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銀 ‖ 上班逆行守卡 宅家用微信作戰鬥的筆

徵文啟事:見《四川省地方誌工作辦公室關於“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動”的徵稿啟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截稿時間:疫情結束後十日左右

特別提示:徵文應為原創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權,嚴禁抄襲剽竊,文責自負。同時,請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眾平臺發過的文章。

審核通過後的作品,均在四川省情網“‘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動’徵文展示”專欄及“方誌四川”頭條號發佈(關注“方誌四川”頭條號即可查看)。因微信平臺文章發佈數量所限(每天最多發佈8篇文章),擇部分徵文作品在“方誌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發佈;擇優在《巴蜀史志》雜誌發表,並收入正在編纂的《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一書。

上班逆行守卡

李家銀

2020庚子鼠年初的這場新冠肺炎,將會在我國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涉及我們國家各行各業、方方面面,從繁華都市到偏僻山村,上至高層領導下至男女老幼,14億人戴口罩,宅家安居,萬人空巷,一時間好像空氣都凝固了,下一步該咋辦,中國的航船將駛向何方?

有人會說,在我國曆史上、中原大地上瘟疫何其多。勸君試想想,古時的交通、信息能像今天這樣傳播與快捷?以前有瘟疫,封鎖一村一城易如反掌,而現在幾個小時之內數百萬人就會遍及海內外,給人帶來的驚恐和視覺衝擊是不一樣的。

然而前後僅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在黨中央領導下,在人民解放軍、全國科研醫務工作者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人們擔心的“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的場景沒有在中國出現。在新冠肺炎病毒幾乎遍及全球的當下,老百姓由衷地感到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迅捷和共產黨的好。值得回顧總結,要說的太多了,僅就自己在這段抗疫情期間,在工作和工作之餘用微信戰疫情的經歷記下與大家分享。

大年初二起,疫情形勢越發嚴峻。雅安市7起新冠肺炎病例,天全縣佔3例,且我縣連接內地通往甘孜、西藏門戶,是著名的民族走廊縣。當時甘孜州的病例僅次於成都,雅安市骨科醫院就在縣內,有數百藏族病員住院。遵照上級命令嚴防死守、宅家隔離,從小區到縣城進行封城,限制進出。全縣將大街小巷、街道小區、居民住戶劃片給各機關單位和社區,效果很好。廣大群眾對我們戴口罩、戴紅袖章逆行上班到責任區守卡的舉動是感動、支持的。我給家人朋友講,工作幾十年快退休了,第一次戴紅袖章。在守卡點,面對多日宅家心情煩躁的居民、情緒激動的駕乘人員,我們老同志生活經驗豐富、處事靈活的長處就發揮出來了。

單位責任區守卡是輪流值班,輪到在家休息時,該幹些什麼?那段時間,人們使用最多的除廚房用品外,其次就是手機了。智能手機時代,微信替代了傳統的語音通話而且信息量巨大、圖文並茂,電腦上網都不如它了。我發現,那時“今日頭條”新聞在朋友圈引用最多,也特別活躍,我想我們既非醫務工作者,不能親自去救死扶傷,在特殊時期也不能發揮黨校教師集中宣講的特長,何不像魯迅先生講的那樣拿起戰鬥的筆?一試就在“頭條”寫了20多篇條,收到編輯和讀者的鼓勵和歡迎。其中影響最大的要算2月5日寫的有關孫思邈在瘟疫期間適當飲酒的論述,寫之前做足了功課,瞭解了孫思邈《千金要方》《大醫精誠》的要義,以及他以德養生、以德養性的品性,以傑出人物作為標杆才能喚起讀者的共鳴。

全文是這樣寫的:

早在千年前,孫思邈就將酒評價為:“一人飲,全家無疫;一家飲,一里無疫。”

在疫情突發的當下,宅家的人多,無事幹,遵藥神的辦法可解決很多問題。一是不給交通添堵;二是不與防疫一線爭搶口罩、酒精,在家即把毒消了;其三酒後精神愉悅,減少串門,起到專家所說的隔離作用,應大力推廣。

當時正值春節前幾日,疫情嚴峻,宅家人群心理較為恐慌之時,短文比較切近人們生活和心理狀況。嚴寒之時,早晨6點在床上被窩裡大約寫就,一大早點擊率就上了5000,“頭條”編輯電腦系統全天5次來電祝賀該條閱讀量進入前20條;到晚上閱讀量達72萬人次,評論262條,1994個點贊,完全超出預想。單位領導、同事和家人都說能把大家留住,給些心理疏導和安慰,宅在家裡也是一種貢獻嘛。

許多事情,我們並不一定要親力親為到一線去施展拳腳方顯英雄本色,在二線三線或後方,一樣能為國分憂,作出貢獻。如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支前民工的小推車就強過蔣軍的飛機空投,為新中國的解放推出了一片嶄新的天地。

記得在2005年時,國家就第二輪退耕還林是否實施、對農民的補貼還給不給,開展調研。受縣裡安排,我等名不見經傳的幾個教師到二郎山深度貧困山區進行深入調研,為長江中上游地區農民兄弟秉筆直書;該調研報告受到有關部門重視,獲2006年四川省委黨校優秀論文獎,部分成果被全國政協採納。當時縣裡,對讓我們幾個小人物去承擔這項工作就有不同意見,擔心我們寫出後沒人看,趨同找大學教授領銜去寫,後來好像是人家嫌時間不夠或是經費原因才讓我們乾的。陶行知先生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只要我們心裡揣著黨和國家,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目標,我們上班族凡人也是可以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天全縣是革命老區,紅軍長征路過這裡曾駐留100多天。近幾年,縣委及地方政府正著力打造“紅軍文化”。作為《紅軍長征在天全》的主講人,我宣講的紅軍文化已達百餘場。受眾學員除本地區的外,還接待了諸如省農業廳、成都印鈔廠、四川長征文化培訓中心學員等。疫情結束後,我力爭將把紅軍故事和抗疫情故事結合起來講活、講好,更要講生動。

李家銀,四川省天全縣人,中共天全縣委黨校高級講師、教務主任。在《四川日報》《四川政協報》《蘭州晚報》《21世紀人才報》《雅安日報》等報刊發表作品逾百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