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期間,俄羅斯為何不救薩達姆?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今天,海佑老師繼續給大家講解當代世界歷史風雲。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不經聯合國授權,不顧國際法準則,悍然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在此之前,伊拉克的最高領導人薩達姆,一直都是一個堅定的反美鬥士,堅決反對美國在伊拉克以及中東地區實行的殖民壓迫統治。

伊拉克戰爭期間,俄羅斯為何不救薩達姆?

薩達姆

經過薩達姆的治理,伊拉克國富民強,號稱擁有百萬雄師。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在美英聯軍的打擊下,伊拉克的百萬軍隊居然沒能撐過3個月。

美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佔領了伊拉克全境,薩達姆從此走上了流亡的日子,躲躲藏藏幾個月後,還是被美軍找到,最後絞死。

在這裡,我們不禁有一個疑問,從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到戰爭開打、薩達姆被抓住的這段日子,俄羅斯為什麼沒有援助伊拉克、挽救薩達姆呢?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薩達姆政權,跟俄羅斯的交情,還真不淺。在上世紀70年代,伊拉克就和前蘇聯簽訂了盟友條約,並且從蘇聯獲得了大量的軍事援助,和超過6億美元的經濟支持。

伊拉克戰爭期間,俄羅斯為何不救薩達姆?

薩達姆在就任總統後,唯一正式出訪的國家就是前蘇聯。同時,伊拉克也是俄羅斯在中東重要的戰略支點,俄羅斯希望通過控制伊拉克,攫取更大的中東戰略資源,保障其在中東的利益。

其實回顧起來,這還真不是俄羅斯不幫薩達姆,而是當時俄羅斯國內都一檔子事兒,忙得焦頭爛額,實在是顧不上了。

2003年,正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最困難的時期。當時的俄羅斯,與西方歐美的關係比較緊張,國內的經濟支柱礦產,又被幾個寡頭所把持,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經濟發展緩慢。

伊拉克戰爭期間,俄羅斯為何不救薩達姆?

俄羅斯萬科爾油田

這個時候,俄羅斯急需一個政治強人,來整治國內的寡頭亂象;同時,也需要一個寬鬆穩定的外部環境,供其喘息發展。

所以在英美聯軍攻打伊拉克的時候,俄羅斯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其實,拋開這些,當時伊拉克戰局的發展,也出乎了全世界所有人的預料。

二戰以後,中東地區成了這個世界上爭端最多,戰火頻仍的地區。其中,阿富汗地區被稱為帝國墳場。

英國、蘇聯、美國,都先後出兵,想要佔據阿富汗這塊中亞的心臟,從而控制歐亞大陸。但阿富汗卻讓這些國家的很多士兵都有來無回,讓這些大國深陷泥潭。

伊拉克戰爭期間,俄羅斯為何不救薩達姆?

中亞心臟阿富汗

阿富汗漸漸有了“帝國墳場”的外號。

在以美國為首的英美聯軍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其實全世界也沒想到,這場戰爭會結束得這麼快,當時主流的聲音都以為,伊拉克會成為第二個“帝國墳場”,讓英美聯軍深陷泥潭,消耗巨大。

如果基於這個判斷,英美聯軍陷入伊拉克泥潭,然後俄羅斯再通過物資和武器悄悄支援伊拉克境內的獨立武裝。這樣就可以花費最小的成本,卻能最大程度的消耗英美的實力。

這種打算才是最符合當時的俄羅斯的利益的。

只可惜天算不如人算,雖然伊拉克有百萬雄師,但英美的軍事科技已經跟伊拉克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其空天一體化作戰體系,打伊拉克的坦克部隊,就像一個人拿著棍棒揍一群小雞一樣。

伊拉克戰爭期間,俄羅斯為何不救薩達姆?

所以俄羅斯為什麼不救伊拉克,不救薩達姆呢,首先是自顧不暇,另有打算。到最後伊拉克敗得太快,一瀉千里,已經救也不能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