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解放戰爭時期 發生在襄陽雙溝的三次戰鬥


雙溝鎮位於襄陽市東北部約30公里處,唐白河穿鎮西、滾河穿鎮南而過。東與棗陽市七方鎮交界,北與襄州區朱集鎮、程河鎮相連,西與襄陽高新區、襄州區古驛鎮隔唐白河相望,南與襄州區張家集鎮、經開區東津鎮毗鄰。

雙溝鎮是襄陽的東大門,是從襄陽往東(武漢方向)的必經之地 ,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抗日、解放戰爭時期, 這裡發生過多次戰鬥,下面所述的是三次較大的戰鬥。


隨棗戰役之雙溝戰鬥

【背景】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5月,中國國民革命軍在湖北隨縣(今隨州)、棗陽地區與日軍的作戰,稱作隨棗戰役。

武漢會戰之後,日軍為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國軍隊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隨(縣)棗(陽)地區發動進攻。5月1日,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為解除國民革命軍對平漢線(現京漢鐵路)交通的威脅,以第三、十三、第十六師團和騎兵第二、第四旅團等,向隨縣、棗陽地區進攻。為牽制和阻擊日軍進攻,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所屬部隊編為左、右兩個集團軍和江防守軍進行防禦,並實行反擊。戰至23日,第五戰區部隊先後收復棗陽、隨縣。日軍退回鍾祥、應山,恢復戰前態勢,會戰宣告結束。國民革命軍隊擊斃日軍1.3萬人,自己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的戰略目標。

隨棗會戰期間,日軍竄擾襄東地區的方集、黃龍壋、張家集和唐白河兩岸的雙溝、程河、朱集、埠口一帶的農村、集鎮。發生在襄陽縣境內的國民黨軍隊的正面作戰,主要有雙溝和程河兩次激烈的戰鬥。

雙溝是襄東的門戶,是鄂西北、豫西南的屏障,因此是日軍企圖向鄂西北擴展的必爭戰略要地。雙溝之戰是隨棗會戰重要的組成部分。

日軍在進攻雙溝之前,做了縝密的部署。先派一支部隊向新野進犯,是為了牽制國民黨第31集團軍湯恩伯部,並切斷其對雙溝守軍的增援。接著,又派1個師團,從鍾祥向襄東進攻,企圖消滅駐紮在洪山頭的國民黨第56軍,並堵塞雙溝守軍的退路,然後合力圍殲。

防守雙溝駐軍是國民黨第56師第366團,雙溝鎮上還有一個由雙溝鎮青年組成的支前戰鬥隊。

5月15日,日軍第13師團主力,開始發動對雙溝的攻勢。國民黨第366團杜仁惠團長為了誘敵深入,命令各守軍堅守陣地,待機出擊。

日軍在一陣隆隆炮聲和猛烈炮火掩護之下,直撲雙溝東側祖師殿,佔領了鎮東據點。當日軍開始攻城時,預先埋伏在城壕內和暗堡中的我366團士兵們,集中火力一起發射,用炮火將進城咽喉馬鞍橋,封鎖得嚴嚴實實,使日軍無法通過。同時,用迫擊炮猛轟日軍佔據的祖師殿。日軍驚慌失措,慌忙撤退。

17日凌晨,日軍用大炮做掩護、坦克作先鋒,發動了第二次進攻。一陣炮轟之後,坦克開路,步兵緊隨其後。我軍民協同作戰,寸步不讓,依託工事英勇阻擊。當日軍坦克向我軍陣地衝來時,工事裡的土兵毅然奮起,衝向日軍,與之短兵相接,使坦克成了無用之物。一場混戰,一直打到傍晚。日軍扔下數百具屍體狼狽逃竄。

18日夜晚日軍又發起了第三次進攻。他們用1個聯隊的兵力在馬鞍橋佯攻,其餘部隊分兩路夾擊。

5月19日凌晨4時,5輛坦克從小南門衝進了城。我軍民築成“人牆”“火網”,堵住坦克後路,猛擊坦克後面跟隨的日軍。我軍杜團長命令方營長帶領1個排配合青年支前隊,用事先準備好的稻草鋪滿路面,堵塞街道要口,日軍履帶式坦克受到稻草滯阻。抱著一捆手榴彈的方營長縱身一躍,跳上坦克,將手榴彈從坦克窗口投擲進去。隨著一聲巨響,坦克炸得碎片四濺,方營長也壯烈犧牲。日軍5輛坦克都在手榴彈的轟炸中,變成了一堆堆廢鐵,冒出濃濃黑煙。在槍聲、炮聲、軍民歡呼聲中,日軍第三次進攻又被我雙溝軍民擊退了。

雙溝軍民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毫無畏懼、英勇抗擊日寇,勝利地完成了戰略堵截,使國民黨第13軍主力得以北撤豫西,保存了實力。日軍妄圖殲滅第5戰區主力部隊,解除威脅武漢的圖謀破滅。

日軍在雙溝戰場上的損失,激怒了侵華總司令部,他們急忙從新野調來援軍,由朱集向雙溝逼近,佔領了唐河西岸的上灣、郝營等村莊,切斷了雙溝守軍西退的道路。

5月21日12時左右,日軍第16師團接替13師團發動了對雙溝的第四次進攻。此次日軍先以大炮猛轟,接著由坦克開路,步兵隨後,從雙溝四門同時攻擊,雙溝守軍在傷亡慘重、外無救兵的情況下被迫撤離。

抗日、解放戰爭時期 發生在襄陽雙溝的三次戰鬥

抗日浮雕(網絡圖)


李先念率軍攻打雙溝

【背景】1945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蔣介石從西南、西北大後方共調動37個軍73個師,不斷進犯華北、華中、華東、東北各解放區。為反擊國民黨的進犯,爭取和平民主,增強共產黨在國共談判中的地位,10月20日,新四軍第五師師長李先念率領野戰縱隊3個旅,發起桐柏戰役。在江漢、鄂東兩軍區的配合下,經過連續作戰,相繼解放了桐柏、棗陽、新野等縣城。

1945年11月上旬,國民黨第五戰區第十軍二十師佔領雙溝。解放軍中原軍區於12月6日,部署攻打雙溝,殲滅國民黨第五戰區第十軍二十師。李先念命令中原軍區二縱第十三旅擔任主攻,部署在雙溝東北處;第十五旅為助攻部隊,部署在雙溝南;第三五九旅為預備隊,部署在棗陽西北;一縱第二、第三旅部署在襄陽縣之程家河、棗陽縣之徐家寨和楊壋(控制唐白河,並向新野、唐河方向警戒);二縱第十四旅守備湖陽、新城一線(阻擊北面之國民黨軍,以保障主攻部隊安全)。李先念和中原軍區二縱隊司令員文建武隨部隊行動,將前線指揮所設在離雙溝兩公里處一國民黨丟棄的碉堡內,以便觀察和指揮主力部隊作戰。

12月7日黃昏,中原軍區部隊對雙溝外圍國民黨軍發起進攻,雙溝北戰鬥最為激烈。國民黨守軍八十五、五十九兩團的陣地被中原軍區部隊突破,周崗、趙家倉房及以南的三里廟等制高點也被攻克,雙溝外圍之敵大部被肅清,守軍退入鎮內,敵二十五師師長譚大乃依託土城工事固守待援。

同時,中原軍區一縱第三旅也向祁儀進發,一縱第二旅第四團在程家河殲滅國民黨一二七師兩個連近300人。

12月8日,圍攻雙溝。中原部隊士氣高昂,戰士們不斷高呼:“打下雙溝鎮,殲滅二十師,活捉譚大乃!”黃昏,中原軍區二縱主攻部隊向雙溝鎮內之國民黨軍發起總攻。第二旅三十八、三十七團分別組成突擊隊,採取強攻,先後從雙溝東北面、西北面突破守城的國民黨軍的土城工事。第三十七團二營殲敵師部特務連兩個排,擊毀其機炮連,繳獲迫擊炮8門。突擊隊和國民黨守軍距離很近,雙方喊話都聽得很清楚。戰鬥正激烈進行之際,前來援救雙溝之國民黨共6個師的兵力,從四面八方向雙溝外圍的中原軍區部隊進攻,企圖從外合圍。同時,國民黨駐襄陽的守軍也向雙溝增援。戰鬥形勢萬分緊急。李先念立即下令撤出戰鬥,向唐河以南的祁儀轉進。此次雙溝戰鬥經過一天兩夜激戰,共殲敵1000餘人。

抗日、解放戰爭時期 發生在襄陽雙溝的三次戰鬥

進攻(網絡圖片)


雙溝反“掃蕩”伏擊戰

【背景】1948年初,由於桐柏、江漢解放區的迅速發展和各項鬥爭的普遍展開,國民黨政府極為震驚,在信陽、南陽、襄陽分別成立了第五、十三、十五三個綏靖區,重新整頓與收編國民黨地方武裝,企圖以分區防禦阻擋解放區的擴展,進而“圍剿”“掃蕩”解放區。為了粉碎敵人“掃蕩”,解放區人民武裝採取了避開強敵,捕捉弱敵,以集中對分散,以分散對集中,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的戰略戰術,不斷贏得鬥爭的勝利。

1948年5月24日,國民黨襄陽縣民眾自衛隊第二支隊長孫典五帶領團丁及鄉政人員共1000餘人,以大隊長劉高鳴、大隊副宋雲復為前鋒,像捅了窩的馬蜂一樣亂嚷嚷地撲向雙溝。

康澤所屬的一六四旅派出一個炮兵連在後面押陣助威。九區區委早已得到孫典五一夥的行動情報,針對大布衫隊不可一世和散漫無紀律的特點,在雙溝鎮設置三角形陣勢:桐柏軍區二十八旅一個炮兵排埋伏在雙溝街,區中隊3個班埋伏在周家崗村附近,騎兵班埋伏在高營村附近作為衝鋒部隊。由4個民兵班作正面佯攻。待大布衫隊進入伏擊圈後,3路伏兵聚而殲之。

25日清晨,戰鬥打響,4個民兵班佯作還擊,且戰且退。大布衫隊果然“依計”而行,誤以為民兵敗退,於是狂呼亂叫,窮追不捨,全部鑽進包圍圈。當炮兵排、區中隊、騎兵班的槍聲一響、殺聲四起時,敵人方知上當,烏合之眾一擊即潰。大布衫隊立刻像無頭蒼蠅,到處亂竄,各自奔命。支隊長孫典五站在陳灣高崗處,見隊伍敗下來,便帶著指揮部裡的爪牙,轉身向炮兵連報信去了。炮兵連慌忙在冢子崗上,發射了3發炮彈就後撤了,一直跑到張家灣才收住腳。

此次戰鬥,激戰兩個小時,擊斃大隊長劉高鳴、埠口鄉鄉長張群然等10餘人,生俘大隊副宋雲復及其以下官兵200餘人,繳獲步槍200餘支,手槍10餘支,輕機槍1挺。


(楊立武 輯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