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伏三年而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其實他有說不出的苦衷

楚國是一個在中國南方荊楚之地建立的國家,其祖先可以上溯至黃帝之孫顓頊(zhuān xū),所以屈原在《離騷》開篇就說:“

帝高陽之苗裔兮。”顓頊的曾孫重黎因為具有取火存火以照明天下的能力,因而被賜名為“祝融”。重黎死後,其弟弟吳回接任了他的職務,繼續負責取火存火,所以,也被稱為“祝融”。在殷商衰落周人興起之際,吳回的後人鬻熊率族部投奔了周文王,並給他出謀劃策。

到了周成王的時候,為了表彰鬻熊的功德,周天子就將鬻熊的曾孫熊繹封於楚地,定都於丹陽(一說在今湖北秭歸、一說在今湖北枝江等地)。由於楚國地處南方群蠻之中,遠離中原,所以,周王室一直把楚國當成“蠻夷小邦”來對待,排除在華夏之外。

到了春秋時期,楚武王、楚文王兩代君主對內進行政治改革,對外進行疆土擴張,楚國於是開始強盛起來,給後來楚莊王稱霸奠定了基礎。

蟄伏三年而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其實他有說不出的苦衷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楚莊王是春秋時期繼齊桓公、晉文公之後又一位新的霸主。他即位的時候還不足20歲,國內矛盾重重,不久就爆發了公子燮與公子儀(鬥克)的叛亂。與此同時,晉國就趁著楚國國喪期間,與宋國、魯國、陳國、蔡國等七個國家訂立了盟約,重新登上了盟主的位置。

楚莊王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去與晉國一爭高低,而是整日遊山玩水,飲酒作樂,過起了驕奢淫逸的生活,連續三年不理朝政。不僅如此,他還下令,在宮門口掛起一塊大牌,:“膽敢前來勸諫者,死!

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楚國大夫伍舉(即伍子胥的祖父)實在看不下去了,冒死前去勸諫。只見楚莊王左手抱著鄭姬,右手抱著越女,面前宮廷樂隊演奏,歌姬舞伎翩翩起舞。

伍舉說:“有人讓我猜一個謎語,我怎麼也猜不出,特此來向您請教。"

楚莊王放下酒杯,說道:“說來聽聽!

伍舉說:“有隻大鳥,棲在朝堂之上,三年時間不飛也不鳴,這到底是種什麼鳥?

楚莊王聽出了這是伍舉是來勸諫,但沒有生氣,只是告訴伍舉:“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退下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這就是成語“一鳴驚人”的出處。

蟄伏三年而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其實他有說不出的苦衷

但是,幾個月過去了,楚莊王依然如故,照樣鍾情於聲色犬馬,沒有絲毫的改變。大夫蘇從忍不住也前來勸諫,他甚至做好了被楚莊王斬殺的準備。這一天,他來到楚莊王宮殿,進門就大哭起來。楚莊王說:“先生,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啊?

蘇從說:“我快要死了,所以傷心啊!

楚莊王吃驚道:“你怎麼能死呢?

蘇從說:“我想前來勸諫,可是你說過,誰來勸諫就殺了誰,我今天就是來勸你遠離酒色的!

楚莊王大怒:“你明知故犯,難道你不害怕我殺了你嗎?

蘇從說:“死就死罷,可是你殺了我,我能得到忠臣的美名,可恐怕,楚國就在你的手中滅亡了!

沒想到的是,楚莊王聽了蘇從的一席話,馬上解散了樂隊,驅逐了歌姬,罷免了一批無能的營私之輩,提拔了一批忠君愛民的官吏,伍舉、蘇從也在提拔之列。

就這樣,這位雄心勃勃的君主開始了他對外稱霸的旅程,而楚國在他的帶領下很快也成為了可以與秦晉較量的大國了。

說不出的苦衷

從種種跡象表明,楚莊王絕對不是一個昏庸無能之輩,也絕對不是因為伍舉和蘇從的幾句話而實現了華麗麗的大轉身,恐怕他在即位之初就已經有了稱霸天下的雄心壯志,那麼,他又為什麼要蟄伏三年之後,才“一鳴驚人”呢?

這就要從楚國的若敖家族說起了。若敖家族是活躍於春秋時期楚國的羋姓家族,祖先為楚國國君若敖熊儀。若敖熊儀嫡長子一支就是歷代楚國國君;幼子鬥伯比一支就是若敖家族。若敖家族在楚國有數人擔任令尹一職。令尹,僅位於楚王之下,是楚國的二把手。若敖家族經過幾代人的經營,在楚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但對令尹等職位有決定之權,並且還有自己的私人武裝。

蟄伏三年而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其實他有說不出的苦衷

楚穆公商臣是楚成王的長子。最初,楚成王打算立商臣為太子,楚國令尹,若敖家族的子上說:“大王正值壯年,妻妾眾多,如果將來你想另立太子,廢黜商臣,必生禍亂。商臣這個人,蜂眼狼聲,生性必然殘忍,不能立為太子!”楚成王沒有聽從他的意見,仍然立商臣為太子。果然,楚成王后悔立商臣為太子,結果太子商臣先下手為強,逼迫楚成王上吊而死,自立為君,是為楚穆王。

在泜水之戰中,由於子上判斷失誤,導致晉國大夫陽處父率領的晉軍安全逃脫,當時的太子商臣就誣陷子上,說是他受了晉國的賄賂,才放了陽處父。於是楚成王就殺死了子上。由此,若敖家族和楚王室的關係開始緊張起來。

公元前613年,楚莊公即位不久,楚國的附庸群舒諸國趁楚國國君新喪,政局未穩,就發動了叛亂。時任楚國令尹的若敖家族成員成嘉決定帶兵平叛,於是,便委派楚莊王的師傅鬥克(也是若敖家族成員)和公子燮留守都城。

誰料想,成嘉剛離開都城,鬥克夥同和成嘉曾經爭奪令尹一職失敗的公子燮趁勢發動了叛亂。他們派出殺手去暗殺成嘉,失敗後,乾脆一不作二不休,劫持了剛即位不久的楚莊王離開都城前往商密(今河南淅川縣西)。途經廬地的時候,廬邑大夫廬戢黎及其助手叔麇設計誘殺了鬥克和公子燮,楚莊王才得以獲救,重返郢都。

蟄伏三年而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其實他有說不出的苦衷

經過這次劫難以後,楚莊王深刻的明白了若敖家族勢力的強大,他為了能夠立於不敗之地,只能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而朝廷內外誰才是忠君愛國之人,他需要長時間的觀察。就這樣,他藉助酒色的外表來偽裝自己,靜靜觀察著周圍的一切。只有在這個時候,小人的醜惡面目更容易暴露出來,而忠臣也會慢慢浮出水面。果然,像伍舉、蘇從這些為了國家的利益而不畏生死的忠臣良將被他發掘出來了。

不久以後,若敖家族的鬥越椒帶領若敖族人殺死了司馬蒍賈並發動了政變。楚莊王在請求與鬥越椒講和時遭到拒絕,於是就帶領楚國軍隊親自平叛,最終平定了鬥越椒之亂。鬥越椒之亂幾乎整個若敖家族都參與了,以致楚莊王平定叛亂後,若敖家族的大部分勢力都被消滅,若敖氏幾乎滅族。

之後,被鬥越椒殺死的司馬蒍賈之子孫叔敖登上了楚國的政治舞臺。對內,他幫助楚莊王制定了健全的典章制度和法令法規;對外,他幫助楚莊王在對晉國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楚國在孫叔敖的治理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很快就成為了春秋時期又一位霸主。


#歷史有知識# #423頭條知識節#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延長閱讀:毛主席為什麼稱他是“蠢豬式的正義道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