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周因殷禮"?周禮是如何具體地繼承、改造殷禮的?

引言

中國自古便以禮儀之邦享譽世界。五千多年的民族文化延綿不絕。從孔子所提倡的"克己復禮"、到宋朝時期的"三綱五常",再到最終形成以血緣為紐帶,以等級奉陪為核心封建社會。"禮"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以各種形式佔據重要席位。在古代中,"禮"除了約束人們的日常行為,還是歷代君王用以鞏固自身統治的軟性手段。古人曾言"經國家, 定社稷, 序民人, 利後嗣" 。由此看來,"禮"融入於中華民族的血脈裡,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將中華文化與其它民族文化區別開來。

為何說

西周時期是古代禮制最繁榮時期,統治者為了維護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對殷禮進行了繼承和改造,從而打造出具有自身時代特色的禮制文化。西周的統治者創立了一整套適應其統治的禮樂制度,用繁瑣森嚴的禮儀制度來規範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時至今日,某些禮儀依舊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本文將從禮的起源出發,繼而講述周禮如何對殷禮進行繼承與發展,最終形成一套完整且影響深遠的禮儀制度。

一、禮的起源

最早的原始禮儀源於人類對自然的恐懼。原始時期,我們的祖先對瞬息萬變的自然無法掌控,對自然的恐慌之情逐步轉換為崇拜與敬畏。主要以農耕與捕獵為生的原始居民對自然之力有了敬畏之心,繼而形成了原始時期的祭神之禮。

隨著時間的推移,私有制的出現使得禮有了更為確切的形式。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剩餘產品出現,這一情況導致了私有制的產生。在此制度之上,社會各個階層逐步形成,此時的禮逐步演變為社會禮節,制約著各個階層的禮儀制度也在此時期不斷完善。

為何說

禮的起源並非由單一事件或單獨的個人完成,它是一個民族長期發展的產物。人們在長期的日常交往中形成獨具民族特色的風俗習慣和道理規範,皆是禮的組成部分。思想家荀況曾在其著作《荀子》中提及:"禮以順人心為本",講述的便是禮在社會群體中的形成。禮產生的最初目的是用以表達人類自身情感,而後逐步用以協調社會各階層矛盾。禮產生於人類群居生活的開端,並隨著社會制度的發展和社會階級的演化而逐步完善。

二、殷商的主要禮儀制度

殷商的禮儀制度在夏朝的制度之上有所繼承與發展,該時期的禮儀已十分講究,其中以祭祀和宗法之禮最為典型。商朝內部有著極為嚴格的宗法制,按照血緣的遠近來區別親疏。《左傳》曾對這一制度作出描述:"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由內是宗法制所形成的"家天下",由外對社會各階級進行分層,自上而下對社會進行統治。這是商朝在政治制度上體現的禮儀。在日常生活中,禮儀制度主要體現在祭祀活動中。據史料記載,祭祀在商朝的社會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人們不僅對自然進行祭祀,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還對祭祖儀式尤為看中,在祭祖方面,商朝實施的是"周祭制度",幾乎每隔幾天就會有不同的祭祀活動,其內容之繁瑣、時間之頻繁,都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為何說

商朝的禮儀制度貫穿於商朝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多數的商朝人民從一出生便有了特定的階級,並學習該階級所應執行的禮儀制度。商朝社會以天子為首,自上而下形成一套極為繁瑣複雜的禮儀制度。這套繁瑣的禮儀制度用以規範人們的日常生活,並幫助統治階級維護階級利益。

三、周禮對殷禮的繼承改造

西周是禮儀制度發展的鼎盛時期,西周的統治者通過對先前禮制的繼承與發展,逐步建立起一套適用於西周社會的禮儀制度。時至今日,這套制度中的某些禮儀觀念依舊在社會中發揮其作用。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子張問:"十世可之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這段對話充分展現了禮的傳承性。商朝繼承夏朝時期的禮制,而周朝又對商朝的禮制進行繼承與發展。西周在繼承的過程中並非全數吸收,而是去其繁瑣,取其內核。

在政治上,西周延續了商朝的宗法繼承製,並將這一行為作為一項明確的制度固定下來。以天子為首,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席位繼承都採用了這一制度。由嫡長子繼承父輩身份,嫡長子作為大宗"百世不變",而非嫡長子為小宗,"五世而遷"。在這一制度之下,天子為天下大宗,大夫為家庭大宗。由家至國,按照宗法繼承的原則層層分親。因血緣的維繫,宗法中的每一個體都自覺維護大宗的利益,在血緣親屬的觀念之下恪守禮儀。這一制度是西周龐大禮儀體系的最核心內容。

為何說

在宗法繼承製的基礎之上,西周統治者在社會範圍內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繼承製的外在表現,在實行分封時,天子的嫡長子依舊尊為天子,庶子冊封為諸侯;到了諸侯這一層面,諸侯的嫡長子依舊為諸侯,而庶子冊封為大夫,以此自上而下層層類推,形成了以天子為首的"金字塔"形社會階層。在西周前期,在分封制的推行下,一個以周天子為中心的家族社會形成,社會各統治階層皆與天子存有關係,各階層也依據"親親""尊尊"的原則,對周天子這一大宗恭敬有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周天子對社會的統治。

除了運用禮制加強對政治的統治,西周還將禮儀制度推廣於社會的方方面面。值得一提的是,夏商時期所尊崇的全面敬神祭祀在西周有所轉變。西周繼承了商朝祭祀天神的傳統,但又在此基礎上將神的地位與天子的政治統治相聯繫。西周統治者認為前朝之所以走向滅亡,是殷商統治者未能做到"以德治民",而西周在政治統治上最大的發展,就是將德治作為禮制的一部分引入統治,《尚書·康誥》曰:"惟乃丕顯考文王, 克明德慎罰, 不敢侮鰥寡, 庸庸, 祗祗, 威威, 顯民, 用肇造我區夏。"西周統治者援"德"以入禮,重視德治,強調明德慎罰,繼而以"德治"鞏固自身統治。

為何說

除了在統治上援"德"以入禮,周人還將禮運用在對官職制度的管理中。周朝延續商朝的官職制度,以宗法制為核心,各級官吏幾乎是在宗法制的基礎上完成世襲,天子對天下具有強有力的掌控力。而周朝在此基礎之上還發展出了一套十分宏大的官職制度,按照《周禮》的記載,周朝的中央政權的組織是以冢宰為首的天地四時六官制度,試圖建立一種天人合一的政教體系,禮樂制度之下的政治體系發展達到巔峰。

相較前朝,西周統治者更加註重人治。周人將傳統的宗教之禮進行改造,使得周朝的思想更具有人文主義色彩,完成了從宗教之禮到人文之禮的轉變,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全面及複雜的禮儀制度。禮的範圍在周朝得到史無前例地擴張,涉及政治及社會中的方方面面,全面且繁瑣的禮樂制度約束社會中每一人的行為,為周朝形成井然有序、謙卑恭敬的社會秩序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結語

周朝是歷代封建王朝中禮樂制度最為繁盛的時代。經過千年的演變,如今我們依舊能夠從史料記載和歷史文物中對當時恢弘的禮樂文化窺探一二。西周的"五禮"制度構築社會禮制的基本底色,"五樂"制度對當時的社會各階層作出嚴格要求。周朝的禮儀文化既完成了對前朝禮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又以其為基礎,創造出一套更為恢弘全面的禮儀制度,將禮滲入到社會方方面面,在維護統治、保持社會秩序方面、維護社會關係方面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為何說

周朝完成了宗教之禮到人文之禮的轉變,由原先關注宗教和自然轉而更加關注人本身。注重的是人的思想道德及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這一思想在現代仍具有現實意義。千百年來,人們不斷追求的理念之一便是關注人自身的情感與發展,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仍對現代社會產生著重要影響。周朝以其獨有的禮文化送給後人一份珍貴無比的寶藏,當我們因過分追求外在事物而忽視內心情感時,不妨將腳步慢下來,把目光投向遠古的禮儀之邦,靜靜聆聽那千年來絲絲入扣的禮樂之音。


參考文獻:

[1]陳戍國,陳雄.從"周因殷禮"到"周文鬱郁"——西周宗法禮樂制度的建構[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3(04):114-120.

[2]周易古禮研究[M]. 湖南大學出版社 , 蘭甲雲, 2008

[3]程曉峰. 西周思想史論[D].湖南大學,2016.

[4]龐春羿.淺談孔子周禮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32):39-40.

[5]何旺旺,賀樂民.我國古代君主繼承製度形成之研究——以嫡長子繼承製的確立為中心[J].唐都學刊,2019,35(01):77-8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