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開發”漸成房企常態化生存模式-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隨著房地產企業陸續復工,地方土地市場也逐漸開閘。22日,上海、深圳等地公佈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以穩定土地市場。同日,濟南三宗土地入市交易,三宗地塊最終均由房企聯合體競得。

當前,在一二線熱點城市,優質土地市場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開發企業合作拿地已經成為獲得新項目的重要方式。

從最近房地產上市公司發佈的年報來看,行業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整體規模見頂已成業內共識。基於此,恆大、旭輝等規模房企提出了提質增效、提高權益保證利潤髮展的戰略;與此同時,部分房企開啟了尋地合作計劃,意圖通過開放合作比例維持行業地位、尋求規模進階。

根據克而瑞地產的統計數據,近期中梁、華潤、中海、中交等房企陸續發佈“尋地合作計劃”,提出以戰略合作、股權合作、聯合拿地、收併購等方式獲新項目的需求。這些企業主要以國企、央企為主,且範圍基本上集中於一二線和強三線城市。

“通過合作方式拿地,可以有效降低土地成本,還能分擔市場風險,最終實現‘強強聯手’。”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分析師謝楊春認為,一方面,在“房價維穩、地價難降、利潤空間收窄”的大背景下,倒逼房企在2020年大力拓寬拿地渠道、控制拿地成本。另一方面,熱點城市在配建房、自持等約束條件下,優質地塊的隱形樓板價持續上漲,限價短期尚未放寬,企業的運營難度加大、盈利空間漸窄。

此外,在規模房企普遍選擇迴歸一二線熱點城市的戰略驅使下,土地市場“僧多粥少”導致拿地艱難。導致眾多房企不得不開展尋地合作計劃。以北京土地市場為例,多家企業合作組成“聯合體”參與土地招拍掛市場的方式已經是普遍現象。

合作拿地、合作開發的方式,已經成為絕大多數房企的常態化生存方式。從上市公司披露的2019年新增拿地情況來看,僅有少數幾家房企權益比例維持在80%以上,大部分企業新增土地權益比例低於80%。

“在行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龍頭還是中小房企,多采用了犧牲權益來換取規模的快速擴張。”謝楊春表示。從近期土地市場情況來看,一方面行業面臨整合期,龍頭房企有進一步分食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近期受到疫情影響的部分小房企、項目公司現金流緊張,也有意尋求收併購、合作的機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