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中最令人诟病的反面教材:郭巨埋儿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的社会,虽说‘道德好’,实际却太缺乏相爱相助的心思。便是‘孝’‘烈’这类道德,也都是旁人不负责,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

。”

《二十四孝》中最令人诟病的反面教材:郭巨埋儿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元代郭居敬编,收录了二十四个孝子的事迹,后来的印本多配上图画,又称《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中,就有不少三观不正的奇葩事迹。

其中最奇葩是“郭巨埋儿”

家境贫寒的郭巨,看到年老的母亲要分些食物给三岁的儿子吃,觉得自己亲儿子影响了母亲的生活质量,要将自己儿子埋了,以改善母亲的生活条件,反正儿子会再有的,母亲却只有一个。

他误以为母亲只有一个,儿子总会有,其实儿子也只有这一个,以后会有的儿子,都不是这个独一无二的儿子。

这个事儿发生在“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的古代,所以有生存的土壤。

在今天看来,埋儿奉母,是一个巨黑暗,巨可怕的故事,已经被无数人吐槽过多次了,其中最有名的吐槽者就是大文豪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里写了篇《二十四孝图》,实名给《二十四孝》打差评。

《二十四孝》中最令人诟病的反面教材:郭巨埋儿

活埋婴儿,首先是一种杀人的行为,另外,活埋自己的亲儿子,良心不会痛吗?

郭巨埋了儿子后,家里的粮食是相对增多了,但是,站在孩子的奶奶的立场来看,自己“减食与之”来宠爱的宝贝孙子,被埋掉了,奶奶会愿意吗,会欣慰吗?

作为媳妇,愿意将自己的儿子埋葬,来奉养婆婆吗?

郭巨本来可以不用埋儿,他就是将儿子送养,将儿子卖了,甚至抛弃荒野,也算是给了儿子一次机会,而不是生生活埋。

这个故事里的郭巨是那么自私,他只想着要使自己孝顺,赡养母亲,却没有看到儿子,不是属于他的物品,他是一个独立的生命。

活埋亲儿,还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而这样的故事竟然作为典型流传千古,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二十四孝》中最令人诟病的反面教材:郭巨埋儿

幸好这个故事,很可能更多的是一场作秀,据考证,郭巨曾当响马,后改邪归正,抢来的财产来路不正当,所以不敢花啊,这下借着埋儿时挖出自己亲自埋好的一坛金子,这性质一下子就变了,乃是孝感动天啊,老天赐金啊,不但金子合法了,还赚得一世孝名传于后世,岂不是名利双收。

郭巨埋儿的事迹到今天也没有绝迹,总是有家长觉得自己有权利安排儿女的人生,还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美其名曰“我这是为你好”。这可能是由于自己没有得到过父母足够的尊重,就没法给自己孩子足够的尊重吧。精神的遗产总是一代传于一代,培养一个贵族,需要好几代的时间。

戏彩娱亲:周朝有个叫莱子的七十老人,双亲还健在,这位老爷子就穿着婴儿穿的彩衣,像婴儿一样在双亲面前玩戏,摇着拔浪鼓,给二老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摔倒,发出婴儿的哭声,令二老开心。

这位莱子颇有娱乐精神,不过,相信根据进化论,人类是应该一代比一代进步,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将来这个世界变得多么复杂,我们就该变得多么优秀。”

成年人忽尔成了个婴儿,在我们现代看来,这简直太奇怪了。

如果这只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子偶尔讨好父母,以活跃家中气氛,倒也无伤大雅,如果有食古不化者学去了,父母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从不分辨好坏,这种精神发展下去,就是是妈宝男与愚孝存在的原因。

《二十四孝》中最令人诟病的反面教材:郭巨埋儿

卖身葬父:董永将自己的自由身卖为奴隶,以筹得资金,让父亲得到安葬。孝心可佩,不过人死原知万事空,生者还要生活啊。父母九泉之下,还是更愿意看到自己的子女是自由之身,去过好自己的生活吧。

可能觉得董永太惨了,故事里又安排了一名仙女下凡来,嫁给董永,替他赎身,美其名曰天都被感动了。

emmmm,一介凡人还是过好自己的生活吧,没必要的事儿少做,因为大概率不会有仙女来替你解厄的。

《二十四孝》中最令人诟病的反面教材:郭巨埋儿

刻木事亲:东汉丁兰,很小时父母都死了,很怀念父母,就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有事和木像商议,三餐前先敬木像,出门前一定禀告木头父母,回家后一定面见。时间久了,他的妻子出于好奇,竟用针刺木像的手指,手指流出血来,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流泪,问明情况,将妻子休了。

木像会流泪,会流血,有怪力乱神的成分,多半夸张,不足信。丁兰依恋、怀念父母是真的,但妻子因为针刺木像不恭敬,被休了,也是真的。总之这是一个为了两块木头与妻子离婚的故事。

《二十四孝》中有不少糟粕,也有不少感人的孝心故事,孝,是美德,是永恒的生命主题,希望埋儿奉母不要出现在现代的宣传栏中了,看到了心情很郁闷的。

《二十四孝》中最令人诟病的反面教材:郭巨埋儿

《二十四孝》中最令人诟病的反面教材:郭巨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