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期貨是個啥?

最近,因為“原油寶”事件,期貨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金融產品走入了普通投資者的視野。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到底什麼是期貨。


期貨,它英文單詞是Futures,大家都知道,這個單詞在英文裡是“未來”的意思。所以,從他的英文釋義可以直觀的知道,這個金融產品一定和未來有關。


說白了,期貨就是發生在未來的交易。


直接說期貨的定義可能有點難懂,那麼我們請出它的反義詞——現貨。現貨是當下可以實實在在交易的商品,比如商場裡的商品、蓋好的房子、開採出來的石油等等,都可以稱為現貨。


所以現貨就是買賣現在的商品。既然是反義詞,那麼很顯然,期貨就是買未來的商品。


金融百科 | 期貨是個啥?

舉個栗子。


老張座標阿聯酋,坐擁N個油田。

金融百科 | 期貨是個啥?

某天,老張正躺在自家的泳池邊,抽著雪茄,用自己24K純金的手機看著國際新聞。看到現在全球疫情勢不可擋,國際油價也是蹭蹭往下跌,老張心想,這麼跌下去不是個事兒啊,於是按滅雪茄,撥通了千里之外湯姆的電話:“親,最近原油價格美麗喲,要不要來幾船呢,量大包郵哦。”


湯姆座標米國,是個油販子,最近看到油價跌到姥姥家了,正想著入手,接到老張電話,心中狂喜,但表面上淡定的說:“老張啊,不是哥不幫你啊,你看這油價最近跌這麼厲害,我這買來就砸手上了呀。”


老張說:“那這樣,今天原油價格是30美元/桶,我們就按今天的價格籤一份合同,你給我付10%的保證金,六個月後交貨,賺了算你的,虧了算我的,咋樣?”


“成交!”


老張擔心油價繼續下跌,想鎖定價格減少虧損,而湯姆認為疫情過後油價肯定會上漲,想以低價買入,鎖定利潤。所以兩人簽訂合約,以現在的價格(30美元/桶)完成6個月後的交易,這樣一來就算油價一直下跌,老張6個月後仍然可以賣30元/桶;而湯姆以現在30元/桶的價格買入,6個月後如果原油價格飆漲,湯姆的利潤空間就會變大。兩人簽訂的這個合約也就是期貨最早期的形態。


所以,期貨的出現,是為了滿足現貨買賣雙方規避風險、套期保值的需求。


金融百科 | 期貨是個啥?

但這個私下籤訂的合約也有問題。比如在他們簽訂合約後一個月,油價開始漲了,漲到了50元/桶,老張後悔了,他想要支付給湯姆兩倍的保證金,然後終止合約,這樣他可以把這些油再以50元/桶賣給其他人,賺的更多一些。反之,如果快到6個月的交貨期了,油價還在狂跌,湯姆不想承受虧損,保證金不要了跑路了。


如果這麼搞,這個遊戲就沒法玩下去了。


這時候有人站了出來,說,不要這樣啦,做生意就要講究誠信啦,你們看這樣好不好,我成立一個交易所,把你們的合同做成標準合約,你們只需要交保證金,其他的風險我來承擔。


老張和湯姆覺得靠譜,期貨交易所就這麼產生了。


期貨交易所負責把期貨合約標準化,比如每份合約是100桶原油,交易地點、交易時間都是固定時間。秦始皇統一六國,也統一了度量衡和貨幣,實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因為只有這樣社會才會正常運轉。同樣的,期貨合約標準化後,更加利於風險控制,交易也更加便利,期貨也就具備了流通屬性。


現在老張如果擔心原油價格下跌,他只需要交一些保證金,賣出合約,就相當於他鎖定了未來的價格,那麼在交割日前,如果油價上漲了,他損失了一定的保證金,但他把自家的原油以現在的價格賣出,依然賺錢。這就是所謂的對沖機制,相當於給自己買了一份保險。


所以你看,期貨他並不是“貨”,他只是一份標準化合約,他的價格是由交易雙方基於對未來價格的判斷而達成的一種共識,是博弈的結果。這也就是為什麼油價下跌,但原油期貨價格不一定下跌的原因。


金融百科 | 期貨是個啥?

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什麼是期貨吧。那我再講講為什麼普通投資者不建議玩期貨?


因為期貨是保證金交易(也就是槓桿),假如你花1萬美元買了1個標準合約的原油,比如1個標準合約是1000桶原油,油價為100美元/桶,那麼賬面上你其實是花了10萬美元,所以如果油價下跌到90美元/桶,你的1萬美元就已經虧完了。而期貨保證金低於20%,就必須補足保證金,如果不想補倉,就被強制平倉出局,1萬美元就虧定了,如果補倉,但繼續下跌的話,繼續虧損。


所以,如果不是對期貨市場和期貨交易有深入研究的話,建議還是選擇其他投資產品吧。


金融百科 | 期貨是個啥?

最後,再說一下“原油寶”。這個產品是個什麼,目前無法界定,但它肯定不是期貨。實際,我認為這是銀行自己創造的產物,相當於銀行自己作為期貨交易所,讓客戶進行買賣,買賣的標的就是期貨產品,銀行充當一個二道販子,客戶買賣的交易先在內部撮合,剩餘的拿去期貨市場進行相應的買入賣出交易。


這樣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產品,勢必是存在問題的。


金融產品,說白了就是人創造出來的一些規則,這些規則充滿了不確定性,而且隨時可能發生變化(就像WTI原油出現負油價),標準的金融產品,比如理財產品、基金、債券、股票等,都是運行了多年,規則相對確定的,所以風險也相對可控。而非標準金融產品,比如期貨、次級債券(08年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等等,是在特定需求下被創造出來的,非深諳此道者,玩不轉啊。


所以,作為普通投資者,有那麼多的標準化產品供我們選擇,如非專業人士,請千萬不要盲目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