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攻打伊拉克付出多少代價?國際形象受損,卻陷入新的安全困境

2003年世界上發生的最受矚目的大事,莫過於美國對伊拉克實施的軍事打擊,美國僅僅用了數日時間就擊敗了百萬伊拉克軍隊,並且開始收尾戰鬥;從戰爭發起到戰爭結束,美國付出的人員傷亡和軍費開銷其實並不龐大,而且這次戰爭還成功的向世界展示了美國高科技的作戰方式。

#尋找真知派#

美國攻打伊拉克付出多少代價?國際形象受損,卻陷入新的安全困境

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國在進駐伊拉克之後,各種問題就層出不窮,首先,伊拉克境內出現了大批恐怖極端分子,他們以游擊戰的方式攻擊美軍,除此之外,美軍似乎陷入了全民戰爭,伊拉克的婦女、兒童、甚至老人都端起槍對付美軍,在這種情況下,美軍防不勝防,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傷亡。#地區局勢#

而美國扶持起來的伊拉克政府,在短期內無法控制國內局勢,更無法完成國內一統,這就使得美軍無法短期內撤出伊拉克;但是美軍駐防每日消耗的軍費都是極為龐大的,駐防半年的軍費就開始超過了剛打海灣戰爭的時候,由此,美國陷入了伊拉克這個戰爭泥潭之中。那麼美國對伊拉克作戰究竟付出了多少代價呢?為何他們深陷泥潭中無法自拔。

對伊單邊動武使美國國際形象和外交地位嚴重受損

美國對伊拉克強行發動戰爭,這使美國霸權主義和帝國野心暴露無遺,而美國的世界警察的形象嚴重受損;美國攻打伊拉克是布什提出的

“先發制人” 戰略的實施;這意味著美國下定決心就算沒有聯合國的授意,美國也有資格自主出兵。

美國攻打伊拉克付出多少代價?國際形象受損,卻陷入新的安全困境

但美國的出兵還是其次,美國在武力“倒薩達姆”和施行伊拉克重建模式上的一意孤行,使得其在爭取不到其他大國支持的情況下,盲目發動伊拉克戰爭;美國發動的海灣戰爭一直以來從未給國內以及世界一個說法,這也引起了國際社會以及美、英國內媒體對這場戰爭的必要性產生了普遍的質疑,而美國政府也因此信譽受到嚴重受損。

美國時任政府的這些做法,也影響了國內的政治走向;美國爆發了自伊拉克戰爭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戰遊行,藉此,美國初步建立起國際反恐聯盟,該聯盟主導大國合作,並且在反恐聯盟的組織下,美軍在阿富汗比較順利地進行了一場反恐戰爭。

伊拉克戰爭對美國的經濟產生諸多負面影響

在經濟上,美國密歇根大學在網上,公佈一份美國3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表,調查表上顯示消費者信心指數已經降至77.6,這為1993年以來的最低點;並且美國勞工部發布報告稱,美國國內失業率在上升到 6.1%,這個數字是 9 年以來的最高記錄。

美國攻打伊拉克付出多少代價?國際形象受損,卻陷入新的安全困境

這份由勞工部頒發的年度修正報告稱,自 2001 年2 月份以來,僅在美國國內就喪失了250萬個工作職位,而世界銀行也將 2003 年美國經濟增長率下調到 2.5%,比 2002年 12月的預測低 0.1個百分 點。

其次,對伊戰爭增加了美國的財政負擔,惡化了其財政狀況,又意味著人文、教育、社會保障等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其投入的資金將極大減少,這對美國國民經濟的長期發展極為不利。

而這三者正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及全球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美國軍隊在對伊拉克的作戰和駐紮,一直損害國內經濟資本健康流轉;而後期美國經濟增速放緩很大程度都是來源於美國近些年發動的這些戰爭。

美國攻打伊拉克付出多少代價?國際形象受損,卻陷入新的安全困境

伊拉克戰爭將使美國陷入“安全的困境”

確保美國的“絕對安全”,然而,這種做法非但保障不了美國的安全,反而會使美國更不安全;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的死亡人數已達 139 人,超過了戰爭中美軍宣佈的 138 名死亡人數,但是在隨後駐軍中,美國損失4000多名美軍,另有大約3.2萬人,在戰鬥中負傷,目前美軍傷亡人數還在不斷上升;除此之外,伊拉克戰爭還直接導致美國經濟損失至少1萬億美元,美國用於戰爭的費用已經超過了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

2003 年,美軍遭遇伊拉克戰爭,甚至是越戰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人員戰鬥傷亡,不過儘管如此,伊拉克註定是失敗的一方,但是這場戰爭卻並非出師有名的戰爭,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是繞過聯合國,並且公然違反了國際法,美軍對伊拉克的作戰更像是一種侵略。

美國攻打伊拉克付出多少代價?國際形象受損,卻陷入新的安全困境

儘管美軍加大力度調查伊拉克境內的大規模殺傷武器,但是通過多項數據表明,美國在伊拉克境內搜尋的大規模殺傷武器,很多都是被媒體誇大的,伊拉克境內更多的是自衛型武器,也因為這種出師無名的戰爭,美伊民族之間的矛盾逐漸加深,這也為美國所謂的“先發制人的安全”留下了仇恨的種子。

美國推倒伊拉克,卻造成新的威脅

伊拉克在遭遇美軍打擊時,大多數阿拉伯國家都沒有為其聲援,因為薩達姆政權對中東阿拉伯國家的勢力平衡其實弊大於利,許多阿拉伯國家甚至認為,如果美國能夠剷除薩達姆政權,那麼對他們的利益是極大的。

不過,事與願違,當阿拉伯國家們的願望實現後,他們開始猛然發現,薩達姆政權的確倒臺了,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一個無法把控的超級大國,而且這個超級大國進駐中東的目的不純,並且處於戰亂狀態的伊拉克,是周邊的阿拉伯鄰國都受到威脅。

美國攻打伊拉克付出多少代價?國際形象受損,卻陷入新的安全困境

美國通過佔領伊拉克,實現了一種軍事介入,而這種軍事介入開始發生變化,美國已經從單純的軍事介入開始轉變成政治介入;一個地區的穩定其核心,在於政治必須保持自主性,但是美國的插入已經把中東政治平衡徹底搞亂。

美國為控制中東地區,捆綁阿拉伯國家

美國無利不起早,其發動伊拉克戰爭,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控制中東地區龐大的石油資源,而薩達姆去石油美元霸權化,觸碰的美國的核心利益,所以,美國政府必須要扳倒薩達姆政府;然而,伊拉克石油資源並不是中東石油資源的全部。

美國攻打伊拉克付出多少代價?國際形象受損,卻陷入新的安全困境

因此,美國拉攏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國家制裁起伊拉克,名義上是為正義而戰;而沙特阿拉伯等國家事實上,是無奈選擇與美國結盟,因為他們很清楚美國的勢力,並非他們可以抵抗的存在,一旦美國撕破臉,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戰,那整個中東還真的不夠美國打。

伊拉克被阿拉伯國家孤立,但是卻並非被完全拋棄

不過就算如此,阿拉伯世界雖然孤立伊拉克,卻並沒有拋棄伊拉克,因為伊拉克畢竟是中東地區的一個阿拉伯國家,畢竟是同一個民族,同一個信仰,如今換了一個美利堅合眾國,那種體驗無疑是極為恐慌的。

而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什制定了一個戰略,他希望搞一個全球貫穿通道,到目前為止,美國已經完成貫穿日本、韓國、東南亞、泰國,但是到了南亞地區,美國卻開始出現舉步維艱的狀況,因為這裡的阻礙力太過巨大,巨大到美國完全沒有辦法去達到戰略貫穿。

美國攻打伊拉克付出多少代價?國際形象受損,卻陷入新的安全困境

而小布什時期,美國已經完成對阿富汗的駐防佔領,那麼如果打通伊拉克、伊朗和沙特這三個位置,那麼對美國而言就完成全球貫通,不過如今雖然美國看似基本實現全球貫通,但是從深層次上來看,這種貫通還是存在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導致美國持續陷入戰爭泥潭的主要原因。

結尾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除了軍隊損失和軍事損失外,更重要的是“信譽”的損失,一直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國,一直以“保護人權”自己的美國,此時,儼然成了一個“世界強盜”,創造了一個重大的人道主義災難,美國所標榜的“自由與公平”的信譽,在這場戰爭中損失殆盡,這對美國的大國信譽無疑是一種重創。

美國攻打伊拉克付出多少代價?國際形象受損,卻陷入新的安全困境

美國在世界丟了臉面也就罷了,在國內美國政府也出現信用危機,美國為了發動伊拉克戰爭,為了獲得國內老百姓的支持,竟然編造謊言去欺騙老百姓,其實到最後,美國挖地三尺,也沒有發現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使美國平民對政府逐漸失去信任。

不管如何,伊拉克戰爭在一定意義上都是一場錯誤的戰爭,因為對美國和伊拉克雙方而言,他們沒有贏家,都是戰爭的輸家,伊拉克丟掉了國家主權,而美國損失了極大的經濟國力損耗,而這種病態的勝利對美國人而言,只能成為一種安慰,而在伊拉克的利益完全靠著新政府來進行保護,但是新政府還需要美軍的保護,由此,美軍在伊拉克是動也動不得,出也出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