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五力模型分析高等教育競爭態勢

一、新的競爭者入侵。

波特五種力量的第一種力量是新的競爭者入侵的威脅。大量的新的信息技術被應用到中學後教育的過程中,帶來一個直接的反應是新的組織進入者。高等教育以前由大量的公立的、私立的教育機構來提供。但是不管怎樣他們都是教育機構,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型的高等教育應運而生,傳統意義上的大學現在逐漸變成是眾多傳播知識的場所之一。知識傳播的新地方包括虛擬大學,企業大學,技術性的大,合資大學,授予特權大學,海外大學博物館和各種形式的大學。現在在高等教育界裡有許多新型的組織,和以前不同的是,這些新型組織很多不是教育組織,而其以前是其他行業的組織。如通訊技術公司、計算機軟件硬件公司和信息資源組織,公司和政府組織也從事教育培訓和專業發展,甚至娛樂公司也提供這些服務。

潛在競爭者的進入風險是進入壁壘高度的函數。高的競爭壁壘將潛在的競爭者擋 在產業之外。阻礙新競爭者進入的主要壁壘形式有品牌忠誠絕對成本優勢。規模經濟和政府管制等,如果進入壁壘高,那麼新的進入者就和新有的大學競爭激烈。要想進入本行業就會不容易競爭壁壘包括啟動成本。

二、現有院校之間的競爭

波特五種力量的第二種是現有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強度。現有院校之間的競爭很激烈,它們主要是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競爭。學生花費,如學生支付的費用,便捷性,即是否通過靈活的時間表,政策和體制等,使學生進入課程項目和服務更加容易;教學方式,如是否有遠程學習、網上課程;創新性,即院校是否有能力改變現有競爭規則;體制,過.程和技術,即院校利用先進技術提高體制和過程的效率;網絡化,即院校是否和其他院校合作;行政結.構和治理,組織結構影響院校對環境反應的能力;文化,即院校文化是促進還是阻礙變革;聲望,即在公眾對該產業內-個學校與另一個學校區別的認可;資源,即提高能力和表現的可利用的資產情況:獨特性,即在該產業內- -個學校是否與其他學校相區別。[s]儘管各院校之間在上述各個方面的競爭都很激烈,但由於科學技術對高等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當代院校之間的競爭一個重要的表現是通過利用先進技術來改變做生意的方式和競爭的方式,如競爭者利用新技術能夠改變產業的方向和秩序;一個競爭者運用精密的技術或者在服務方式上的革命性的設計,比如能夠在學生招生的營銷方面開闢一個全新的方法。如果一個院校在教學方式上以個別化教學為主,並且教學內容很符合學生需要,那麼它就會受到受教育者直接的支持。要想打擊對手,在競爭中獲勝,學院和大學需要利用科學技術更新他們教學的質量或者使它們的服務變得有特點,這樣就會避免競爭能力或聲望的下降。

三、購買者討價還價的力量

波特五種競爭力量的第三種是購買者討價還價的力量。購買者討價還價的能力是指購買者與產業內生產產品的公司砍價的能力,或者是購買者通過要求更好的品質與服務提高這些公司成本的能力。通過壓低價格和提高成本,強大的購買者可能令產業的利潤空間被擠壓。因此,強大的購買者是產業的威脅。相反,如果購買者討價還價的能力較弱,產業內的企業可以提高價格,或者降低品質和服務來減少成本,提高企業的利潤。高等教育中的消費者主要是學生,以及僱用學.生的機構和使用大學研究成果的組織。現在的消費者不僅包括傳統的全日制學生,還包括許多非全日制的成人學生。學生和有力的利益相關者,如商業和產業的顧主和法律制定者,通過要求更高的質量或更多的服務來對學院和大學實施討價還價的權力,這通常使院校要付出很高的運行開支。當離得很近的院校和大學提供的計劃和服務沒有什麼差別

的話,那麼學生就會成為潛在的力量。當學生面對多樣化的選擇,學生考慮能夠用最小的成本來完成學業。減少了傳統的收人來源也會使學生討價還價的能力加強。當院校依靠學生學費的增長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學生購買權力就會增長。當學生變成利益集團的一部分時,他們就會行使自己的權力要求特殊的注意或者要求提供有獨特價值的證書。當學生的招生或保持是增加多樣性或法律的規定,院校就會很快地改變學術或非學術服務來滿足這些特殊需要。從-一個學校轉到另-一個學校的成本也是很小的,也就是說轉移成本很低,這樣會使學生作為購買者討價還價的能力增強。這樣院校要面對的學生市場就是一個關鍵的戰略決策。這時院校重點服務於那些擁有最小討價還價能力的學生能夠提高院校的戰略位置。這時需要提問和回答這幾個問題,什麼樣的學生市場,利益集團,和利益相關者對院校來講是最關鍵的;這些群體實際上或潛在地運用什麼樣的討價還價的權力;院校重要的特質:計劃、 服務,教學體制等,能夠有很大的獨特性來抵消或否定學生討價還價的能力嗎;什麼樣的學生和利益相關者能夠為院校帶來最大的價值,因為他們擁有最小的討價還價的能力。

四、供應者討價還價的能力

波特五種競爭力量的第四種是供應者討價還價的能力。供應者是向產業提供資源的組織。供應者討價還價的能力指的是供應商抬高投入價格或通過降低投入和服務的品質來增加產業成本的能力。強大的供應者通過拾高產業內公司的成本擠壓產業的利潤。因此,強大的供應者是產業的威脅性競爭力量。反之,如果供應者力量較弱,產業的公司將有機會壓低投入的價格並且要求高品質的投入。在高等教育中,供應者主要是為教育提供資源的人或組織。這包括學生,學生付了學費,他們既是消費者又是供應者他們提供了資源,又從資源中受益,他們有者雙重角色。另外供應者還包括信息資源、教育技術和通訊網絡的提供者等。當前在高等教育中供應者的議價能力很大,如果他們不滿意,就會向其他院校尋求服務,那麼這個院校在資源方面就會有很大麻煩。在美國高等教育中,這點很突出,1972年,美國聯邦政府的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政府改革了學生資助項目,資助的錢不再給學校,而是直接分給每個學生。由學生選撣院校,他們可以去他們想去的學校,從而決定錢的去向。另外,由於核心技術對高等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信息通訊技術會為傳統的教學、學習、研究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使傳統的教學、學習、研究向多樣化、反應性、靈活的、相互作用的和個性化模式發展。由於高校都在努力運用新科技來發展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這時提供計算機技術以及為大學提供從事教學和科研時運用技術的公司都成為了高等教育的提供者。現在這些提供者議價能力很強,因為它們中很多開始從事教育項目,所以他們又成了高等教育的競爭者。

五、替代者的威脅

波特模型中最後一種競爭力量是替代性產品,即來自其他企業或產業的能夠滿足顧客類似需求的產品。如果產業的產品幾乎沒有替代品,替代性產品的競爭力量較弱,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產業內的公司有更多的機會提高價格和賺取更多的利潤。

高等教育替代者是指人們能夠選擇的替代高等教育的新方式如營利機構提供的教育證書是對學院和大學提供的學歷的替代。當它們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選擇而且在價格和績效方面有所改善,那麼它們就對現有高等教育構成了可見的威脅。例如,美國思而文學習系統(Sylyanlearningsystems)提供的基礎課程就是對社區學校補救課程的替代,如果他們用相對低的成本為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學習效果,那麼他們對於社區學院來說就是很大威脅。很多跨國公司也提供了教育項目,微軟公司的計算機教育培訓被一些大學用來替代自己的課程。以前是其他行業的組織,現在也開始從事教育項目,如通訊技術公司、計算機軟件和硬件公司:信息資源組織:公司和政府組織也從事教育、培訓和專業發展;甚至娛樂公司也提供這些服務。它們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都是對高等教育的替代,現在和以前相比高等教育的替代品要廣泛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