉貔貅

邓石如1789年隶书东铭篇八屏  体方而神圆,毫刚而墨柔

其二,是刻苦临习。比如,他在游学到江宁举人梅镠家的时候,因为梅氏是江左一带的名门望族,家中收藏极富,遂将秦汉以来的金石善本统统拿出来教他“纵观”。于是他把《石鼓文》、《峄山碑》、《泰山刻石》、《开母石阙》、《敦煌太守碑》、《国山碑》、《天发神谶碑》、李阳冰的《城隍庙碑》和《三坟记》、每种临摹各百本,手写《说文解字》二十本,以后又临《前后史晨》、《华山》、《白石神君》、《张迁》、《潘校官》、《孔羡》、《受禅》、《大飧》等汉碑各五十本。“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乃就寝,寒暑不辍”,八年方成。

微拍堂

和田玉青白玉貔貅

邓石如1789年隶书东铭篇八屏  体方而神圆,毫刚而墨柔

邓石如1789年隶书东铭篇八屏  体方而神圆,毫刚而墨柔

赵之谦说:“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书,以隶为第一”。篆从隶中化出,楷从隶中形成,邓石如的隶书是他所有书体的关键、是他一切笔法的枢纽。

微拍堂

和田玉青白玉貔貅

邓石如1789年隶书东铭篇八屏  体方而神圆,毫刚而墨柔

邓石如1789年隶书东铭篇八屏  体方而神圆,毫刚而墨柔

用笔以中锋逆笔为主,使转苍厚,纵横驰骋,既有《张迁》的凝重、《国山》的丰伟、《华山庙》的姿纵,同时又具有《白石神君碑》的苍劲洒脱,可谓集各家之大成。正如,书家方履篯在《邓石如隶书赞》中说:“寓奇于平,囿巧于朴,因之以起意,信笔以赋形。左右不能易其位,初终不能改其步。体方而神圆,毫刚而墨柔。枯润相生,精微莫测。”

微拍堂

和田玉青白玉貔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