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恢復每週回家的節奏了!京津冀通行,便捷又暖心

又恢復每週回家的節奏了!京津冀通行,便捷又暖心

4月18日,北京宣佈實行京津冀健康碼互認,“未見異常”狀態可在京津冀地區通行。兩日後,北京再發疫情防控新政。在津冀地區連續住滿14天的來京人員,以及北京市往返津冀人員,不再實行居家觀察。

回家、出差、會友……新政發佈為三地民眾帶來巨大便利。乘車、進小區都查些啥?車上的人多不多?往返後健康碼是否“變色”?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又可以恢復每週回家的節奏了!”

路線:北京——天津紅橋——北京

方式:火車

上週六清晨,天還沒有大亮,宋女士就起床去往北京南站,坐上了迴天津的城際列車。早上七點多到達天津家中時,4歲半的女兒剛醒,睡眼惺忪看了她半天,才歡快地意識到媽媽回來了!

宋女士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天津人,平時租住在海淀區,女兒則留在天津家中由母親幫忙照顧,她每到週末才能與女兒團聚。而自從2月初回到北京,考慮到不能因為隔離政策影響工作,宋女士便再也沒有回過天津,已經超過兩個半月未見到孩子了。

得知京津冀健康碼互認的消息後,歸心似箭的宋女士立刻買了上週六一大早的票。她回憶,進站時非常輕鬆,只有測量體溫,掃描二維碼確認健康狀態兩個步驟。車廂裡乘客也僅有個位數,“但這趟車以前我沒坐過,不確定是因為疫情導致人少,還是車次太早的緣故。”

進入自家所在的天津紅橋區某居民小區,則更是便利簡單,只需要測量體溫,既不用掃碼也無需出入證。“以前都還有,因為天津疫情狀況早就很明朗了,大約一個月前撤掉的。”宋女士表示,現在除了快遞仍在小區外分發,其餘無論是否是本小區住戶,只要體溫沒問題都可以自由出入。

由於週日還有工作的事要忙,宋女士週六當晚就返回了北京。她乘坐的是從大連開往北京的G388,天津只是過路站。這趟車停靠在天津西,距家裡很近,時間又合適,以往她也經常乘坐,這回對比之下明顯覺得人少了。“我在4車廂,進站時駛過的8、7、6、5四節車廂幾乎都是空的,只看到了一位乘客。”

回到北京租住的小區,宋女士順利使用出入證進入,進屋查看健康碼也並沒有變色。這讓她徹底放心了,“以後就可以恢復每週回家的節奏了!”

“見我是外地口音還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

路線:河北滄州——北京——河北滄州

方式:火車

在得知京津冀健康碼互認,三地可“一碼通行”後,滄州的閆先生趕緊籌備著來了趟北京。作為一位收藏商人,以往他幾乎每週都要來北京趕大柳樹的夜市、潘家園的集市。“今年各地封閉,我們都憋了好久啦!雖然生意可以用快遞做,但一些貴重物品不敢郵寄,還是得跟買家賣家見面談。”

閆先生告訴記者,在滄州購買火車票後,進站需出示當地健康碼、測量體溫後方可上車。“這趟車我每年坐幾十次,很少見到車廂這麼空的時候。”出北京火車站時,沒有任何特殊手續。在北京各處活動也不會被檢查健康碼,只是在進入餐館和超市時會被測量體溫。

但閆先生此來北京,是為了拜訪買家賣家朋友,進入小區時則被要求掃描二維碼,出示本人的健康綠碼。“其實就是要求沒有體溫異常記錄,以及在14天內沒有出京津冀範圍的記錄,住酒店也是類似的手續。”

在北京短暫停留兩天後,閆先生返回了滄州老家。離京乘坐火車的手續同樣是上車前查“綠碼”並測量體溫,到達滄州後出站則不必測量,直到進入自家小區時再被測量一次。

別看每年往返京冀幾十次,此次疫情期間來京,給閆先生的觸動很大。幾次面對檢查“綠碼”時,他怕站近了讓對方有所戒備,會保持一定距離舉起手機,但工作人員都會熱情走近查看。“感覺十分客氣有禮,見我是外地口音,還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並不因來了陌生人而躲避。”

“在公路檢查站出示身份證即可直接通過”

路線:北京——天津武清——北京

方式:自駕

在北京工作的沈先生,於4月21日至22日,駕車前往天津市武清區拜訪了朋友。“之前說離京再回來就要隔離14天,怕耽誤工作,就沒敢動彈。”

行程期間,沈先生歷經了數次檢查——在公路檢查站出示個人身份證,即可直接通過,回京後他的健康碼仍顯示綠色。“整個過程非常順暢,京津冀三地互認健康碼,給出行提供了很大便利。”

不過沈先生提及,他的父親於四月初回到江蘇省探親,本已順利通過各項檢測,自行在家隔離。期滿後一次走出小區時,父親的“蘇康碼”突然變成了紅色。老人和工作人員仔細查看,得知是因為北京市朝陽區出現個別感染者,因此曾在朝陽區居住的父親“綠碼”轉紅。

經與當地防疫人員溝通,對方對情況表示了理解,但紅碼一直陪伴在沈先生的父親身邊,讓老人出行受到不少限制。“看得出社會對疫情的重視。不過在具體做法和衡量標準上,我覺得還是有些延遲。”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魏婧 張碩 宋溪

編輯 匡峰

流程編輯 劉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