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萬科發佈“悅讀理想家”計劃,作家馬伯庸“空降”談讀書方法

4月22日,世界讀書日前夜,著名作家、《長安十二時辰》作者馬伯庸“空降”東莞萬科雲直播間,帶來精彩的閱讀分享。馬伯庸從蘇軾這一人物切入,以另闢蹊徑的視角和豐富的文本舉例,形象地講解了歷史的另一種讀法。本次直播也線上開啟了“悅讀理想家——東莞萬科社區親子閱讀計劃”,旨在通過一系列文化活動,構建充溢人文氣質和智識品味的社區生態。

東莞萬科發佈“悅讀理想家”計劃,作家馬伯庸“空降”談讀書方法

另闢蹊徑,學習蘇軾讀書方法

在直播中,馬伯庸從蘇軾這一人物的閱讀經驗出發,以豐富的文本材料和妙趣橫生的講解,分享瞭如何將“八面受敵讀書法”應用到對於歷史的閱讀中。

在馬伯庸看來,歷史難讀的原因,是因為它只是一堆散碎的“線頭”,需要邊讀邊去梳理。因此很多人寧願去讀作為故事的《三國演義》,也不願意去讀作為歷史的《三國志》。而一代文豪蘇軾,小時候也看不進書,在他的《儋州夜夢》一詩中,就有對於夢見小時候讀不完書的描述。成年後蘇軾對讀書產生巨大熱情,馬伯庸認為這是因為他有特別好的讀書方法。

馬伯庸詳細地分享了蘇軾“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的“八面受敵讀書法”——在讀書前,每一次只設定一個目標,反覆一遍一遍地讀。他以《史記》中的《鴻門宴》一篇,詳細講解了如何分別從“史實”“地理”“禮制”“器物”出發,從細節中讀出豐富的歷史,真正將書讀透。

“我們現代人雖然有這麼多的誘惑,但讀書應該像蘇軾一樣,不是把它當做捷徑去讀,而是當做笨功夫,苦功夫,同時用巧勁去尋找自己的目標。”馬伯庸總結道。

共讀分享,談親子閱讀的訣竅

大家都知道讀書的好處,但如何讓孩子愛上讀書,這是許多家長面臨的難題。從兒子馬小煩出生後,馬伯庸就開始關注親子教育領域,並積累了不少經驗。在直播中,馬伯庸還抽取了業主們對於親子教育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與分享,他頗具啟發性意義的分享也在直播間內激起了業主們的熱烈討論。

在馬伯庸看來,孩子的閱讀興趣的培養,需要家長放下手機,以身作則,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針對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馬伯庸還分享了在疫情隔離期間教兒子馬小煩背《出師表》的經歷。本來他對兒子不抱什麼信心,沒想到因為對三國的興趣,孩子越學越有興趣。他就從文本出發,每天跟兒子交流討論文章背後的史詩,沒想到經過一個月的時間,兒子已經能把整篇文章背出來了。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我覺得可以給他建立一種成就感,以及從如何讓他產生興趣入手。”馬伯庸表示。

推出七大主題活動,拓展業主閱讀邊界

建投書局的“網紅”店長謝重澄擔任了這次直播的主持人。在直播中,他分享道,“閱讀本來就關於一個人的精神生活,因為精神生活的類似而相識,就比較容易成為好朋友。希望通過‘悅讀理想家’這個活動,也可以讓同住在萬科小區的各位業主,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書寫奇妙的緣分。”

“雲發佈會”同時介紹了“悅讀理想家——東莞萬科社區親子閱讀計劃”的內容,併發布了“悅讀理想家”特別企劃之“閱讀馬拉松比賽”。據悉,“悅讀理想家”將書籍作為撬動靈感的支點,去拓展閱讀的邊界,給東莞萬科業主帶來體驗與認知世界的不同渠道。秉承著這樣的“大閱讀”的概念,在今年內,“悅讀理想家”將從七大主題活動,帶領業主家庭從文學、藝術、科學等不同領域去發現、理解和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

採寫:南都記者 黃慧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