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債券(War Bonds )-簡單的定義,歷史和例子

戰爭債券(War Bonds )-簡單的定義,歷史和例子


1.一般概念

戰爭債券是政府在戰爭時期為軍事行動和生產提供資金而發行的債務工具(債券)。戰爭債券往往會吸引個人的愛國意識,他們甚至可以將購買債券視為一項公民義務。雖然戰爭債券有各種不同的結構,但它們往往以折價發行,回報率低於目前的市場水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債券可供散戶購買,並且在發行的同時進行了強有力的宣傳,因此,它們使很大一部分人接觸到可能事先不知道的債券。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政府發行了自由債券,用來幫助支付昂貴的戰爭費用。發行自由債券的同時,還大力投資宣傳,以吸引美國人的愛國主義。然而,大多數債券購買都是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完成的,他們認為這些機構是吸引人的投資機會。

在現代,政府利用債券來緩解通貨膨脹,通過發行債券,政府實際上是在減少貨幣供應量,從而降低通貨膨脹。因此,為了資助軍事行動,政府印更多的錢,然後用債券來減少經濟中的錢

2.戰爭債券史

(1)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WW1)期間,戰爭債券提供給散戶和批發投資者,目的是籌集足夠的資金,為政府增加的軍事開支提供資金。為了喚起全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意識,進行了一場強有力的宣傳運動。1917年至1919年間,美國政府通過發行四種不同的自由債券籌集了200多億美元,這些債券出售給零售和批發投資者。自由債券的首次發行並不受歡迎,而且這些債券經常低於面值。這些債券後來以更高的利率重新發行,試圖解決債券銷售問題。政府還發起了一場營銷活動,使這些債券更受歡迎。當時著名的名人,如查理卓別林,參加了向公眾推廣這種債券的運動。雖然這場運動並不完全成功,但它首次將金融證券的概念介紹給了許多人。最終,自由債券大多是批發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為了獲得投資機會而購買的,而不是散戶作為愛國公民義務而購買的。

(2)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期間,美國發行的戰爭債券被稱為國防債券。珍珠港事件後,他們被重新發行了戰爭債券。在美國出售的戰爭債券幫助政府籌集了約1850億美元,被8400多萬美國人購買。從體育賽事到廣播節目的宣傳,全國都在努力宣傳邦德。購買這些債券在很大程度上與愛國主義和在戰爭中“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感覺有關。

(3)現代戰爭債券

如今,政府為增加軍費開支提供資金的機制之一,就是印刷更多的鈔票。印刷更多貨幣的警告是,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會導致通脹壓力。為了緩解通貨膨脹的影響,政府發行債券,從而減少貨幣供應量,降低通貨膨脹壓力。這提高了政府有資金用於軍事開支的速度。

3.戰爭債券如何運作

從來沒有足夠的時間或準備戰爭。一般來說,在危機時期,政府需要快速獲得大量資本。戰爭債券是政府向民眾借貸的一種方式,用以資助戰時增加的軍費開支。因此,它們在戰時是受歡迎的金融工具,由於支出增加,它們往往與通貨膨脹時期相關。

戰爭債券就像普通的政府債券一樣運作,然而,它們有時收取的利率低於現行市場利率。這是由於在像戰爭這樣的脆弱時期對貴國進行投資的自豪感。債券是一種固定收益的債務證券,定期支付利息,期限是預先確定的。一旦預定的期限結束,本金將被償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