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辟邪劍譜被廣泛流傳在江湖之中會怎樣?

謎教主


最直接的局面就是江湖人口數量驟減。



林遠圖從華山嶽肅和蔡子峰口中記住了《葵花寶典》的內容,都沒敢回少林,跑去換取了,憑藉著他記住的內容,創立出了辟邪劍法,改名叫做林遠圖,才有了福威鏢局。

絕世武功秘籍一直是江湖人最心心念唸的東西,六脈神劍如此,九陰真經也是如此,葵花寶典和辟邪劍法還是如此。

在笑傲江湖時代,為了得到林家的辟邪劍去,餘滄海帶人殺害了林家滿門,只剩下林平之一個。

華山派掌門人嶽不群,左冷禪……這些人無一不對辟邪劍譜抱著覬覦之心,更不用說江湖上其他的人了。

我相信如果有機會,他們會毫不猶疑的出手搶奪,這樣的人不一定是算江湖人,但起碼佔到八成以上。



別忘記辟邪劍譜開篇的練功入門條件:欲練此功,必先自宮。

事實也證明,想要練成這門武功,這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林平之,嶽不群都是動了手術的。

而自宮對一個男性意味著什麼,我想不用多說大家肯定都是清楚厲害的。

假設人手一本辟邪劍譜會怎樣?不敢說擁有的人全部都會去練習,但我敢說起碼八成以上的人都會割掉。

那樣的江湖會成為什麼樣子?遍地是太監。

不說江湖中的糾紛和仇殺本來就會死傷無數,再加上都失去了傳宗接代的功能,江湖哪還有什麼下一代。

要不了幾年,擁有完整功能的男性就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大家打招呼的第一句話可能就是:

今天你割了嗎?

估計也沒什麼別的恩怨了,女性同胞們都來搶沒有動手術的男人了。



當然這樣的情況不會持續太久,肯定會有一位高瞻遠矚的大俠站出來,制止這種局面。

就像當年的九陰真經在武林中掀起殺戮時,王重陽站出來一樣。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英雄,只是可惜了江湖上那一大幫閹割的男人,練成了絕世武功還好,倘若沒有練成或者在手術過程中一不小心……太慘了。


浪子與俠客


笑傲江湖中,辟邪劍法是頂級劍法,覬覦的人有很多,比如嶽不群就是代表人物,為了得到辟邪劍法,他早早安排女兒和勞德諾監視福威鏢局,又不惜誣陷自己的徒弟令狐沖,讓令狐沖背起黑鍋。最終他的目的達成,順利學到了辟邪劍法,也順利統一了五嶽劍派。


青城派掌門餘滄海也覬覦辟邪劍法,他的師傅便是敗在這套劍法之下,所以一方面為師傅報仇,另一方面想要天下無敵,所以餘滄海對林平之一家下了毒手。

其實不管是嶽不群還是餘滄海,都不知道辟邪劍法的秘密。假如他們早就知道需要自殘才能練劍,一定會猶豫。左冷禪學到假的辟邪劍法之後,被嶽不群打成殘廢,後來從林平之口中知道了辟邪劍法的秘密,雖然知道,卻不肯學,左冷禪還是有尊嚴的。


金庸以辟邪劍法來比喻權勢地位,很多人為了追求這樣的地位,不惜捨棄自己最重要的東西,嶽不群是如此,東方不敗也是如此。這本秘笈如果在全江湖公開,那麼會有一些野心家不顧一切地學,然而大多數人都是有尊嚴的,除非山窮水盡,否則不會去學,畢竟並非人人都是野心家,踏實過日子才是主流。


燈閱泰山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

辟邪劍譜是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一門厲害但邪氣的武功,它和東方不敗所練習的《葵花寶典》系出同源,都是需要自宮以後方可習練的功夫,命名者是林平之的養祖父林遠圖。在書中,真正辟邪劍法的習練者有三人:林遠圖、嶽不群和林平之。如果這本挑動江湖風潮的頂級武功秘笈廣泛流傳,那麼江湖會是怎麼一番景象呢?我們不妨憑空遐想。

一、趨之若鶩,望風景從

人有慾望,而絕大多數人在特定情況下,慾望會強烈到不受控制。作為武林中人,每日裡與刀光劍影、鬥毆仇殺為伴,無論是生存的需求,還是榮譽的召喚,不斷提升自己的戰鬥力都是最直接,也是最迫切的需求,而且,通過一本奇書,短時間內提升數倍,一躍躋身江湖頂尖,由此帶來的名聲、利益等等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利好,足以令半數以上的人怦然心動

而且辟邪劍譜與一切邪祟之物相同,都對人有極大的誘惑力,正如林平之說的:“天下習武之人,任你如何英雄了得,定力如何高強,一見到這劍譜……就算明知將有極大禍患,那也一切都置之腦後了。”自然需求加上外部驅動,人人心動,個個習練,一時之間,辟邪劍法將會成為江湖上最熱門的流行武功。

二、稀者為貴,見慣不驚

我們常說“物以稀為貴”,若按照經濟學原理,則是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關係,當二林一嶽習練這套劍法的時候,它尚屬孤本,不要說普通江湖人,即便是左冷禪餘滄海這樣的上流人物,想一見而不可得,所以三位修煉者屬於個別勞動時間小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也就是物依稀為貴的狀態,劍法價值——也就是作用,自然就

;可到了江湖中人人都有機會習練的時候,辟邪劍法也就不再是秘密,相當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大幅縮短,修煉者眾,提升度。估計不但已練的人心生悔意,要練的人怕也會望而卻步。此時的辟邪劍法,褪去光環,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但是它的實用性,仍會維持一段熱度,但早無昔日光彩

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無論如何,辟邪劍譜的修煉,是以極大地損害身體為代價的,在它能夠帶來極大利好,光芒耀眼的時候,這種損害可以被習練者忽略不計,可當從者甚重,劍法相對威力大減之時,習練者本人一定會有一種值不值得的價值觀判斷。加之古今中外,這種以自殘身體換取能力的方法,都是倫理的禁區,諸如太監、弗蘭肯斯坦、閹伶歌手,莫不在輿論的強大非議之下存在。當倫理道德的壓力日盛,劍法利好的優勢不再,主流輿論便會紛紛轉向。習練者一時成為洪水猛獸,江湖怪胎,剿滅撲殺之聲,不絕於耳,辟邪劍法的生存環境,將會變得極度惡劣。

四、畏如蛇蠍,避之不及

此時的辟邪劍法,是主流價值觀眼中的叛逆,是毒害江湖人士的邪法,一定深惡而痛絕之,尋常江湖子弟,一定避之唯恐不及。而曾經的習練者,或死於正派人士的剿殺,或在藏身匿跡中消亡,被自然和非自然規律迅速淘汰,逐漸凋零,辟邪劍法也就成了言談之間的禁區,從此,淡出人們的視野,彷彿從未出現過。

但是,可能會有這樣的情形,數百年後,當江湖中人都忘了曾經的這場浩劫,大漠風沙裡,昏黃落日中,某個不知名的江湖少年,在機緣巧合之下,發現了一本殘舊的古書,骯髒的封面寫著四個字:辟邪劍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