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直播平台乱象 净化网络环境

热点概况

不久前,四川省自贡市容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称,2018年以来,女主播唐某某为博取眼球、增加粉丝和视频观看量,在农田中拍摄穿着鲜艳暴露、佩戴红领巾的捕鱼视频,并以“宜宾盈盈”账号在某短视频平台先后上传剪辑后的4段视频,视频播放量高达300余万次。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警方依法对唐某某予以行政拘留12日并处罚款1000元,责令其删除相关视频。

近日,各类直播平台乱象依然频频出现,一名农民工网友轻信某短视频平台上的招聘广告,被骗走一年的血汗钱;两名年轻女孩模仿短视频博主在家用易拉罐自制爆米花,不慎引起爆炸和火灾,造成一死一伤……纵观这些年,面对饱受诟病的直播平台乱象,虽然各平台也拿出了一些内部治理措施,但似乎并未有效杜绝乱象滋生,一些乱象,甚至有变本加厉之势。

主流观点

@海外网:针对目前存在的打“擦边球”和低俗行为,可采取列举式将法律禁止直播的内容、行为等具体化,从而提升法律的可操作性。同时,应构建信息共享的黑名单体系,防止违规网红换个“马甲”再次出现。

@今日头条:要根除短视频行业出现的种种乱象,培育清朗的网络环境,需要各方共同发力,共建共治。“最严新规”重在切实执行,对短视频的监管不能是“一阵风”。

@人民日报:互联网经济各种创新势头迅猛,竞争十分激烈。在发展初期,因为缺少规范和规则,野蛮生长难以完全避免。但是,创新与竞争必须在正常的轨道内。资本不能凌驾于社会之上,资本的狂欢不可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批评网络直播行业乱象不是要一棍子打死,而是要纠正错误,使其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新华网:短视频、直播平台用户多、影响广,应加大播主和注册用户的准入门槛,引导平台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同时,建议建立网络主播“黑名单”制度,对于有违法违规行为的网络主播,一站封杀,站站封杀。

深度分析

(一)关注点一:事件本质

直播平台兴起带动了互联网经济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是,对于新生事物缺少规范化管理机制,一些负面问题影响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网络直播行业的管理势在必行。

(二)关注点二:网络直播乱象层出的原因

1. 直播平台的准入门槛低,导致主播们的素质良莠不齐。

2. 为了高关注和高收入,主播们的直播内容杂乱,甚至出现低俗等恶趣味的内容。

3. 直播平台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4. 对直播行为的整治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低俗直播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三)关注点三:网络直播乱象造成的不良影响

1. 营造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2. 直播的不良信息会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对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不良影响。

(四)关注点四:整治直播乱象的对策

1. 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水平和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鼓励大家自觉抵制网络直播的乱象。

2. 政府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直播中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3. 提高网络直播平台的准入门槛,细化主播的审查机制,并对主播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与考核,从思想上防止直播信息的低俗化。

4. 直播平台应加大对直播内容的监督,建立直播黑名单制度与实名制规定,提高主播们的重视。

5. 完善违规举报机制,发挥互联网协会等行业组织、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一旦发现立即向主管部门举报,由主管部门予以惩戒。

面试模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网络直播平台也成为公众的热衷对象。本是一个可以增加网友之间互动、有效传播正能量的平台,却由于部分直播平台涉“不良内容”、涉“低俗”事件,严重污染了本是纯净的网络空间。对于网络直播乱象,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近期,多家平台和网红主播的被曝出负面消息,如电商直播平台主播李佳琦直播接连“翻车”、李湘直播后跟粉丝网络掐架……一起起涉及色情、暴力、赌博、诈骗的直播,不断试探和突破着道德与法律的底线,种种乱象行为应该引起公众的深思。各类直播平台的兴起带动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是,由于对新生事物缺少规范化管理机制,滋生了一些直播乱象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网络直播行业的管理势在必行。而面对这些不良行为,我们应该究其背后的原因,方能抓住病根所在。一是直播平台的准入门槛低,导致主播们的素质良莠不齐。网络直播所需设备简单,直播环境没有明确限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播,提高自己的关注度;二是主播们为了提高收入,直播一些低俗、恶趣味的内容,有时甚至触碰法律的底线,扰乱网络直播秩序;三是直播平台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对于违规的直播也只是采用无效的整改方式,此种行为实则是侧面鼓励了直播的乱象问题;四是政府对直播行为的整治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低俗直播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导致一些人总是存在侥幸心理。

若不能扼制这股网络直播乱象的不正之风,一方面会产生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直播的不良信息会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对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不良影响。网络直播乱象不是一蹴而就就能解决的,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清除直播中的有害垃圾,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第一,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水平和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鼓励大家自觉抵制网络直播的乱象。社区与学校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大家明辨是非的能力,明白积极的网络文化带来的促进作用,更加清楚建设干净的网络氛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付出。

第二,政府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直播中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比如《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均对直播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直播平台的监督与检查,提高违法成本,依法追责,严厉惩处不法直播平台。

第三,提高网络直播平台的准入门槛,细化主播的审查机制,定期对主播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与考核,鼓励和引导他们进行积极、有教育意义的直播活动,传播社会正能量。同时对主播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其明确采用不正当的直播方式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努力做到从思想上防止直播信息的低俗化。

第四,直播平台应加大对直播内容的监督,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想管、愿管、努力管;建立直播黑名单制度与实名制规定,全网禁止违规主播进行直播。

第五,完善违规举报机制,发挥互联网协会等行业组织、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一旦发现立即向管理部门举报,管理部门要立即对其展开调查,一经查实要依规对违法行为予以惩戒。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企业和平台需切实扛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端正自身态度,对低俗内容说不,共同努力构建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共同发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