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幹壞事,因為幹過的壞事我都忘掉了

《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隨著時間流逝,人們會對自己幹過的失德之事逐漸淡忘。這種機制的存在減輕了人們對不道德的不安,但也使人們更容易重複做出不道德的選擇。


我從不幹壞事,因為幹過的壞事我都忘掉了

“什麼?我幹過那件壞事?記不得啦!”

這樣的話,耳熟嗎?

這樣的抵賴往往使人大為光火——你這個偽君子!你怎能不記得你猴年上的房,馬月揭的瓦?你偷的雞,毛還在我眼前飄,你摸的狗,聲還在我耳邊嚎!我現在回想起來,樁樁件件,宛如昨日。可恨我當時沒帶記錄儀,否則哪容你當我面扯這種謊……

等等,他或許真的記不清了……因為,作為一個人,他“罹患”了“失德失憶症”(unethical amnesia)。

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的瑪麗亞姆·科查吉婭(Maryam Kouchakia),和哈佛商學院的弗朗西斯卡·吉諾(Francesca Gino)在五月份的PNAS上發文報告了這種“病”。它一般在人們幹了敗德辱行的事情後“發作”,症狀是選擇性失憶——隨著時間流逝,患者對失德之事的記憶將變得模糊疏遠,直到完全記不清為止。與此同時,患者對同期做的仁義之事或平常之事尚能保持生動鮮明的記憶。

這也解釋了為何絕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比一般人更公正,自己的道德水準在平均水準之上——因為大家都十分努力地,忘掉了自己做過的壞事。

這“病”是咋回事?

心理學、經濟學、法學和管理學研究者一直有個疑惑:幹壞事明明會讓人心裡不舒服(psychological discomfort),為什麼人們還是一再幹壞事呢?

除非你是反社會人格,否則你一定會擁有一顆“良心”——又叫“自我道德觀”(moral self-concept),在你做了自認失德之事後,這顆良心就會不斷地折磨你,導致內疚、自責等負面情緒,令你難受不適。

人們是怎樣克服這些情緒去繼續反覆作惡的?到底是因為“壞著壞著就習慣了”,還是人們找到了辦法來說服自己“我沒那麼壞”? 科查吉婭等人一共調查了2109人,做了9個實驗,得出結論:失憶大法好。

他們發現,在回憶道德之事(Ethical)、失德之事(Unethical)、正向事件(Positive)、負向事件(Negative)和中性事件(Neutral)這五類事情時,失德之事的回憶是最模糊的,人們也最記不清自己做失德之事時的時間、地點,和當時的心理活動。

失憶之後,一身輕鬆,再不用面對內心衝突。當你不再記得做過的失德之事,良心就會還你安寧。你的大腦能成功抑制對壞事的檢索,甚至能裝得跟真正無辜者的大腦活動毫無區別。

研究者還發現,雖然我們記不清自己乾的壞事,卻很擅長記住別人乾的壞事(特別是別人對自己乾的壞事)。結果人人都覺得自己是個正直高尚的人,好似一朵白蓮落在汙泥中,生生被周圍人拉低了平均道德水準分。

我從不幹壞事,因為幹過的壞事我都忘掉了

“醫生,請給我周圍的人開這個藥! ”圖片來源:gotu.cc

科查吉婭還設計了好幾個“陷阱”實驗。

心理研究者都擁有一種特別的天賦才能,就是“讓被試以為研究者很傻很好騙,但其實真正被騙的傻瓜是被試”。在這個實驗中,研究者設計了很多種小遊戲,擲骰子、拋硬幣、組詞遊戲等等,這些遊戲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研究者提供了真金白銀的獎賞和極為寬鬆的監督,因此很容易通過作弊來贏錢。

當然有人會沾沾自喜於自己發現了“遊戲漏洞”,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研究者正等著他們作弊呢。

有時候,在遊戲之夜過去兩週後,參與實驗的被試會接到研究者發來的調查問卷,問到了他們那天晚上的遊戲內容,以及那天晚上他們吃了什麼飯。

結果顯示,比起誠實者,那些作弊者更記不清當晚的遊戲細節——雖然對於當晚吃了啥倒是記得比誠實者還清晰那麼一點。

我從不幹壞事,因為幹過的壞事我都忘掉了

比起誠實者,作弊者更記不清自己遊戲中的過程和心情。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有時候,在遊戲之夜過去三天後,被試會接到“再玩一次”的邀請,這次換了一種遊戲——但仍然是有著可以作弊的“漏洞”。

結果顯示,越是記不清“我在上次遊戲裡作弊了”的人,越可能在第二次遊戲裡繼續作弊。

我從不幹壞事,因為幹過的壞事我都忘掉了

你能找出哪些相鄰字母組成的詞呢?研究顯示,記不清自己在擲骰子中作弊的人,更容易在組詞遊戲中繼續作弊。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那……有得救嗎?

沒治。

失德失憶症,同樣屬於“人人都有病”的“疾病”系列。理論上任何失德失範的事,包括盜版,逃票,說謊,婚外情,小偷小摸,各種不端行為,都能誘發這種現象。“患者“將進入“偽君子”的行為模式,一邊自認道德高尚,一邊各種行為不端,而且神奇的是,還不會有任何心理上的矛盾衝突。

因此,當你遇到一個一再欺騙、侮辱、傷害你的人時,不要指望“ta會記住ta曾對我的傷害,以後補償我”。

ta不會記得。牢記傷痛的,只有創口從未癒合的你,而已。

我從不幹壞事,因為幹過的壞事我都忘掉了

甚至絲毫都不覺得抱歉咧。 圖片來源:giphy.com

說到底,“失德失憶症”這種現象與其說是“病”,不如說是一種適應機制。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的記憶是被建構出來“讓自我感覺良好”的。假如某條記憶起不到這個作用,我們就不願意“提取”這些記憶(retrieval of memories)。

我們需要一個正面積極的自我形象(self-image)。為此,我們不惜修改、刪除、構建我們的記憶,以使記憶中的自我符合“理想中的自我”——一個有原則有道德的好人——方才罷手。

有那種“難以忘懷”的壞事嗎?也是有的,假如你乾的壞事後果嚴重、影響深遠,你的理性就會不自覺地反覆分析權衡,要對此事“失憶”也就更困難些。不過,有時候,後果特別嚴重,也可能使人更有動機、更加努力地去忘記——我賭博,我打架,我坑蒙拐騙,我殺人放火,但在我心中,我是個清白無辜的好人。(看我真誠的眼神)

我從不幹壞事,因為幹過的壞事我都忘掉了

誰知道呢。圖片來源:gifwave.com

(編輯:Calo)

參考資料:

  1. Kouchaki, M., Gino, F. (2016) ‘Memories ofunethical actions become obfuscated over time’, Proceedings of the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 201523586. doi: 10.1073/pnas.15235861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