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窯燒造歷史悠久,它開開創與五代時期,結束於清代。龍泉古代隸屬處州府,洪武二十六年規定,凡燒造供用器皿等物,須要定奪制樣,計算人工物料。如果數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窯興工。或數少,行移饒、處等府燒造。看來明朝早期龍泉窯還有一段燒造官窯瓷器的歷史。
永樂龍泉窯折枝花卉大盤
鄉下15元收的龍泉窯大盤,30元賣無人收,最後鑑定為永樂龍泉官窯
山東的車先生,早年曾在鄉下收過破爛,因此與一件瓷器結下了緣分。這件瓷器是他從農村15元收來的,之後又在舊貨市場擺攤,打算把收的東西出手,當時標價60,但一天過去,基本可以說無人問津。於是車先生認為這應該不是重要的寶物,於是就打消了售賣的念頭。
多年過去,這件瓷器已經被車先生遺忘。看到網上播出鑑寶節目,車先生終於想起了這件大盤,於是把這件大盤帶到錄製現場,想請專家幫忙掌掌眼。
明初龍泉官窯大盤
專家看後稱,這件瓷器器型非常的碩大,直徑達到了40㎝以上,盤敞口,淺弧壁,圈足,底坦平。這種器型流行於明朝早期永宣時期,傳世的永宣青花器型和這件龍泉窯瓷器相同,可以確定是永樂時期龍泉窯的一件真品。
再看大盤底部,刮掉一圈釉,刮的非常規整,而且中間有一條很細的墊圈的墊痕,這種很細很窄的墊痕是當時官窯製作所特用的墊圈,比較容易打掉,留下的痕跡也規整纖細。而民窯的瓷器墊燒留下的痕跡粗糙、不規整。因此,這是一件明初龍泉官窯瓷器。
明初龍泉官窯大盤
明初龍泉官窯器除了宮廷使用,大多用來“賞賜”
明朝早期龍泉官窯瓷器除了宮廷使用,還要滿足朝廷對內對外賞賜和交換的需要。明代早期對外賞賜瓷器的數量非常龐大。
明初龍泉官窯大盤 底
據《明史》記載,從洪武初期開始就有不少國家派使臣嚮明政府進貢地方特產等,明政府則給予其相應賞賜,其中瓷器就是一項重要賞賜物。洪武十六年明廷就曾遣官賜予占城、真臘、暹羅“瓷器萬九千”,十九年又遣行人劉敏、中官唐敬偕齎瓷器往賜真臘。
永樂時期鄭和下西洋推動了東西方海上貿易的開展,使瓷器的外銷空前繁榮起來。鄭和遠洋艦隊遍訪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和東非,而瓷器因此大量輸出海外。
明龍泉窯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據《星槎勝覽》、《瀛涯勝覽》及《西洋番國志》等書記載,當時我國的青瓷和青花瓷在國外很受歡迎。阿拉伯國家是多人共享一道菜和主食,所以進菜及進主食時須用大盤、大碗盛裝食物上桌。永樂龍泉官窯中特別突出的大盤子,大部分是為鄭和航海特製的,用於賞賜所到之處的各地統治者。
海外發現大量明代的龍泉青瓷,尤其以託普卡帕博物館收藏數量多、質量精美。託普卡帕皇宮藏有超過 1350件的青瓷,大多是元代和明朝初期龍泉窯的產品。
明龍泉窯青釉凸花纏枝蓮紋尊
明初龍泉官窯特點
明初龍泉官器的紋飾除了與景德鎮官窯瓷器相似外,還有其自身的一些特性。許多明早期龍泉官窯器表面刻花或劃花紋飾滿身,十分美觀。為了符合宮廷下發官樣的要求。在景德鎮以釉下繪畫表現的圖樣,在龍泉窯以刻劃來呈現。
明初龍泉官器追求的是細膩繁密,這顯然是以紙本為畫樣的結果,規整有餘靈動不足。如碗的內外滿飾圖樣,花葉緊密銜接,可以說達到了龍泉窯刻劃紋樣的極致,讓使用者能欣賞到內外輝映之趣。這種紋樣繁密工整的雙面刻劃花作品,應當也是在“官樣”需求下製作。
萬曆龍泉窯爐
明初龍泉官窯瓷器釉面大多玻璃化程度提高,器表的光感變強,失去了龍泉窯青瓷一直以來的玉質感,而被一種蒼翠欲滴的透亮感所代替。然而,明中期之後的多數龍泉窯青瓷,又重新改回到以往的乳濁狀釉面。
最後專家認為這件永樂時期龍泉官窯價值應該在30萬左右,是車先生當初購買時的2萬倍。車先生稱自己感覺像做夢一樣,從來沒有這樣的感覺。
本文轉載自"https://www.toutiao.com/item/6818865471358501389/",文中觀點並不代表本號觀點。本號尊重原創版權,如有冒犯,請私信立即刪除。同時歡迎各類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