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李文亮:你我生而平凡,在心碎中认清遗憾

6日深夜,解衣欲睡,手机上却弹出一则消息:李文亮医生病逝!

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揉眼,一个字一个字又读一遍,果然如此。

心,陡然一沉;泪,涨满了双眼。

悼李文亮:你我生而平凡,在心碎中认清遗憾

可我始终不敢相信这就是事实,连忙拭干泪,赶紧浏览各大网站,消息如出一辙。

无法相信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可世界卫生组织6日深夜已经发布了一则推特:

我们为李文亮医生的离去感到深深的悲痛。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赞美他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所做的工作。

这条推特,一字一字针刺于心。还是不相信,可又不得不相信。

一夜,辗转难眠。

2月1日确诊。短短几天,病毒就夺走他年轻的生命。

无眠,是漫漫长夜;心痛,是哀哀离歌。

想着想着,念着念着,竟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

醒来时,2月6日那则消息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李文亮医生正在抢救……

看来,还有希望;看来,还有奇迹。

可奇迹终未发生,李文亮医生永远地走了……

那个疫情“吹哨人”,带着训诫书和对生命无限眷恋悄然离开……

悼李文亮:你我生而平凡,在心碎中认清遗憾

打开他的微博,时间永远定格在2020年2月1日。

“今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

一向乐观开朗的他,还调皮的在这条微博后面加了小狗表情。

谁能想到,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表达呢?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心,很痛。

祭文如潮。李文亮,这个响亮的名字,瞬间刷屏。

古典老师说,他今天看到了真实的,这个时代的朋友圈的国葬:李文亮,李文亮,李文亮。

是的。我们痛心!我们愤怒!我们难过!一切情绪落地后,我们坚信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弘冰社长泪文:我们愤怒于你的预警被当成谣言,我们伤恸于你的死亡竟不是谣言……你从来和谣言无缘,却被迫因“造谣”而具结“悔过”。现在,因为不信你的“哨声”,你的国家停摆,你的心脏停跳……还要怎样惨重的代价,才能让你和你们的哨声嘹亮,洞彻东方!

悼李文亮:你我生而平凡,在心碎中认清遗憾

你和你们的哨声必将嘹亮,也必将洞彻东方。

李文亮医生走了,我却默默关注了他的微博。特别喜欢他写的文字,撷取几小段于此,聊表深深缅怀。

2019年生日那天,他在微博写下,“武汉的秋天自有一股不热不冷的温柔,在这个季节里你能体会到最淅沥的细雨和最轻柔的风,当然你更能感受到落叶飘洒一地,踩上去咯吱咯吱响的美与心动。”

唯美的语言中透露出他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热爱。

他在锤子便签写道:“你一度认为那座城市与你似乎已缘尽情了。你偶然还想起那座城市,但心中总有些不踏实。每当想起那座城市,一种莫名的情绪总在不知不觉中滋生蔓延。你怯于回忆那座城市。你有点下意识地想避开那座城市的一切……

然而,忽然有一天你意外地发现仍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并未被淹没,原来那座城市一直未曾离去,那座城市一直停留在你的记忆深处,原来,你从未曾真正离开过那座城市,尽管你甚至不想再提及那座城市,但是,你却不能否认你对那座城市仍然充满着依恋。”


悼李文亮:你我生而平凡,在心碎中认清遗憾

你所眷恋的那座城市还在,可你却永远离开了……

你还许过一个新年愿望,新的一岁希望能做一个简单的人,看得清世间繁杂却不在心中留下痕迹,保持足够的平常心。

你还说,不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希望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共勉。

你的微信签名是: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生命之树,永恒。

死亡绝不是终点,忘记才是。

我们又怎么能忘记?

关注你微博的人,持续攀升。目前,已达136万人。

袁卫星校长在其文章中写了这么一段话:

今天加他为好友,其实就是提醒自己。

也许,并不容易成为“吹哨人”,更不容易成为“警世钟”。

但是,可以“做一个简单的人,看得清世间繁杂却不在心中留下痕迹,保持足够的平常心。”

你,才是真实的我们,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该如此提醒自己。

2月7日晩上,苍凉的哨声在医院门前响起。两位云豹救援队队员齐声吹响挂在胸前的哨子,然后将哨子挂在花束上方,献给了李医生,“因为他是吹哨人。”

2月7日晩上,一位大妈含着泪说:“我不认识他,但我必须来……”

2月7日晩上,8位武汉市民,8辆车,喻意8位被训诫的人,同时开启双闪,为你送行,照亮你去时的路……

我们痛,才不会忘记;我们痛,才会永远记忆。

悼李文亮:你我生而平凡,在心碎中认清遗憾

鲁迅有诗云: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你永远热烈、鲜活地存在于我们心间。

李文亮先生安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