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獨坐沱江,湖南鳳凰古城,逝水如斯


夜沱江


沱江,春寒。


江邊的夜晚,在霓虹燈的熱情洋溢裡燥熱起來。粼粼的五彩波光,摩肩接踵,層層疊疊盪漾著,如同岸邊走過的人群,擁擠得像是要去趕集。


歌詞,用嘶吼的方式,於節奏強烈的音樂裡殺出重圍。從窗口看進去,煙霧朦朧,人影綽綽,跟隨鼓點聲,大家在盡情扭動著身體。


“做個小調查啊,在坐的各位有情傷過的,請舉個左手,”DJ渾厚的嗓音充滿著誘惑,“一個,兩個,三個……”


音樂停下,“那,給過別人情傷的,請舉起你的右手,哈哈。”聲調突然提升八度,引來滿場大笑,一浪接著一浪,攪拌到漸起的音樂裡,“都是情聖啊,那麼多。”


手臂爭先恐後,揮打著空氣。就像惡作劇了的頑童,大家嘻嘻哈哈,在戲謔的鬨笑裡,急於證明些什麼,掩飾些什麼。


酒精,迷離了夜。


奔跑吧,兄弟


第一次遇到他,是在吊腳樓小巷。


早晨七點,霧氣未散,緊閉的店鋪顯出幾分疲憊。


他從我身邊跑過,在逼仄的石板巷子裡,如擦肩而過的一陣風。


橙色運動衣,一抹鮮亮的色彩,讓灰暗的巷子瞬間明亮起來。跑步速度不快,輕輕的腳步聲,卻踏破了古城的平靜,給早晨注入些許活力。


再次看到他,是在風橋。


他滿頭汗水,氣息平穩,匆匆穿過風雨橋,沿著沱江慢跑。身影倒映在水面上,成為構圖裡的視覺點。


是遠方而來的遊客?還是本地經營的商家?我猜測不出他的身份,就是覺得能在古城裡進行晨跑,是件充滿想象力的事情,很具有欣賞價值。


第三次相遇,他坐在江邊石階上休息,對岸就是萬名塔。


他在看風景,他也成了風景。


毋管何時何地,不被眼光束縛,在生活裡,獨立的審美和節奏很重要。


迎著古城晨光,他奔跑在自己的世界裡。


風橋琵琶


“風、雪、雨、霧”是黃永玉送給故鄉的四座橋。


她一身藍衣,傳統服飾,懷裡抱一把琵琶,依靠著風橋橋頭硃紅的柱子,認真彈奏。行人不多,一個小姑娘,在母親鼓勵下,小心翼翼走上前去,往她身旁小小的繡花布囊裡放了些錢,她報與微笑。


曲子一首接著一首,多是現代經典歌曲改編。


從服飾到樂器,再到曲目,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混搭,似乎有些凌亂,但對傳統文化的褪色記憶,以及時代審美的轉移,模糊掉了其中的界限。在水一方,楊柳依依,“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伊人,一切那麼的和諧。


這時候,你會感覺,鳳凰古城,就應該存在如此一個風景。


中國絲竹,不少表演形式都是孤獨的存在,適合一個人做心情展示。它在述說,在聲音裡追求平靜,不是為你而演奏,是在給自己做修煉。


作家的故鄉在書裡,畫家修橋來構建他的鄉愁,而這位普通的琵琶手,用音樂去與遠來的客人交談古城的風韻。


坐在不遠處,靜靜聽上幾曲,起身,路過時放了錢,她點點頭,輕聲說了句,“謝謝”。


其實,我心裡也在說,謝謝。


恆升門下


恆升門。


她頭上纏著高高的布條,衣服整潔、乾淨,身後揹著黑色揹包,顫顫巍巍從我身邊走過,這時候,我正在對著城樓取景。


只瞧到側影,她手裡捏著幾元錢,靠近經過的遊客,低聲說了些什麼,有人掏出幾元錢,也有人面無表情,揚長而去。


穿過幽暗的城樓,石板街拐了個彎。


來不及細想,她很快消失在視線裡。回過神來,我想著,如果再次見到她,一定給點錢。


沒有死纏爛打,也不做可憐狀,她的索取,輕言寡語,平平淡淡也是你情我願。一個微不足道的街頭小人物,帶著時光的印記,像是突然出現了,也突然就消失了。


對比你的路費、住宿費和門票,她的需要其實微不足道。


我以為會留下遺憾,人潮之中哪會那麼容易相遇,尤其是在這個陌生的遠方。沒想到,當我準備離開古城,又遇到了她。


她注意力放在別處,我從笨重雜亂的揹包裡趕緊掏出錢,快步走過去,輕輕碰了她的胳膊,她轉過頭來,有些疑惑。


我把錢遞過去,然後,轉身離開。


清明的節氣,想起了已經逝去的外婆,還有記憶裡的奶奶。


沈從文的書房


這張帶有大理石貼面的書桌,是特意從北京搬回來的,連帶著還有旁邊兩個簡陋的書架。據說,是沈從文先生生前喜愛之物,《邊城》等許多名作,就誕生其上。


陽光透過雕花大窗戶,打在木質地板上,印出一格格大小的圖案,微微泛著光芒。


古色、清幽,一座小巧的四合院,典型的南方建築風格。先生的書房就在西屋,十分簡陋。


除了魂歸沱江與聽濤山,一方書桌就是一個世界,讓一個老人的精神永恆。


“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他以士兵的身份出走,以作家的身份迴歸,只不過,回來的時候帶著的是漫天星輝。


鳳凰北飛,越過沱江,翽翽其羽。


“當年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可惜。”幾位年輕人,圍在院子裡的水缸前,談論著各種典故,有著朝聖者的意味。


這就是沈從文,一個湘西邊城走出來的傳說。


狩獵者


跳橋,兩排高低的石頭樁子,人潮洶湧。


她靜靜坐在河邊,眼神盯著橋上來往的行人,不時舉起相機,向著遠處構圖。


突然,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狩獵者,她發現了前方的獵物,趕忙調整焦距,飛快按下幾次快門,然後迅速起身,向著跳橋小跑過去。


順著她的目光,我看到了一對手牽手的情侶,正從跳橋下來。


“美女,你看我給你們拍的照片。”果不其然,她來到情侶身邊,笑咪咪將相機遞到女伴面前。情侶一臉的詫異,不過也沒有太過強烈的反應。


她沒有退縮,緊跟情侶身後,“你們這個眼神多麼有愛啊,很深情,難得的一瞬間。”她叨叨絮絮在推銷,換來的只是兩對濃濃笑意的眼神對視。


三個人很快消失在人群裡,我想,這樁生意應該做不成吧。


獨坐江邊,任冰涼流水劃過手心。欣賞著“苗族阿妹”“鳳凰苗王”們的扮演秀,輕鬆愜意,偷窺也是種歡樂。眼前的這一切,也算是古城的一道風景了吧。


轉過身來,擠進人群,意外發現了剛才的情侶,女伴手裡拿著幾張照片。


客棧夜談


他原來喜歡攝影,現在開始迷上了釣魚。


客棧只是附帶做的,自己原來在古城裡做生意,前不久,他才到山裡採購明前茶。“人會慢慢變化,古城也一樣。”


回憶當年,“客人都是自己找上門來的,”有一天,他從店裡收工回到家裡,發現父母在招待幾位陌生客人,“旅館沒有床位了,客人只好臨時在居民家裡過夜了。”


除了來旅遊,客人們還在當地收老物件,“甚至把人家家裡墊桌腳的破布也收走了,看到他們興奮展示的苗族繡品,我才知道這些東西很有價值。”只是現在,這些傳統的工藝漸漸消失,傳承遇到了問題。


“古城也在發展,與過去那個古城不一樣了。”


我說,遊客本是嚮往一種傳統田園式的審美而來,但同時,他們又摻雜了自己的私慾,用想象去重建一個符合他們各種要求的古城。需求帶來滿足,本土居民,不知覺中也在適應這種改變,甚至成為添磚加瓦的一員。“這樣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一樣。”


不過,他堅持,古城還是有它執拗的性子,“比如,地方特色的美食,就還比較完整的保留。”


一種味道,就是一個標籤,留住了差異化的時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