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人人喊打”

寒冬凜冽,誰都不好過。TalkingData的數據稱,今年第三季度,

中國網約車應用的日總活躍使用量同比下降6.3%,這是連續第五個季度出現下滑

2014年,滴滴和快的各自投入了超過10億元,由此掀起國內網約車的戰國時代。最初的3年,用戶量從3000萬增長到2.17億。

Analysys易觀《中國網約車市場分析報告2019》顯示,2018年移動出行市場交易規模近3113億元,其中專快車領域近2225億,佔比高達71.48%。

不過網約車市場並不能被單純看作一塊蛋糕。


網約車,“人人喊打”


近年來,網約車的老大,滴滴,新聞頻出。7月18日,程維和柳青出現在媒體面前。他們說了順風車最新的進展,在順風車下線後的三百多天裡,他們思考了很多。

最後,他們也表示,如果再出一次事情,自己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

滴滴一度在媒體上被形容成吃人不吐骨頭的無情巨獸,他們的公關團隊曾經和我聊過:每天至少幾千萬次的訂單,這就是幾千萬次的陌生人接觸,完全不出事,太難了。

柳青在這一年以來,已經將自己的微博用作公司宣傳出口,時不時分享生活,偶爾又追一下近日大熱的劇,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為滴滴推廣各種活動,發佈諸多聲明。


網約車,“人人喊打”

然而這並沒有讓世人滿意。你可以試著跟滴滴的用戶和車主聊一下,似乎滴滴並沒有讓任何人滿意,車主抱怨單子少,賺錢少,用戶叫苦打不到車。

一手主導了滴滴和快的合併的符績勳說,他原本以為網約車的市場格局已經定了,但現在種種跡象似乎在表明,終局還沒到。

司機退出,用戶逃離

在滴滴工作的朋友跟我說,這家公司就是被罵大的。

出租車司機罵滴滴不給訂單,快車專車司機罵滴滴抽成多,吃人血饅頭,用戶就更不用說了,日常小罵,曝出新聞了中罵,下雨天約不到車破口大罵。

司機的難處很好理解,不少人的意見有一部分來源於“由奢入儉難”。

在2014年前後,網約車市場瘋狂補貼的時下,一個普通的網約車司機月入2-3萬元實屬正常。一位在2013年年初就註冊成車主的朋友告訴我,當時他一週開六天,白天工作,晚上拉活,一個星期就能賺到將近一萬元。

補貼停止後,全國網約車司機月收入平均在6000元以內。即使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月入過萬也沒那麼容易,再加上偶爾面臨罰款,不少司機都逃離了這個苦差事。

許多原本就是出租車司機的人表示,當年就是覺得開網約車可以少交點份子錢,結果現在傻眼了。單就滴滴而言,每位司機都會有自己的評級打分,想要提高分數就需要乘客的五星好評,只評分還不行,要適當選中標籤,要是能有文字留言就更好了。

然而,一位司機向我透露,滴滴明令禁止車主向乘客索要好評。也就是說,只能等乘客自行好評。


網約車,“人人喊打”


滴滴出行已經是市場的絕對霸主,他掌握了93%的活躍用戶。但在今年,其乘客和司機端APP使用量都分別下降了5%和23%

接近四分之一的司機已經選擇逃離滴滴,這也就意味著車輛數目減少。隨之而來的,自然是打不到車的用戶也慢慢動搖了。

加班後打車報銷,這是北京一些互聯網公司提供的福利補貼。但在今年,裁員潮頻發,各家企業斷臂求生,福利方面自然會有所收縮。職場人面對寒冬的就業局勢,也不敢花錢大手大腳,打車出行的奢侈方式,也在一點點被公交地鐵取代。

滴滴今年兩次對外披露打車成功率:今年2月打車成功率平均下降了7%,抽取31個省會和直轄市的出行數據顯示,超過半數城市在2019年打車更難了。

這是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司機或乘客的減少都會對網約車整個生態造成影響,一方減少,另一方也會相依縮減,彼此影響,最終的結果就是網約車平臺單量持續下滑。

然而面對這些,老大滴滴並沒做出什麼表率作用,頂多是在社交網絡上和網友互動,這對於實際問題的解決來說,杯水車薪都算不上


網約車,“人人喊打”


模式困境

滴滴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虧損達40.4億元,比2017年全年虧損的25億元還要多出61%。而曾經被雪藏的順風車,是滴滴唯一賺錢的分支業務。


網約車,“人人喊打”

2016年,滴滴就已經下調過補貼額度。

根據易觀數據顯示,相比2016年5月,滴滴當年6月的用戶滲透率開始小幅度下降。到了7月,滴滴的用戶滲透率出現了較大的下滑,跌幅近10%。此外,滴滴在7月的活躍用戶數也降低了超70萬,其用戶粘性也出現了連續下降。

成也補貼,敗也補貼。通過補貼砸出的市場,根本經不住考驗。

打車本身是一件低頻的事。以北京為例,一個普通的工薪族,日常出行方式絕大部分是選擇公交地鐵,再加上交通的日益完善,兩地之間最快的通勤方式一般是地鐵。打車是少有狀況。

只不過當年幾十億的市場補貼,模糊了用戶的真實需求頻率。原本需要三四十元的車費,只需要幾元錢,這無疑把打車行為推向了高頻。

2018年,滴滴全年虧損比上一年多出了三倍還多。其主要原因就是順風車的下線。

這背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此事一出,滴滴遭受口誅筆伐,致使人財兩空。


網約車,“人人喊打”


網約車,“人人喊打”


網約車,“人人喊打”

滴滴的金融服務上線了有段時間,一直不溫不火。商城服務更是如此,最早還可以在裡面兌換些打車券,現在更多的是一些其他商家的推廣內容。

其實滴滴現在最大的困境就是對模式的重新梳理。93%的佔有率,市場的絕對老大,打車業務本身是個賠錢貨,只能從別的業務身上找辦法,然而金融也好,商城也罷,用戶都不買賬。

捧著金飯碗要飯,沒有比這更準的形容了。

既往不戀,縱情向前

有個人,從死人堆裡幾進幾齣,每次都能贏,他就是王興。

不少人分析過王興的戰略,美團當時參與千團大戰,從死人堆裡爬出來。沒過多久,就內部孵化了貓眼電影,又過了一陣,幾乎用全部力量投入外賣行業。

這三項業務之間的轉換幾乎是瞬發的。

反觀網約車行業,缺的也許就是王興這麼一號敢於all in的人物。

尤其是滴滴,守著巨量用戶,卻一直不知道如何盈利,這和管理者的戰略和魄力有極大關係。

雷軍說在創辦小米前,他想通了一件事。殺死隨身聽的,不是更好的隨身聽,而是mp3;同樣,殺死PC機的也不會是更好的PC機,而是智能手機

同樣的邏輯放在美團身上看,殺死團購的,不是更好的團購,而是外賣。


網約車,“人人喊打”


滴滴與其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反覆試探,更好的方式必然是找準新方向,大力投入,讓滴滴除了網約車這一隻抓手外,能新生出一項新的事業。

當年的阿里巴巴孵化淘寶和支付寶是這樣,騰訊用微信再造一個騰訊也是這樣,沒人能在原有的土地中安然自處,商業本身就是件不進則退的事。

Airbnb內部曾經把Uber看作最大的競爭對手,雖然一個是做的民宿,另一個做的網約車。但如果把一個旅客的行為劃成一整條線的話,會發現打車一直是民宿住店的上一步行為。所以Airbnb擔心Uber如果在某天大力入侵民宿行業會對他們造成影響。

縱觀網約車行業的競爭對手,也許不只是公交地鐵,還有可能是租車行業,也有可能是供你宅在家的網絡綜藝……總之,不要把目光侷限在自己的地盤。


網約車,“人人喊打”


真想求變,肯定不是每天在乘客和車主間查缺補漏。或許,能讓滴滴真正盈利的事,是一件表面看起來跟網約車關係不大的事。

王興說過,既往不戀,縱情向前。這句話很適合困境中的巨獸們,包括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