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等支付方式普及 電子錢包被盜案件頻發

【連網】(記 者 史衛平通訊員 韓楊陽)近年來,隨著電子支付方式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選擇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寶進行支付,雖然省卻了攜帶現金和找零的麻煩,但是付款二維碼背後的電子錢包卻成為了不法分子覬覦的對象。

圖片

2019年3月,被告人張某某在辦理POS機業務時,下載了一個名為“銀盛通”的手機軟件,在使用這個軟件的過程中,張某某發現這個軟件有掃碼收款的功能,通過掃描他人的微信或者支付寶付款二維碼,只要收款金額在1000元以下,就可以在不需要對方輸入密碼的情況下,將對方電子錢包中的錢轉到自己在“銀盛通”軟件中綁定的銀行卡上。

隨後,張某某開始了尋找“獵物”的過程。2019年5月8日,張某某在超市購物排隊結賬時,發現排在他前面的一個男子早早調出了手機中的微信付款碼等待收銀員掃取,張某某趁機打開了他手機中的“銀盛通”軟件,輸入900元的收款金額,點擊“掃碼收款”,趁該男子不備時,掃描了該男子的微信付款碼,張某某的手機銀行APP隨即顯示通過“銀盛通”軟件到賬了897.58元,被扣手續費2.42元。此後,嚐到了甜頭的張某某利用這種方式,連續盜竊4起,竊得他人微信或支付寶賬戶內資金共計人民幣2799元。

2019年5月10日,張某某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2019年12月19日,海州區檢察院以盜竊罪將張某某起訴。近日,張某某被法院判處罰金人民幣4000元。

檢察官提示,在公共場合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寶等手機支付方式進行結賬時,要與他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不要過早地出示付款碼,在收銀員掃描付款碼之前將該頁面朝向自己,時刻提高警惕,保護電子錢包的安全。

手機掃碼支付

這些注意事項應特別注意

一、一定要看清楚二維碼,再掃碼,有的二維碼是假的,一旦搞錯,就有可能上當受騙。

二、有些宣傳拉廣告的商家,掃了二維碼,還要填寫個人信息,這種方式有可能造成個人隱私的洩露,一定要注意。

三、有些二維碼有可能帶病毒,一旦掃描安裝,自己的錢財,就有可能存在風險,所以來歷不明的二維碼,千萬不要隨便亂掃。

四、在用手機進行掃碼支付的時候,最好索取消費記錄和消費憑證,以免引起爭議,在超市購物的時候要使用商用賬戶,最好不要使用店家的個人賬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