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入宮後生活揭祕:養生講“十常”,豬肉按級別供應(圖)

  今天的人們對皇宮內發生的事情一定很感興趣,因為神秘吧。就連那些后妃們進宮之前,都會產生很多很神秘的問題,比如,宮裡面的人怎麼生活啊,會有很多規矩嗎,等等。

  這一章我就給大家講解這些后妃們入宮之後的生活狀況,揭開她們日常生活的神秘面紗。

  一、先說后妃們的美容。因為女人,尤其是宮裡的女人,最在意的一件事,就是保持美麗的容顏了。我們大家看《甄嬛傳》的時候,看到那些后妃們不僅長相漂亮,而且穿著講究,飾品華麗,這裡,我就給大家講講這些愛美的后妃們是如何美容的。

清代后妃入宮後生活揭秘:養生講“十常”,豬肉按級別供應(圖)

  精心梳頭。滿族和漢族有很大區別,我們所看到的后妃們的髮式,其實都叫“兩把頭”,這是滿族婦女最具有代表性的髮式,就是把頭髮束在頭頂上,分成兩綹,結成橫長式的髮髻;再將後面餘髮結成一個“燕尾”式的長扁髻,壓在後脖領上。橫向的髮髻,要由扁方來纏繞固定。《清末貴族之生活》一書中,講道“滿族女子平時梳‘兩把頭’,式樣簡樸。皆以真發挽玉或翠之橫‘扁方’上”。這個扁方就是長30釐米、寬4釐米的尺形板子。要梳好兩把頭是很費事的事情,后妃們很多的時間要流連在梳妝檯前,在那裡對著鏡子梳頭,自警,看看自己是不是很美麗,是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容顏已經老了。

  所以,梳頭的時間,也是她們想心事的時間。在宮裡,有專門的梳頭太監。他們在早上拿著工具,一般是梳具,有象牙梳具、黃楊梳具等,都是世間看不到的珍品。如給慈禧梳頭的,就是一個叫劉德盛的老太監。到了宮中她的寢室,先喊老佛爺吉祥,太后叫進去,才可以進來。《宮女談往錄》記載:“劉太監進屋後磕頭,打開黃雲龍套包袱,拿出梳頭的簪子、梳子、篦子等工具,開始梳頭。”梳頭的時候,太監們察言觀色,講些恭維主子的故事,也會把自己看到的社會現象,添油加醋地講給主子們,后妃們的宮外信息大部分是這個時候聽到的。這裡講一下,那些梳掉的頭髮,一般是不能扔掉的,它們要由宮女收藏起來,將來去世後,連同珍寶一起隨葬。慈禧的頭髮就是這樣,死後葬在了豪華的大棺材之中了。

  漂亮的護指。我們看到《后妃傳》裡面的主子們,都帶著長長的護指。這些護指看上去很漂亮。大家一定會問,后妃為什麼要戴護指呢?其實,之所以名之為護指,就是為了保護指甲。因為,這些深宮的后妃們是留長長的指甲的。最長的指甲,有幾寸長,比如資料就記載了慈禧太后的指甲長度:“老太后幾年精心養長的指甲,尤其是左手無名指、小指指甲足有兩寸來長!”(《宮女談往錄》)而且,我們通過照片看到,慈禧留的是大拇指、無名指和小手指的指甲。資料記載,大拇指要修剪成片指甲,呈現馬蜂肚子形狀;無名指和小手指,要修剪成半圓筒子狀。所以,這些指甲由於很長,要精心保護。一是要用特製的藥水泡,軟化指甲;二是要打上甲油,保護指甲亮色;三是要戴護指,以便保護指甲不被破壞。這些護指會隨著季節變化而有所變化。夏季,一般戴玉護指,涼爽;冬季,要戴錦護指,裡面有棉子,保暖;春秋,則戴金、銀護指。而《后妃傳》中,主子們戴的護指都是春秋護指。

  太平車美容。太平車,就是玉滾子,美容器。在《后妃傳》中,飛揚跋扈的華妃,隨手拿著一個玉滾子,在臉上推來推去,意思是她在美容呢。但是,實際上並非那麼簡單。后妃美容,不僅需要太平車,還要往臉上塗抹東西。我們查閱檔案時,發現了這種塗抹的東西叫“玉容散”,配方有白芷、白牽牛、白丁香(麻雀糞)、鷹條白(鷹糞)等十六味中藥。大家很難想象,麻雀糞和鷹糞竟然可以美容用。做法是用溫水調和,搓面,再用太平車反覆滾動,就可以達到美容效果。

  當然,后妃們美容的辦法並非這麼簡單,還有很多其他方劑以及內服的藥劑服務於她們,達到外抹內服的功效。

清代后妃入宮後生活揭秘:養生講“十常”,豬肉按級別供應(圖)

  二、我們聊聊后妃們的娛樂。在宮中,由於懼怕后妃們生活單調,皇帝會找些娛樂活動,來調劑后妃們的單調生活。在《后妃傳》中,就有後妃坐在鞦韆上,盪來盪去,很是娛樂和休閒。實際上,皇帝會絞盡腦汁,在不同的季節,想方設法弄一些娛樂活動,來排遣后妃們的孤單心理。

  首先是不同的節日,會有不同的娛樂活動安排。

  元宵節,看煙火。每到元宵節,宮中稱之為上元節,都要在圓明園山高水長放煙火,場面極為壯觀。清代文學家趙翼,這樣描述清宮在圓明園放煙花的盛況:“煙火大發,其聲如雷霆,火光燭半空,但見千萬紅魚奮迅跳躍於雲海內,極天下之奇觀矣。”那些后妃們,看著五彩斑斕的煙花,極為興奮。

  清明節,盪鞦韆。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清宮沿襲了民間習俗,確實留下了一張后妃盪鞦韆圖,那些妃子們,看著鞦韆上下襬動,可以親自參與其中,格外開心。盪鞦韆是難得的娛樂活動。

  端午節,賽龍舟。每年的端午節,皇帝會帶領宮中的主子們到圓明園,看龍舟賽。觀看這種比賽,不僅愉悅心情,還可以陶冶情操,鍛鍊心智。這種活動有時也會在避暑山莊舉行。

  乞巧節,針織女紅比賽。這是最有意義的宮中娛樂,寓教於樂,又練了后妃們的針織手藝。

  重陽節,登山。這時,已經秋高氣爽,后妃們被安排登香山,有辟邪免災的含義。

  此外,還會按照不同的季節,安排應景的娛樂活動。

  冬季冰嬉。冰嬉,是冬季的冰上活動。宋代已有,明朝成為宮廷體育活動,清朝時作為皇家冬季的消遣,十分盛行。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冰嬉圖》描繪的就是清朝時,宮廷冰嬉的盛大場面。冰嬉多在春節時集中表演,如舞龍、舞獅、溜冰等,《日下舊聞考》:“冬月則陳冰嬉,習勞行賞,以簡武事而習國俗雲。”那時候,后妃們會到場觀看,士兵們排成各種陣隊,頭上插著彩色八旗,腳上穿著溜冰鞋,來回飛舞,不斷變換隊形,煞是好看。冬季踏雪和消寒圖。當然是冬季小範圍活動了。踏雪,是要在一場瑞雪之中,天空中正在紛紛揚揚地下著,后妃在宮女的服侍下,走在潔白的雪地上,觀景,又陶冶心性,同時,會忘掉煩惱和憂愁,也淨化了心靈。“消寒圖”有好多種,今天我給大家講解的是“九九消寒圖”。什麼是“九九消寒圖”呢?清代學者徐珂說:“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二句,句各九言,言各九畫,其後雙鉤之,裝潢成幅,曰九九消寒圖。”(《清稗類鈔·時令類》)也就是說,選中“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這九個字,因為繁體每個字是九筆。這些寂寞的后妃們,從頭九開始寫字,先寫“亭”字,一天一筆,寫完這個字,頭九就過去了,等把這九個字都寫完,九九八十一天過去了,冬去春來,所以,稱之為“消寒圖”。雖然牽強了點,但是,卻能夠充分表達出自身的含義。

  夏季水圍。炎炎夏季,為了給后妃們消暑,會組織水圍活動。水圍是一種宮廷水上圍獵的娛樂活動,這些常年生活在深宮的后妃們,一旦進入水圍世界,那種刺激,那種前所未有的心境,是很享受的。水圍的地點,會選在京師頤和園的昆明湖。

  后妃們還會有很多其他的體育性娛樂活動,比如下圍棋、玩木偶、觀看布庫,等等,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清代后妃入宮後生活揭秘:養生講“十常”,豬肉按級別供應(圖)

  三、后妃們的養生。現在,我們生活好了,都很注重養生,那麼,這些后妃們是不是也要養生呢?這是肯定的。皇帝為了陶冶后妃們的心性,使她們身體更加健康,也會引導這些后妃們從事一些養生保健類的活動。

  養生之一,是做好“十常”。后妃們為了達到養生的目的,會總結出一些生活常識,也會汲取前人的一些經驗。在清宮檔案中,就記錄了帝后妃們總結出來的“十常”,其實,就是十種經常做的動作。

  齒常叩:就是上下牙齒要不斷咬合,可以叩出聲音來,這樣,不僅有利於牙齒健康,還會利於口腔健康。

  津常咽:就是要時不時咽吐沫,通過人的津液,調理生理機能。耳常彈:就是要經常彈打耳朵,可以舒緩疲勞,振奮精神,達到醒腦提神之功效。

  鼻常揉:經常揉搓鼻子,會對視力、嗅覺有很好的提升作用,能夠通達天聽,疏絡面部神經,可有效預防感冒。

  睛常運:就是眼珠或順時針,或逆時針運轉,提高視力和頭部神經系統的運行質量。

  面常搓:順時針,或上而下,或下而上,反覆揉搓,不僅可以舒緩疲勞,提升精神,還有延緩衰老之功效。

  足常摩:搓腳,包括按摩腳部穴位,它的好處真是妙不可言,直到今天,人們到足療館去,不就是要尋求一份保健嗎?

  腹常旋:就是經常按摩小腹,要提氣按摩。這種按摩,或揉搓,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順時針,具有調節脾胃功能,達到腹髒良性循環的功效。

  肢常伸:就是人體四肢做伸展運動。這種拉伸具有保健功能,不言而喻。

  肛常提:一提一放的提肛運動,張弛有度,有節,使后妃們的盆骨穴位得到按摩,可以有效促進這裡的血液循環,可改善尿頻、尿失禁、下腹脹痛,對長期便秘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養生之二,是做到“四勿”。就是四件不要做的事情,不該做的,一定不要做。在後宮,后妃們生活在一個封閉、神秘的空間,會有好多事情不允許她們做。但是,有四點是她們自己總結出來的,那是一定不要做的。食勿言,吃飯的時候,最好不要說話。臥勿語,睡覺的時候,最好也不要說話。我們有的同志,喜歡睡覺的時候,聊天到半夜,那樣不利於健康。飲勿醉,喝酒的時候,不要喝醉了。后妃們偶爾也會喝一些小酒,少喝,可以舒筋活血,養生保健,多喝可就不好了。色勿迷,這一條倒不是針對后妃說的,是針對皇帝而言的,因為他們擁有太多的女人,可要注意身體了。

  四、后妃們奇特的飲食。后妃們每天養尊處優,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我們看《后妃傳》,經常會看到后妃們拿著精美的食器,吃著宮廷美食。后妃們的每日飲食都是怎麼安排的呢?難以想象的物資供應。后妃們在後宮裡面,到底都吃些什麼呢?我們看到了一些相關的檔案記載。這裡告訴大家,由於等級不同,她們的食膳會有天壤之別。從她們的每天份例供應上,就能看得很清,單以皇后一天供應為例:豬肉十六斤(盤肉)、羊肉一盤、雞鴨各一隻、新粳米一升八合、黃老米三合五勺、高麗江米一升五合、粳米粉一斤八兩、白麵七斤八兩、麥子粉八兩、豌豆三合、白糖一斤、盆糖四兩、蜂蜜四兩、核桃仁二兩、松仁一錢、枸杞二兩、幹棗五兩、豬肉九斤、豬油一斤、香油一斤六兩、雞蛋十個、麵筋十二兩、豆腐一斤八兩、粉渣一斤、甜醬一斤六兩五錢、清醬一兩、醋二兩五錢、鮮菜十五斤、茄子二十個、王瓜二十條、白蠟五支、黃蠟四支、羊油蠟十支、羊油更蠟一支、紅羅炭二十斤、黑炭六十斤。(《國朝宮史》)

  這只是皇后一個人一天的物資供應,其他小主們比這個要少一些,但是,也是十分驚人的。

  從檔案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僅豬肉這一項,皇后就比答應多十四斤二兩,還可以看出,答應實際上就是宮女身份。我們在前面也曾提到了后妃每年的工資上的區別:皇后年供銀子1000兩、皇貴妃800兩、貴妃600兩、妃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國朝宮史》),從1000兩到30兩,差別何其大!

  奇特的兩餐制。清宮主位的膳食安排,不是一日三餐,而是每天兩頓飯,這可能和滿人在關外的時候,每天勞動捕獵的生活規律有關係。早膳的時間,在六七點左右,和我們今天差不多,晚膳則是在中午十二點至下午兩點之間。其他時間如果餓了的話,就隨時吃點兒小點心了。也就是由於這個習慣,晚清的慈安太后,吃了慈禧進的小點心,而在鍾粹宮暴亡。《清宮述聞》記載:“孝貞故喜食小食,薨日,慈禧以糕餅進御,逾數時薨。”看來,慈安是吃了貪吃的虧。​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這個清朝太有意思了》,京東套裝滿100減50,噹噹5折搶購,天貓4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