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是否可以实现品牌与代工的矛盾?

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战略科目讲述了一家日升公司的成立发展之路。日升公司最初从事OEM代工业务,后来成立的公司品牌也是从事中低端家具的生产和销售。然而自创品牌的成效并不明显,于是公司先后通过四次跨国并购,获取了欧美知名企业的品牌、渠道、研发设计及制造能力等战略性资产,实现了从OEM向原始设计制造商OBM的升级。

品牌问题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品牌与企业成长是充要条件关系。海外并购的方式提升品牌形象,但是海外并购显然也不是一条通途,这里通过如意集团的故事来看看海外并购的辛酸苦辣。

一、并购前的如意科技:不安分的纺织产业下游企业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如意科技)前身为始建于1972年的山东济宁毛纺织厂,是全球知名的创新型技术纺织企业。如意科技正式成立于2001年,旗下拥有20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主要拥有毛纺服装产业链和棉纺印染产业链,从原料、纱线、染色、面料到织造、缝制生产等一整条产业链都囊括在内。其面料质量居世界一流水平,生产实力雄厚,与国际高端服装品牌都有合作,包括: BOSS、ARMANI、ZEGNA等。如意科技主要分为两大产业链:1、毛纺服装产业链;2、棉纺印染产业链。

如意科技虽然业务基础好,实力雄厚,但作为处于微笑曲线下端的中国制造业厂商,从产业链价值分配格局看,却无疑做着“干得多、拿得少”的不划算买卖。归根起来,如意科技就是个纺织生产企业,以棉纺、毛纺、服装制造贴牌加工等业务为主的下游企业。

如意科技多年来一直试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曾经投入巨资,自建品牌,尝试走向高利润区的设计、研发和品牌零售环节,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然而,走向全球产业链的高利润区,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占领高端位置,是如意科技战略选择的必由之路。于是,自建品牌的努力告终之后,通过跨国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成为了如意科技的另外一个选择。

二、日本RENOWN:迷失的百年老店

RENOWN前身为1902年在大阪设立的佐佐木商会,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作为现代公司的RENOWN,注册资本150亿日元,是日本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店。早在1979年,RENOWN就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主板)上市,很长时间在日本服装界大领风骚、风光无限。

然而,在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人口萎缩、消费疲软的大背景下,RENOWN经营状况逐年恶化。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里,RENOWN大多数年份在亏损,公司市值比较高峰时期缩水90%。加上公司决策效率和内部变革不能跟上市场新变化和业态新形势,RENOWN下滑趋势不止。2009年,公司净亏损109亿日元。

三、收购,双方互有所需

如意科技收购RENOWN的初期计划,始于2009年11月。当时,RENOWN意识到应该寻找中国的企业进行合作,希望中国方面的合作企业有较好的技术、产品与市场能力。而如意是中国纺织业的领军企业之一,符合日方的期望。于是,双方意向一致,初步达成共识。

从收购价值上说,RENOWN同时具备资产价值、品牌价值、营销网络价值以及企业规模的使用价值,如意收购RENOWN,能够一举获得:年销售额18亿美元的大型企业、3.7亿美元的优质净资产、多个非常有价值的著名服装品牌,以及日本的高端服装市场。

从收购契机上看,第一,RENOWN的股价低迷,市值缩水,收购价格处于低位区域,总体所需的收购金额不大。第二,受困扰于多年的经营衰退和眼前的财务困难,RENOWN的控制性股东和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前景信心动摇,不愿意被外来人控股的保守观念,此时已经开始松动。第三,股东结构有利于被收购,RENOWN的第一大股东新战线基金持股比例24.87%,第二大股东是三井住友银行,持股比例仅3.75%。第一大股东是私募基金,为财务类投资者,只要价格合适,有意退出。所以,来自大股东的收购阻力不强。

2010年5月24日下午2点,收购签约仪式在日本东京的RENOWN大厦正式举行。RENOWN向如意科技定向增发约40亿日元股份,即3333万股,每股增发价格120日元。增发后,如意科技持股41.18%,成为RENOWN最大股东,在股东大会上对RENOWN公司拥有绝对话语权和决策否决权。同时,RENOWN接受如意科技派出三位中国籍董事——如意的董事长邱亚夫、董事孙卫婴和邱晨冉进入董事会。在由7人组成的RENOWN新董事会中,如意占有三席(RENOWN 7月29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正式通过了该方案)。

四、收购到底值不值

收购签约仪式当天,东京交易所的RENOWN股价大涨,从130多日元涨到190多日元,上海交易所的如意科技下属子公司如意A股涨幅超过7%。中日的资本市场似乎给出了正面的评价。

但是,RENOWN的迷失仍在继续。2016财年RENOWN的销售额同比减少5%,减至676亿日元,最终亏损约6亿日元,在中国开300家店的计划也未能完成。但是,RENOWN之前以削减品牌为主进行结构改革,目前改革已初见成效,因此成立新品牌由守转攻。《日本经济新闻》2017年4月28日报导称, Renown将在2018年春季推出主打价格优势的新品牌,预计新品牌的价位将与优衣库等品牌处于相同水平。

从2010年到现在,可以想象如意科技是背负着包袱前进,这样的收购算不上成功,但是如意科技仍然在坚守,或许如意董事长邱亚夫的一句话可以解释收购到底值不值的问题——在收购签约当天的晚宴上,邱亚夫曾说:“值,就算是RENOWN最终不能起死回生,我们从它那里看到自己的差距、学到它的管理和经验,也值了”。

五、停不下来的如意科技

如意科技自收购RENOWN以来就没有停下全球并购的脚步:2013年,入股苏格兰粗花呢生产企业Carloway;2014年,成为德国男士西装品牌Peine Gruppe主要股东;2017年以1.17亿美元收购英国百年品牌Aquascutum;2017年以165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Bagir扩大发行后54%的股本,成为了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最大笔的交易是接过SMCP的大盘子,2016年如意科技斥资13亿欧元一口吃下SMCP及其旗下的Sandro、Maje和ClaudiePietro三大新兴的轻奢品牌。2017年10月20日, SMCP集团在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完成股票发行并挂牌上市,创下同期行业IPO最大规模记录。股票发行定价为每股22欧元,对应的企业估值超过20亿欧元,比2016年如意科技收购时的13亿欧元增值1.54倍。

目前如意集团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如意集团 (002193)、RENOWN、SMCP。

海外并购的失败案例不胜其数,比如明基投资西门子手机,在错综复杂劳资关系、毫无改善的营收业绩下,黯然收场;背景深厚一向任性买买买的海航集团,因为大举推进海外收购导致财务压力不断上升,不得不缩减胃口,并正在为出售一系列资产铺平道路……海外并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例如紫光股份拟37.75亿美元收购全球硬盘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西部数据15%股份,最终被CFIUS叫停。

国资委研究中心、商务部研究院的《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显示,完成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仅有13%盈利可观。但是当企业积蓄力量到一定程度后,品牌之路不可避免,成即浴火重生,败即伤其根本。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幸运,失败亦是一种虽九死尤未悔的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