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也許你沒有聽說過馬化騰,但你一定有用過QQ或微信,馬化騰正是這兩款社交軟件的的創造者。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連父母都沒有想到,我一個書呆子還可以開公司。”

內心不渴望的東西,你永遠不可能靠近,成功的基礎是強烈的激情和願望。這聽起來很虛,卻是最高的要求。技術和代碼是死的,但使用技術和撰寫代碼的人才和用戶是活的,真正的靈魂其實是產品背後技術的價值觀與洞察力。在切入一個全新的領域之前,創業者應該先問清楚自己:為什麼要進入這個領域,這個領域的用戶的核心價值和體驗是什麼?研究清楚這些問題,才能著手開始制定戰略。做任何一個戰略決策,都要對公司、行業以及人進行通盤考慮,謀定而後動,一旦謀定,堅決執行。”

每一個身處互聯網行業的人都會有一種巨大的危機感——這裡產品和用戶需求變化之快,對研發技術能力的依賴之深,都是史無前例的。這裡沒有僥倖,沒有永遠的第一,甚至也都沒有對錯,只要用戶沒興趣了,你就會被淘汰掉

,這是互聯網行業的殘酷。如果你自己不理解,那你應該找能理解這些的人讓他到前面去闖,讓他們多和年輕用戶接觸,瞭解需求。我現在有時候就去問小孩,測試一下,這個產品你會喜歡嗎?再問他的小夥伴喜歡嗎?他們有時候比我們還看得準。

發現產品的不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天天用你的產品。產品經理只有更敏感才能找出你產品的不足之處。我經常感到很奇怪,有的產品經理說找不出問題,我相信如果產品上線的時候你堅持使用三個月,問題是有限的,一天發現一個,解決掉,你就會慢慢逼近那個‘很有口碑’的點。不要因為工作沒有技術含量就不去做,很多好的產品都是靠這個方法做出來的。我們的領導不僅僅要安排下面的人去做,一定要自己做。這些都不難,關鍵要堅持,心裡一定要想著,這個週末不試,肯定出事,直到一個產品基本成型。”————馬化騰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馬化騰,1971年10月29日出生於原廣東省海南島東方市八所港(今海南省東方市),祖籍廣東省汕頭市。父母是八所港港務局職員,還有一個年長四歲的姐姐。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馬化騰的父親馬陳術和母親黃惠卿

海南東方市的八所港(馬出生地)非常偏僻,是解放軍打進海南時國民黨部隊最後撤離的地方,那裡一半以上是苗族人,馬化騰至今還記得:

“小城裡有很多臉上刺了刺青的苗人,他們揹著碩大的竹籮,默默地蹲在滴雨的屋簷下。”

關於潮汕,外界認為馬化騰和李嘉誠、黃光裕一樣,都是潮商的傑出代表,馬化騰“也喜歡喝粥和功夫茶”,但是當被問起潮汕基因與事業的聯繫時,他的回答是“不好說”。

父親馬陳術是中共黨員,中專學歷,他曾擔任交通部海南八所港務局會計、科長、副局長,深圳市航運總公司總經理,深圳市鹽田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97年被選為鹽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現已退休。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父親馬陳術

13歲那年馬化騰隨著父母搬遷到深圳,他親眼見證著深圳“三天一層樓”的發展速度。那裡聚集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追夢者,他們創造著自己的美好未來。

馬化騰:“那年我是七歲,1978年是改革開放開始,我記得小時候看電影,大家都知道看電影之前有一段叫祖國新貌。講各地的莊稼,工廠怎麼蓬勃發展,印象比較深刻。我記得我父母要從海南一個很偏遠的鎮,要到深圳,當時報紙上我們看到深圳特區,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那個鎮,所以我父母當時去聯繫的時候,後來決定要去的時候,很多人還不知道名字,以為叫深川。”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童年時的馬化騰

1980年8月,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被確立為四大特區,在各種優惠政策的刺激下,大量資本被引導到這裡,經濟發展由點到面。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被視為中國的第二次“五四運動”,思想上、經濟上的開放,讓許多人醉心於詩歌、哲學等宏大敘事,牛仔褲、交誼舞會、美食一條街、燈光夜市、黑白電視機和萬元戶等新生事物也如急管繁弦般緊扣人們的心扉。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我是1984年,13歲的時候,從海南島跟父母移民到深圳讀初二,所以剛搬到深圳的時候,我們家旁邊就是著名的國貿大廈,正在建。大家都知道,三天一層樓,就是深圳速度,這個名詞當時在改革開放之初,應該說是全國聞名,而且也是非常激動人心的。然後我還記得當時我們也看到一個標語就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個口號現在大家可能覺得不怎麼樣,但是當時的那個環境,應該是全國人民一個非常大的一個振奮,而且尤其是可以講這個時間就是金錢,能談金錢這已經是非常難。”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馬化騰從小就喜歡天文,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馬化騰在雜誌中讀到一篇講述如何用各種鏡片製作天文望遠鏡的文章,就纏著媽媽買了一套鏡片回來,動手做了一臺簡陋的望遠鏡。

他14歲生日的時候,向家裡要一臺準專業級、八釐米口徑的天文望遠鏡,那要花他父親將近四個月的工資。

父親馬陳術日後回憶:“他當時非要不可,我們不肯買,太貴了,要700多元,他就寫日記,說我們扼殺了一個科學家的夢想,他媽媽有一天翻他的書包讀到了這篇日記,我倆商量了一下,還是給他買了。”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熱愛天文的馬化騰

當時能在八十年代花700元給孩子買望遠鏡的家庭不是普通家庭。父親馬陳術是南下幹部,曾歷任深圳鹽田港務局各級職位,很早就擁有了奔馳座駕。

這臺望遠鏡很快派上了用場,1986年4月11日,哈雷彗星時隔76年再次經過地球,馬化騰成為深圳第一個看到哈雷彗星的人。馬化騰說這是他人生中最值得自豪的事之一。“它出現在北斗星的西南,並沒有想象中那麼亮,肉眼不太容易找到。”

拍下照片後,馬化騰還興奮地寫了一篇觀測報告,投寄到北京,獲得了觀測比賽的三等獎,得到40元的獎金,這是馬化騰賺到的第一筆錢。馬化騰對天文的愛好一直保持到現在,他唯一一本從中學開始就訂閱到現在的雜誌是《天文愛好者》。

為了培養兒子的科學興趣,家裡訂閱了《我們愛科學》雜誌。馬化騰初二轉入深圳中學,那時他只有一米四一,坐第一排。在深圳中學擴招的兩個班裡,馬化騰有三位朋友,許晨曄、張志東和陳一丹(騰訊後來的創始人)。張志東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陳一丹1981年就來到了深圳,他祖籍和馬化騰一樣來自廣東汕頭。

初中的馬化騰成績一直保持在前三名,參加天文興趣小組,許晨曄、張志東和陳一丹則學“奧林匹克數學”。進入高中後,高一時馬化騰和許晨曄、陳一丹被分在了一個班,幾個人是非常好的基友。馬化騰沒意料到日後自己會和這幾位同學一起創立騰訊。

陳一丹回憶高中時與馬化騰的交往,他們一起比賽背圓周率,課間彼此在走廊上站定,輪流背誦,直到背到小數點後100位。他們還曾經一起集過郵,互相幫買郵票。高中的馬化騰突然躥個子,許晨曄說:“他原來跟我一排的,後來越長越高,越坐越靠後。”張志東則越來越碩壯,得了一個“冬瓜”的外號。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中學時的好友,最後一起創辦了騰訊,騰訊創業團隊從左到右陳一丹,許晨曄,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

他們的中學生涯結束於八十年代末,馬化騰和朋友們決定留在深圳念大學。當時馬化騰的高考分數739,高出重點線100多分,可以進清華或復旦。因為父母不想子女走太遠,最後馬化騰留在了深大。

高考報志願,馬化騰選擇深圳大學電子工程系計算機專業。和馬化騰一起考進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的還有許晨曄和張志東,他們都是騰訊的創始人,馬化騰和許晨曄還分在同一個寢室。

“我的母校深圳大學是一所1983年才成立的大學,那時校園外都是農田和幾個錯落築建的農舍。我經常在校園裡跑步,腦子裡充滿了對外面商業世界的嚮往”。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四年的大學生涯中,馬化騰沒有擔任過任何學生幹部的工作,也沒有競選過任何協會職務。求學的四年中,馬化騰的“偶像”一直是UNIX、C語言方面的大師級程序員,馬化騰計算機水準非常高,經常為學校計算機的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班主任回憶,每次去寢室巡視,都能看到馬化騰在看書或操作電腦,別人都在扎堆聊天。

大學的時候,馬化騰為了能常去學校機房練習編程,有更多的上機時間,經常給機房電腦植入病毒,然後再去幫老師殺毒。老師就一直讓他來幫忙,後來發現是他搞的鬼,哭笑不得。

1992年,鄧小平到深圳第二次南巡,這裡充滿了八十年代的改革激情,這種氛圍也傳染給了深圳的大學生們。

上大三、大四時,馬化騰就看到前幾屆師兄們“都有創業的心態,或者很敢闖,珍惜時間,會著急”,老師們告誡他們,“如今是百年一遇的大時代,機會就像河流裡的泥鰍,處處可見,不易抓獲。”

馬化騰說:“我從一個只會寫軟件的書呆子,都被感召到去創業創新,這和整個深圳的環境是完全分不開的。”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1993年馬化騰就關注人工智能領域,他畢業論文寫了一個證券分析軟件,裡面有一個模塊是神經算法人工智能計算。為了分析股票買賣雙方的心理博弈過程,馬化騰自學了神經元的知識。

馬化騰的第一桶金就來自大學的畢業設計,他畢業設計的“股票分析系統”被某個公司收購,給了他5萬元。

在1992年以後的幾年,在深圳股市,炒股幾乎成為了一項全民“運動”,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有一家公司的樓下就是營業廳,在營業廳看盤的時候還是5塊錢一股,跑上樓找人買股票時,已經漲到了6塊錢,下樓時就變成了7塊錢。一個上午賬面就多了幾十萬,吃飯都不知道什麼味道,簡直是撿錢。”

馬化騰發現有一種安裝在計算機上的板卡能通過網絡實時顯示股票走勢,方便那些希望在家中就能瞭解股市實時動態的股民。

馬化騰和幾個朋友分析了市面上已有的各種股票板卡優缺點並模仿相關的產品,開發出了風靡一時的股霸卡,有一段時間在深圳著名的賽格電子市場賣斷了貨。最高的時候一臺賣到2000多元,這讓馬化騰又賺了幾萬元,直到後來與馬化騰合作的同學出國,他們才停止製售“股票接收機”。父母對此十分自豪:“如今我們家裡還有一手提袋配件呢!”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馬化騰在電腦前

1993年馬化騰從深大畢業後,進了深圳最好的尋呼機公司潤訊,開始做軟件工程師,專注於尋呼機軟件的開發。

這6年打工生涯,他從程序員做到開發部主管,每月工資從1000多元漲到8000多元。這段經歷讓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件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許多軟件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搞軟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則希望自己搞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在潤迅工作的幾年,馬化騰沒有放下過互聯網,1995年2月,馬化騰投入5萬元,在家裡配了4條電話線和8臺電腦,擔任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站點叫ponysoft,編號655/101。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聲名鵲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馬站長其實只是個20出頭的年輕人。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父親馬陳術半開玩笑地說,那時候裝一部電話要4000多元初裝費,幸好當時女兒和幾個親戚在電話公司工作,可以半價申請安裝,申請了4部半價電話供馬化騰上網用。父親馬陳術說:“其實,‘馬站’能出名也有她(妻子黃惠卿)的一份功勞,那時馬化騰一出差就要母親幫他管理網站,每次臨出門前都要寫一張字條給母親,告訴母親一旦有網友打電話來說網絡不通,就按照字條上的步驟排除故障,確保網絡通暢。”

回憶起那段生活,馬化騰有些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至今也沒有改變過。”有了家人支持,馬化騰還出席了第一屆和第二屆全國BBS站長大會。第二年,求伯君和雷軍都成為惠多網地方站站長。擔任站長期間,馬化騰還認識了惠多網網友丁磊,兩人成為好友。

《騰訊傳》作者吳曉波評價說,馬化騰日後被稱為“中國第一產品經理”,他的產品意識和用戶思維,都是在惠多網期間養成的。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1998年2月,好友丁磊將耗時7個月寫出的網易免費郵箱系統及163.net域名以119萬元的價格賣給了位於廣州的飛華網,馬化騰意識到中國互聯網未來的走向,網絡必然會成為今後的一種潮流。“丁磊後來的成功為我帶來了啟發,只要去做,在互聯網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8年底,27歲的馬化騰與大學同學張志東一同創辦了騰訊,開始研發無線網絡尋呼系統。

這套系統最主要的功能是讓用戶可以不必撥打長途電話,而直接通過互聯網將信息發送到尋呼機上。馬化騰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不是非常明晰:“只是感覺可以在尋呼與網絡兩大資源中找到空間”,所有的判斷是來自自己5年來的網齡和職業經驗。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關於馬化騰為什麼辭職創辦騰訊流傳著一個版本。當時馬化騰在潤迅提議開發QQ軟件,潤訊高層沒有興趣,據潤訊一箇中層幹部透露:“在當時的討論中,有人說這東西究竟是收錢還是不收錢?如果不收錢,我做它來幹什麼?當時很多人並沒有看到,客戶資料比現金收入更加重要。特別是有忠誠度的客戶,商家往往是有錢也買不到。”之後馬化騰辭職創辦了騰訊。

多位前潤訊的老員工在回憶起馬化騰時,都用了沒想到、當年其實不起眼這樣的詞彙來形容馬化騰,他們的統一描述是小馬當年一點都不顯山露水,不過今天,小馬二字好像沒人能叫得出口了。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1998年,馬化和自己的大學同學張志東決定一起辦一家企業。馬化騰父親給了他50萬做註冊和啟動資金。

騰訊第一個辦公室在華強北賽格科技創業園的一座老樓裡,是一個認識的人借給他們用的,30多平方,門口有一堆很豔俗的陶瓷花瓶,頂上掛著歌舞廳用的水晶燈,五六個人往裡一坐,滿滿當當。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從1998年騰訊誕生,到2004年辦公區搬家,賽格科技園見證了騰訊前六年的成長

張志東是騰訊前首席技術官,在騰訊內部傳聞裡,張志東的技術水平比馬化騰更勝一籌。張志東在1998年寫的QQ框架,本計劃只容納10萬用戶,今天,已經擁有8億用戶的QQ依舊在用這個舊框架,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

馬化騰在回顧騰訊成功經驗的訪談中說:“我覺得當時走對的第一步是找一些合作伙伴,我的缺陷他們可以彌補。”他找來的合作伙伴被稱為“騰訊五虎”。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騰訊五虎”分別是分別是管技術的張志東,管市場的曾李青,管行政的陳一丹,首席信息官許晨曄,加上佔據最大股份的老闆馬化騰,騰訊這個核心管理團隊持續了很多年。騰訊的五個創始人中,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和陳一丹都是從中學到大學的同學,只有曾李青是許晨曄在深圳數據通信局的同事。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馬化騰:“我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其實1993年畢業的時候就想過去華強北創業,當時的想法是給客戶組裝電腦,8086、286、386到486這些早期計算機我都動手組裝過,但是很快發現在這種拼體力的工作上很難競爭過別人,於是後來就去了深圳一家尋呼通信系統,也就是BP機的公司工作。

到了1998年,我辭職和幾個同學、朋友一起創辦了騰訊,因為我們當時看到在國內如火如荼的尋呼系統與還在萌芽的互聯網服務之間,存在著跨界融合的可能性與新機遇,於是決定自己創業,去開發一個即時通信工具。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實事求是地說,我們當時沒有想過會把騰訊做到今天這樣的規模。創業初期其實是非常艱難的。當時一邊是用戶數量暴漲,一邊是尚未找到商業模式,融資也很艱難,甚至沒錢買服務器,一度公司賬上只剩寥寥無幾的現金。幸運的是我們通過打造自己的造血模式和盈利方法,克服了初創時期的各種困難,慢慢發展起來。”

1998年11月11日,騰訊成立,由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陳一丹、曾李青五位創始人共同創立。騰訊最早的辦公室是個歌舞廳,還是馬化騰一位香港朋友免費借給他的,五六個人剛好擠滿。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騰訊”這個名字是父親馬陳術起的,寓意“萬馬奔騰的信息時代”。“騰”一個寓意是馬化騰的最後一個字,另一個意義是騰飛,而訊則是馬化騰上一個公司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潤迅)

馬化騰:“我對產品比較在行,當時懂計算機的人不太懂通信,懂通信的人不太懂計算機,我剛好在這個跨界中間。張志東絕對是學霸,實踐能力、工程能力很強。陳一丹是政府部門出來的,對政府接待、行政、法律很瞭解。曾李青長得就像老闆,出去別人握手都先跟他握。我的名片只寫工程師,不敢寫總經理,怕人家覺得你們這公司玄乎了。當時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我們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臺做項目,副產品是QQ。”

當時廣州電信要買一個類似ICQ的通信工具向全社會公開招標。ICQ是英文“Iseekyou”的讀音縮寫,中文意思就是:我在找你。它的功能就如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尋呼機,所以ICQ也被人們稱之為“網絡尋呼機”。ICQ是1996年夏天以色列的三個年輕人因上網衝浪交流的需要而設計的,這個被稱為“網絡尋呼機”

的軟件以風捲殘雲之勢捲走了全球互聯網用戶的心。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ICQ

馬化騰決定試一試投標,起名字的時候,想到了“open”,即開放,於是就叫OICQ了,中文名叫“中文網絡尋呼機”。當時ICQ已經是世界級品牌,並佔領了相當的中國市場,就算在國內也已經先有了PICQ、CICQ等聊天工具。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騰訊決定做OICQ,因為這個產品可以和公司的主項發展業務移動局、尋呼臺、無線尋呼方案和項目相互促進外,也因為當時“飛華、China.com等許多公司有意向做及時通訊項目,市場很有發展前景。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OICQ第一個版本——OICQ99betabuild0210,正式誕生於1999年2月10日。

OICQ上線幾天後就是春節,線上顯得有些冷清,馬化騰只好每天從各大BBS里拉人聊天,為了留住用戶的馬化騰,不一會就換個頭像,有時還要扮成女孩子,看到新用戶註冊QQ,立馬搭訕,被搭訕的網友曾調侃“當時感覺對面是個挺呆的技術工程師”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OICQ(QQ)剛上線時,馬化騰預留了200個內部號,對外開放從10201開始,他認為公司未來十年八年,最多也就這麼多員工。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騰訊五位創始人,馬化騰、陳一丹、張志東、曾李青、許晨曄,他們幾位的QQ號是10001-10005

1999年4月,一次出差馬化騰和陳一丹在招待所看到OICQ在線用戶超過了500,兩人手忙腳亂翻出杯子,買了一瓶啤酒慶祝。實際上OICQ的用戶在9個月後就已經超過100萬人,並在隨後十幾年裡成為騰訊的基石。

QQ用戶的迅速增長帶來了巨大的維護壓力,服務器承受不住必須要添置新的,可是最便宜的也要五六萬,根本出不起。於是張志東去華強北買了一堆零件,和馬化騰一起自己裝了一臺山寨機。

騰訊早期,同事們上下班沒有時間概念,但在公司裡的時間必然超過家裡。後來懷疑是用QQ聊天,因為家裡上網費貴。馬化騰和太太就是通過QQ認識的,馬化騰:“不過當時她也不知道我是誰,我就說我是工程師。”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馬化騰:“那個時代身處改革開放浪潮最洶湧、最前沿的深圳,流淌在每個人血液裡的那種拼勁和闖勁。時代賦予我們一種謀求新變化、新發展的緊迫感。從我在深圳上中學的時候,校園裡就流行一個詞叫‘時不我待’。老師用無比急切的口吻告訴我們,如今是百年一遇的大時代,機會就像河流裡的泥鰍,處處可見,但都無法輕易抓獲。那個時代的精神感召對我們這些創業的年輕人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推動力。當時的創業環境也沒有像今天這樣豐富的資源支持,在公司最艱難的時候,我們幾個創始人都把自己的薪水減半,收入只夠填飽肚子。時至今日,我們當年在賽格科技創業園的辦公室還保留著,儘管已經空無一人。但它見證了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敢為人先、艱苦奮鬥的勇氣和毅力,凝聚著我們在那個時代的精神與激情。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深圳的國貿大廈,曾經是80年代全國遊客來深圳旅遊必去的地方

除了早期創業階段,有幾次面臨比較大的挑戰讓我印象深刻,一次是我們和MSN的競爭。那時候MSN很強勢,但我們的產品每天及時迭代,做得比國外產品更適合中國人。我們針對中國特殊的網絡結構做了大量優化,讓用戶的使用感受最好、傳文件最快,還做了聊天室和個性化的創新,小步快跑,鍥而不捨,幫助我們最終贏得了競爭。”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馬化騰和創業好友

創業初期,幾個創始人每天必定在一起吃午餐或晚餐,用這個時間來溝通,意見不同時他們之間會吵架拍桌子,甚至冷戰。馬化騰從來不吵,只會生氣,生氣的時候言語刻薄,他的管理能力、領導風範都是後來的事。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聖誕節騰訊五虎在娛樂

當時ICQ的信息只能保留在單機上,一旦用戶更換機器登陸,所有聯繫人的信息都將丟失。在計算機在當時還不普及的情況下,對用戶而言,無疑影響了使用者的便捷程度。許多專業分析人士分析

“QQ能夠在網上風行,最大的特點就是完全符合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和溝通方式”。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早期馬化騰在辦公室

馬化騰把QQ放到互聯網上供用戶免費使用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發展了500萬用戶。QQ用戶數呈幾何基數增長,就要不斷擴充服務器,當時每月每臺服務器幾千元錢的託管費,讓騰訊入不敷出。

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卻掙不到錢,沒有資金更新設備,工作人員也快發不出工資,“我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服務器用,最開始只是一臺普通計算機,放到具有寬帶條件的機房裡面,然後把程序偷偷放到別人的服務器裡面運行。當時公司網頁、系統集成、程序設計……什麼業務都敢接,只為了活下去。”

馬化騰記得,當年騰訊的資金危機,到了只剩1萬元現金的地步。迫於生計的騰訊創業團隊不得不利用深圳的地理優勢,去香港‘投機倒把’,把廉價筆記本電腦高價轉賣給內地的企業主。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為了獲得風險投資,1999年下半年,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但往往都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經常被拒之門外,“甚至連見我們都不見”。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註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臺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商並不認可騰訊試圖用“註冊用戶數”來融資的想法,在當時,沒有人能看懂互聯網的模式。

馬化騰決定把QQ賣掉,“當年賣QQ的時候,我們先後跟四家互聯網內容提供商(ICP)談判,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出價又偏低。”馬化騰回憶,“這讓我非常猶豫。”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有意向收購的公司“不理解騰訊技術和無形資產的價值”,表示只能按騰訊“有多少臺電腦、多少個桌椅板凳來買”。聯想、網易、廣東電信,馬化騰找了幾家大佬商談出售QQ,前兩家都拒絕了,只有廣東電信願意出60萬買QQ,馬化騰堅持要100萬,最終出售QQ的談判告吹。

如果不是看到老友丁磊拿到了風險投資,馬化騰很有可能60萬賣掉QQ。

1999年的深圳高交會挽救了馬化騰和他的騰訊,憑藉QQ僅半年佔領的用戶市場,馬化騰幸運地拉來IDG和李澤楷旗下盈科數碼220萬美元的投資,為騰訊找到了活路。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同時馬化騰開始積極尋找各種可能贏利的點,當時韓國流行給虛擬形象穿衣服的網絡服務,馬化騰開始聯繫耐克、阿迪達斯等企業,把他們最新款的衣服放在網絡上,供QQ用戶付費使用。馬化騰是第一批QQ秀用戶,他給自己買了一頭長髮、一副墨鏡、緊身牛仔褲。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QQ秀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QQ秀

由此開始,騰訊才真正生存了下來。“如果做其他不熟悉的業務,騰訊也許很早就死掉了”,馬化騰後來坦承認騰訊在發展初期確實危機重重,值得慶幸的是自己選擇了一條正確的發展方向。

初期發展過程中,騰訊發生了一場賠償官司,在1999-2000年左右,仿照ICQ開發的OICQ搶了很多ICQ的中國大陸用戶,後來ICQ公司起訴騰訊,法院判定騰訊敗訴,停止使用OICQ這個名稱,同時賠償了一定金額的費用,自此騰訊便使用了QQ這個名稱。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QQ名稱的變化

2000年7月的新版QQ聊天軟件已經植入廣告條,雖然廣告銷售開展得還不錯,但對於每天新增幾十萬的QQ用戶,一個月之內就要新增加兩臺服務器的投入而言,那點網絡廣告收入顯得微不足道,騰訊苦於沒有向用戶收費的渠道。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用戶QQ頭像

馬化騰:“2001年的時候,前幾名的互聯網公司都上市賺錢了,QQ註冊用戶已經達到2億,但缺乏現成的收費渠道,我們心裡也很著急。這時候中國移動推出的“移動夢網”改變了我們的生存狀態。我想到通過與運營商走二八分賬的協議實現業務增長(運營商20%,騰訊80%),2002年,移動QQ佔到騰訊公司整體業務收入的70%。”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當年年底,騰訊的營收接近5000萬元,淨利潤已經超過1000萬元。騰訊隨即開通了移動QQ業務,發展收費會員,並針對收費會員開展更多的增值服務。2002年,騰訊的淨利潤是1.44億人民幣,比上一年增長了10倍之多。

2003年推出騰訊遊戲、騰訊網,騰訊淨利潤為3.38億人民幣,比2002年又增長了近一倍。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到了2004年,騰訊不僅擺脫了生存之憂,而且形成了三大塊業務收入來源:互聯網增值業務收入、電信增值收入以及網絡廣告的收入。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接下來騰訊利用通過資本市場融得的資金,迅速實現了“花瓣式擴張”,推出QQ.COM門戶網站、QQ郵箱、自主開發大型網絡遊戲、互聯網搜索(soso)和個人電子商務網站(paipai)等,騰訊開始涉及幾乎所有互聯網的應用領域。


每天都在用微信的你,知道馬化騰的成長和創業過程嗎(上)


尋找時空的經緯度裡最有價值的傳承!更多人與物的傳承文章,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傳承ROO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