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內孩子要不要喝水?理論若淪為教條,吃苦的是孩子

6個月內寶寶,要不要喝水?

現在有很多兒科醫生主張,6個月內的寶寶是不需要喝水的,原因是母乳裡面有充分的水,沖泡奶粉也是用水的,所以,寶寶是不需要單獨喂水的,過量飲水對寶寶身體有害。

當然,這些醫生和營養師出發點是善意的,他們也有自己的依據:美國兒科學會、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衛生部都發布過母乳餵養指導原則,三者都共同強調,母乳餵養的嬰兒,6個月前是不需要喂水的。

6個月內孩子要不要喝水?理論若淪為教條,吃苦的是孩子

不主張6個月前喂水的人,認為有三大害處,潘老師是完全不能同意的,下面我們重點討論下“三個有害”的觀點,看是否真的有害。

1,過度喂水的害處之一,水喝多了,吃奶就少,造成寶寶營養不良。

水是人體必須的營養,它與寶寶的身體發育和需要協調一致,也就是說,水和奶都是寶寶需要的,當通過母乳吸收了水和其他營養之後,寶寶會表現為不需要水了(母乳已經提供了足夠的水),或者還需要再補充一點。

跟大人一樣,寶寶的胃不僅能容納母乳和奶粉,也是能容納水的。母乳和水進入寶寶的胃之後,也是被不斷的吸收,被身體利用,參與身體的新陳代謝。水不是在胃裡靜止不動,佔去胃的一部分,留給母乳或者奶的容積少了。這個道理跟大人一樣,我們喝水以後,飯吃少了嗎?沒有,身體需要,大腦就會發出指令,攝取必要的水和食物。

6個月內孩子要不要喝水?理論若淪為教條,吃苦的是孩子

2,過度喂水的害處之二,是寶寶在身體循環排出水分的同時,會排出過多的鈉;而鈉元素在體內流失後,會影響寶寶腦部活動,嚴重的情況會造成抽搐和癲癇。

咋一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同樣經不起推敲。身體如果需要鈉,是不會被排出體外,之所以身體會排出鈉,是因為這個鈉身體已經利用完了,不需要的。同樣,後面的水和母乳中的鈉在不斷的補充,怎麼會因為缺少鈉導致抽搐和癲癇呢?

3,過度喂水的害處之三,是增加寶寶腎臟負擔。

如果說喂水會增加腎臟的負擔,那母乳和奶粉就不要餵了,因為母乳和奶粉裡面不僅有水,還有各種營養素,其含量是水中礦物質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豈不是讓寶寶的腎成了一個結石塊?

上述三個觀點中,都有“過度飲水”兩字,實際上這是一種假設,你如果再多問幾句,什麼叫“過度”?恐怕連提出這種觀點的人自己都可能蒙圈。

喝水也好,母乳或者奶粉餵養也罷,如果孩子吃飽了,你就是把他嘴撬開,他也不會再吃(喝)的,怎麼會存在過量呢。

6個月內孩子要不要喝水?理論若淪為教條,吃苦的是孩子

潘老師認為,6個月前寶寶究竟能不能喂水,關鍵是孩子需要不需要。現在是正常的喂水都不能給予和保證,還談什麼過度呢?實際情況是,寶寶常常因為缺水導致各種症狀出現,幾乎看不到因為“過度”喂水導致身體受到傷害的。

母乳餵養指南,強調的是6個月內,母乳餵養的孩子不需要喂水。潘老師的理解,這裡有二層意思,1是,不需要喂水不代表孩子不需要水,水是人體6大營養素之首,水佔到寶寶體重的75%,遍佈全身各個器官,血液、骨骼、皮膚和內臟,水參謝身體新陳代謝,須臾不可或缺,當人體在生病(感冒發燒,需要更多的水調節體溫)、高溫天氣中,消耗的水就更多了。2是母乳裡面的水,可以滿足寶寶的身體發育的需要,但是母乳量少,或者奶粉餵養的寶寶呢,生病的寶寶或者夏季出汗過多的寶寶呢?如果機械呆板的理解母乳餵養指南,是不符合實際的。

6個月內孩子要不要喝水?理論若淪為教條,吃苦的是孩子

舉一個親身經歷。前段時間,潘老師碰到一個抱著孩子的母親,在母嬰店買東西,孩子已經嘴唇發乾,哭鬧不止,這個是明顯缺水的表現。可是媽媽剛從醫院出來,醫生告訴她6個月內不能喂水,這位媽媽奉為“聖旨”,當店裡的營業員建議給寶寶喂水的時候,被媽媽非常生氣的拒絕了。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到結論,如果不能及時給寶寶喂水,新陳代謝和生理活動不能得到足夠的水分,寶寶痛苦不說,也會給健康帶來危害,這個比臆想的過量飲水的危害,可要現實的多啊。

接下來,可能有的寶媽會問,那要從何時開始給寶寶喂水,喂多少?潘老師認為,任何時候都可以嘗試給寶寶喂水。可以在兩餐之間,少少的喂,如果寶寶喝,說明身體有需求;如果不喝,證明不需要。潘老師認為,也不用擔心寶寶水喝多了,第一,本身喂水不多,第二,如果不需要,寶寶根本就不會喝水,也就談不上喝多。

6個月內孩子要不要喝水?理論若淪為教條,吃苦的是孩子

如果有下列情況,應立即給寶寶喂水。

1,便秘。

如果身體裡有充足的水,自然,腸道里也會有更多的水分,可以緩解便秘,有的甚至便秘會完全消除。

2,生病。

特別是發燒了,身體會消耗更多的水,身體需要及時補充水,維持新陳代謝和生理需要。

3,口乾舌燥,咳嗽,嗓子痰多。

4,冬季乾燥的環境,久呆在空調環境下;夏天高溫,流汗過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