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發力 我國鋰離子電池區域格局結構持續優化

儘管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及預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動力電池市場,但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克服不利影響,仍然保持穩步發展勢頭。隨著各省市紛紛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鋰離子電池尤其是動力電池受到高度關注,2019年多省市集中發力,我國鋰離子電池區域格局結構持續優化。


鋰離子電池產業是我國為數不多的絕大部分省區市都有佈局的產業之一。根據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共有24個省區市上報了鋰離子電池產量,比2018年還減少了3省區市(北京、山西、內蒙古)。其中,北京是主動調整產業結構、逐步將鋰離子電池製造轉出所致。


多地發力 我國鋰離子電池區域格局結構持續優化

動力電池產量高度集中


儘管區域分佈十分廣泛,但產量高度集中。從2019年我國各省市鋰離子電池產量佔比(根據中國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數據計算得出)來看,佔比超過10%的僅有廣東、江蘇以及福建三省,與2018年保持一致;佔比在5%~10%之間的有河南、湖北兩省,也與2018年相同;佔比在1%~5%之間的有11省區市,較2018年增加1家;佔比低於1%的有8省區市。


由此可見我國各省區市鋰離子電池產量保持高度集中,2019年CR2、CR5、CR10佔比分別為44.6%、69.8%和88.8%。2019年廣東省產量下滑較為明顯,再加上部分省市高速增長,產量集中度較2018年略有下降。


多地發力 我國鋰離子電池區域格局結構持續優化

注:⑴:其中CR2是指前兩位省區市產量佔比之和,CR5是指前五位省區市產量佔比之和,CR10是指前十位省區市產量佔比之和。


從產量變化情況看,24省區市中有20省區市保持了增長勢頭,僅有4省區市出現下降。其中同比增速超過100%的省區市有四川、湖南、貴州、遼寧、青海,其中湖南以接近500%的增速高居首位;同比增速位於50%~100%之間的省區市僅有江蘇、山東、吉林。


1


廣東領先優勢依然明顯


作為改革開放橋頭堡和先行區,廣東省依靠毗鄰香港的優勢,經濟率先迎來了騰飛。在此基礎上,廣東省鋰離子電池產業迅速發展,成為我國最主要的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目前,廣東省已建立起完整的鋰離子電池生產鏈,各環節骨幹企業數量均處於領先地位。


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省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企業超過1100家,高居國內各省市之首;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上市企業⑵近100家,廣東省佔比就超過6成。注:⑵:僅包括以鋰離子電池產業鏈各環節為主營業務的上市企業,不包括投資鋰離子電池產業鏈部分環節但不作為主營業務的上市企業。


廣東省僅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就超過300家,包括比亞迪、東莞新能源(ATL)、深圳比克、億緯鋰能、鵬輝能源、珠海銀隆、欣旺達、猛獅科技、珠海光宇、東莞邁科、卓能新能源、雄韜電源、東莞振華、德賽電池等國內一大批知名企業,在我國消費類鋰離子電池市場、儲能鋰離子電池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在動力電池市場具有較為明顯的整體競爭優勢(僅次於寧德時代所在的福建省)。


在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設備等配套環節,廣東省均有頭部企業。正極材料方面,磷酸鐵鋰材料TOP10企業中廣東省佔據3席,德方納米高居首位,三元材料TOP10企業中廣東省佔據2席,格林美髮展勢頭迅猛。


負極材料方面,TOP10企業中廣東省佔有4席,貝特瑞、東莞凱金高居第一和第四。隔膜方面,TOP10企業中廣東省佔有2席,星源材質位居第二,排名第一的恩捷股份(上海)在珠海建有重要生產基地。


多地發力 我國鋰離子電池區域格局結構持續優化

杉杉股份


電解液方面,TOP10企業中廣東省佔有4席(另外,杉杉股份從事電解液業務的主體是東莞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也位於廣東省,未計算在內),天賜材料、新宙邦高居前兩位。生產設備方面,廣東省雲集了贏合科技、誠捷智能、深圳吉陽、深圳浩能、新嘉拓、正業科技等一批領軍企業。


儘管近兩年廣東省主要鋰離子電池企業加快在其他省市佈局步伐,2019年其鋰離子電池產量出現一定明顯下滑,但廣東省領先優勢依舊十分明顯。2019年其產量達到了47.3億隻,同比下降了16.1%,但其產量仍然是第二名的兩倍以上。


2019年廣東省佔全國鋰離子電池總產量的比重仍然高達30.1%,而在2018年其佔比更是超過40%。2019年廣東省鋰離子電池出口數量10.5億隻,同比增長7.7%,佔我國鋰離子電池出口總數的50.2%,基本與2018年持平;出口金額高達55.5億美元,同比增長10.1%,佔我國鋰離子電池出口額的42.6%,佔比較2018年下降了2.9個百分點。


2

江蘇增長貢獻最突出


2019年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佈《關於印發關於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出,“充分發揮江蘇省產業鏈完整、配套能力強的優勢,以南京、無錫、常州、蘇州等為依託,圍繞動力電池、汽車電子、動力總成等領域,打造1-2個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並重點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中重點骨幹企業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關鍵技術攻關、重大平臺建設、兼併重組等項目。


在江蘇省各部門的大力推動下,江蘇省鋰離子電池產業尤其是動力電池產業快速發展,對拉動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增長髮揮出巨大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江蘇省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上各類企業數量超過450家,較2016年增長了70%,其中僅動力電池企業數量就超過40家,國內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基本上都在江蘇省紮根。


2019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中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天津力神、中航鋰電、孚能科技、時代上汽、欣旺達等7家都在江蘇建設了生產基地,日本松下、韓國LG化學、SKI等國際鋰離子電池行業巨頭以及蜂巢能源、遠景AESC、中化國際等動力電池“新玩家”也把生產基地選在了江蘇省。


多地發力 我國鋰離子電池區域格局結構持續優化

欣旺達南京工廠奠基現場


在動力電池項目不斷聚集的情況下,江蘇省吸引了許多動力電池上游材料、設備企業的集聚,江蘇國泰、當升科技、璞泰來、天賜材料、北大先行、貝特瑞、科達利等配套骨幹企業紛紛落地。整體來看,江蘇省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鋰離子電池產業鏈,打造出南京、常州(含溧陽市)、蘇州等動力電池生產集聚地。


2019年江蘇鋰離子電池產量近23億隻,同比增長50%以上,產量增加約7.6億隻,而全國鋰離子電池產量僅增加17.2億隻,江蘇一省對全國鋰離子電池增長的貢獻率高達44.2%,成為拉動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增長的主要力量。


2019年江蘇省鋰離子電池出口3.8億隻,同比增長26.7%,佔我國的比重為18.2%,較2018年提高2.7個百分點;出口額高達34.5億美元,同比增長33.2%,佔我國鋰離子電池出口總額的26.5%,較2018年提高2.6個百分點。


3

中部五省集體發力


近年來,我國中部地區五省⑶(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發揮區位優勢(背靠粵閩、長三角兩大集聚區),立足本地特色,聚焦不同環節,大力發展鋰離子電池產業,取得了良好效果。注:⑶我國中部地區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省,因山西2019年未報鋰離子電池生產,故只統計了中部五省。


湖南、江西充分發揮礦產資源優勢,以鋰離子電池材料為核心,延伸打造鋰離子電池產業鏈,誕生了湖南桑頓、金瑞新材料、湖南杉杉、湖南瑞翔、湖南中鋰新材、湖南昇華、惠強新材、湘潭電化、長遠鋰科、中科科技、江西紫宸、江西正拓、金鋰科技、優鋰新材等一批配套材料骨幹企業,培育出桑頓新能源、孚能科技、遠東福斯特等動力電池骨幹企業。


湖北、河南、安徽則發揮整車(宇通客車、鄭州日產、東風汽車、安凱汽車、江淮汽車、奇瑞汽車等)帶動作用,借新能源汽車發展契機,大力發展動力電池,培育出中航鋰電、多氟多、國軒高科、東風時代、河南鋰動等骨幹企業,吸引了深圳比克、鵬輝能源、天津力神及億緯鋰能等國內骨幹企業落地。


多地發力 我國鋰離子電池區域格局結構持續優化

江淮汽車


隨著落地的項目逐步投產,中部五省市的鋰離子電池產量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9年五省市鋰離子電池合計產量達到了近38億隻,同比增長40.5%,高於全國整體增速36.4個百分點,全國佔比從2018年的19.2%上升至24.0%,增長了近5個百分點,成為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重要一極。其中,河南、湖北、江西2019年鋰離子電池產量分別位居我國第四、第五、第六;湖南鋰離子產量增速接近500%,高居全國之首。


總體來看,隨著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骨幹企業加速在江蘇以及中西部地區佈局,廣東省一家獨大的局面有望被打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區域結構將日趨均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