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硒產業,有利於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自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現代生物和綠色營養強化技術研究,挖掘開發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後,業界便掀起了一股熱潮。事實上,在此之前“功能農業”就已在全國各地萌芽發展起來了。隨著人們對科學膳食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在“綠色”的基礎上更要追求營養與功能。也正是人們對於這種集營養、功能於一體的膳食材料的追求,催生了現代農業中新興的“功能農業”。

大力發展硒產業,有利於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富硒農業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今年的兩會上,功能農業也得到了關注,而作為功能農業的一個分支,富硒農業更是聚集了眾多代表的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長劉芳震認為,硒產業是重要的健康產業、朝陽產業。大力發展硒產業,增加硒產品的供給,有利於預防、降低地方病和重大疾病的發生,有利於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有利於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發展硒產業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路徑,也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之意,更是推動產業走出去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紐帶。

大力發展硒產業,有利於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海倫市向秋蔬菜農民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高向秋表示,國內硒資源開發應用方興未艾,各種富硒農產品及富硒生物製品大量湧現,市場佔有率逐年攀高,開發潛力巨大。他提出幾點建議:一是將富硒產業這一事關全民族身體健康的大事提升到助力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高度,建立專門的組織、指導、統籌、監管機構,制定富硒產業開發規劃,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機制,統籌安排全國富硒產業開發工作。二是集中研究制定完善的系列富硒農副產品標準,為富硒產業開發提供依據。三是加強硒的保健作用的宣傳,提高全民對硒的認識;對全國富硒區進一步精細勘察,提供更加精準的富硒土壤、資源富硒含量科學數據,對各富硒地區優勢富硒項目、富硒產業及產品進行科學統計、規劃,實現富硒資源利用最大化。四是對富硒產業開發地區、龍頭企業、基地等給予充足的政策、項目、資金支持;在富硒新品種培育、新產品研發等方面給予技術資金支持;圍繞建設現代化示範基地,依託農業開發、土地整理等項目提升農業基礎設施、現代農業設施、營銷體系等方面的建設標準,夯實產業基礎,把富硒產業鏈條拉長、產業做大。

大力發展硒產業,有利於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藍頓旭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郝旭表示,當前要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為功能農業,滿足人們對特色功能性農產品的需求。他認為,我國農業發展已從偏重規模和數量的“吃飯農業”,向更加倚重質量和效益的“品牌農業”轉變。從“量”上看基本能夠滿足人民需求,但在“質”的方面,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長期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和失衡,是導致不少群眾尤其是偏遠山區的貧困人群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強調農產品功能對人體有健康作用的功能農業,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有效舉措。

科學技術推動功能農業發展

功能農業是指農產品的營養化、功能化,它是通過生物營養強化或其他生物技術手段使農產品具備保健功能性。簡單地說,就是生產出的農產品能夠定量滿足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營養素的需求。比如,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群體所需要的鈣、鐵、鋅、硒等。

大力發展硒產業,有利於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藉助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硒與人體健康重點試驗室(國際硒學會中國代表處)提供的有機硒生產種植技術,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過灣村實施富硒種植基地達3.7萬畝。通過植物根部定向施用納米酵母硒植物營養強化劑,採用定向緩釋技術,在自然生態環境下通過光合作用吸收轉化為有機硒,讓農作物天然富硒,整個過程生態、綠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