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濱河自行車專用道規劃設計方案》公示

省城將形成一軸一環多脈絡自行車網絡系統

汾河兩岸北起太古嵐鐵路橋,南至迎賓橋以南2公里段,單側長約33公里

為倡導綠色低碳生活,轉變居民出行方式,緩解交通擁堵等城市病,提高居民身體素質,4月23日,已編制完成的《太原市濱河自行車專用道規劃設計方案》正進行公示。規劃範圍北起太古嵐鐵路橋,南至迎賓橋以南2公里段,分為河東、河西兩部分,單側長度約33公里,線路共設置跨河橋樑18座。

建成後,太原市將形成一軸(濱河自行車專用道)、一環(東西山自行車賽道)、多脈絡的自行車網絡系統,打造集通勤、運動、休閒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自行車道網絡體系,塑造方便出行、景觀多樣、富有活力的自行車交通系統。

利用汾河公園靠近濱河東、西路坡腳處綠化帶及坡面佈設

規劃中,線路設計方案共分三段。太古嵐鐵路橋至勝利橋段,單側長度約為6.9公里,線路主要利用汾河公園靠近濱河東、西路坡腳處綠化帶及坡面進行佈設。

勝利橋至祥雲橋段,河東部分長度約13.3公里,南中環街以北段線路沿濱河東路西側10米綠化帶或汾河公園外側綠化帶佈設,南中環—祥雲橋段沿汾河防洪堤堤頂佈設;河西部分長度約13.1公里,長風街以北段線路沿濱河西路東側10米綠化帶或汾河公園外側綠化帶佈設,長風橋—祥雲橋段利用汾河防洪堤堤頂佈設。

祥雲橋至迎賓橋以南約2公里段,單側長度約為13公里,主要利用汾河防洪堤堤頂進行佈設,河東部分祥雲橋—龍城南街段為新建段,龍城南街以南段利用現狀已建成自行車賽道。河西部分除祥雲橋以南及奧體中心以南局部為新建路段外,其餘均利用現狀建成道路。

線路共設置18座跨河橋樑 專用道橋樑為輕型鋼結構

自行車專用道與河道、出入口天橋、管線橋、汾河防洪堤機動車出入口相交處及局部空間較為侷促段採用高架形式,在河西與長風商務區大平臺的相交處,自行車專用道從大平臺下穿過,其餘均採用地面形式。

線路共設置跨河橋樑18座,其中利用13座現狀機動車跨河橋樑(柴村橋、攝樂橋、北中環橋、勝利橋、漪汾橋、迎澤橋、南內環橋、長風橋、南中環橋、祥雲橋、通達橋、晉陽橋、迎賓橋),利用2座現狀步行跨河橋(躋汾橋、皇冠橋),改造1座現狀橋樑(管線橋),規劃2座跨河橋樑,1座位於水西關街以北,1座位於晉陽橋以北。

自行車專用道橋樑為輕型鋼結構,採用場外加工,場內拼裝的方式,分為三種類型。勝利橋至迎澤橋段擬採用橋樑類型Ⅰ,線性流暢輕盈,採用樹枝狀柱體,欄板採用樹丫狀金屬欄板,與柱體形式相呼應,欄板和柱身色彩貼近自然,體現輕盈的效果;迎澤橋至南中環橋段擬採用橋樑類型Ⅱ,為雙向V型鋼柱,欄杆以金屬網狀為主,通透輕盈,與橋樑、驛站銜接處穿插彩色玻璃欄杆,整體活潑通透;勝利橋以北和祥雲橋以南擬採用橋樑類型Ⅲ,強調自然生態理念,結構為向兩側傾斜外擴的V型管狀鋼柱,採用生態欄板及木色生態再生材料。

規劃水西關街以北跨汾河橋樑,擬採用“雙龍戲珠,起舞蹁躚”的造型,通過旋轉揮灑的曲線,將自行車和人行巧妙地分別引導到橋上,在橋面共享汾河美景。兩者之間不同的坡度和弧度交織形成豐富的空間關係,橋體結構猶如龍之脊骨,簡潔優美地飛躍汾河之上。

利用橋下空間設置休閒長凳、少兒活動場所等

在交叉節點設計中,自行車專用道與跨河橋樑交叉處,自行車專用道下穿跨河橋樑,設置匝道與跨河橋樑非機動車道進行聯繫,同時將現狀人行梯道接長或內移,消除非機動車與行人衝突。與跨河橋樑匝道相交處,自行車專用道可利用匝道下空間穿過或採用地面形式繞行至匝道外側通過。

同時,規劃擬利用橋下空間設置休閒長凳、綠化景觀帶、少兒活動場所等,同時點綴活潑有趣的雕塑類設施,進一步豐富汾河公園的景緻,併為人們提供休憩放鬆場所。

此外,利用現狀汾河公園停車場部分空間設置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停車位車。利用現狀跨河橋樑橋下空間規劃自行車停車位,可結合驛站設置臨時停放點。並結合自行車專用道出入口天橋及濱河公園現狀建築,沿線擬設置自行車專用道驛站,內設自行車停放、休閒座椅、餐飲休閒等區域,方便騎行者休息、觀景。

規劃中,出入口分為兩級設置,聯繫城市跨河主幹路的為一級出入口,其餘為二級出入口。河東設置一級出入口十三處,二級出入口十七處,平均間距約1140米;河西設置一級出入口十三處,二級出入口十二處,平均間距約1375米。

部分地面段擬採用夜間發光路面形成獨特的夜景效果

此次規劃的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將以“玫瑰之城、浪漫之都”為目標,打造玫瑰花簇、玫瑰花帶以及玫瑰花海,豐富自行車專用道景觀的同時為濱河公園增加新的亮點。玫瑰花簇主要用來點綴景觀節點,玫瑰花帶間段性點綴自行車道兩側,玫瑰花海主要設置於迎澤橋頭、南中環橋頭,形成標誌性大地景觀。

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地面段主要沿汾河公園綠化帶坡腳處或汾河防洪堤佈設,為保護生態環境,現狀樹木較為繁茂區域,可分幅利用樹木間距通過,騎行者在樹林間穿行,感受自然和諧的靜謐氛圍。

在局部設計中,橋樑段玻璃欄板中加入光伏片,並設計不同的圖案和色彩,形成豐富的視覺效果,同時也是綠色環保的典範。部分地面段擬採用夜間發光路面,日間吸收太陽能,夜間照明,形成獨特的夜景效果。

《太原市濱河自行車專用道規劃設計方案》公示截至2020年4月30日,請利害關係人存在不同意見的,以書面形式(註明聯繫人姓名、電話、聯繫地址)4月30日前送(寄)至金剛堰路2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408室。


來源/山西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