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小雨

千萬別給孩子留財產。

對於兩個兒子的教育,曾國藩抓得很緊。

教子,在曾氏的家庭教育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他對兒子的教育與期盼,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做讀書明理的君子。

咸豐六年,已為湘軍統帥的曾國藩認認真真地給時僅九歲的次子紀鴻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那麼,什麼是君子呢?曾氏接著說:“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

意味勤勞儉樸,能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不怕勞苦,可以過好日子,也能過苦日子。

這種人就是君子。君子是具有好品性的人,與財富、地位、權力無關。

這就是說,曾氏不期盼子孫做大官,做出人頭地者,他只希望子孫能通過讀書明理這個途徑做品性良好的人。

2. 從小事做起。

曾氏常對家人說:“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要輕看了家庭中的日常瑣事,這中間就包含著處事待人的絕大學問。

家庭中大事不多,多的是小事。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便可以走出家門做大事。

我們打開一部曾氏家書,迎面撲來的都是曾氏在告訴兒子從小事上做起:

誠實,從不說假話做起;

勤奮,從不睡懶覺做起;

戒驕,從不譏笑人做起;

戒奢,從不坐轎做起;

端莊,從步伐穩重做起。

一樁樁一件件小事都做好了,人的總體境界就提高了。

3. 不留財產給兒子。

早在道光二十九年,曾氏初為大官時便對家人表示:“絕不留銀錢與後人。”

後來身為湘軍統帥,曾氏再次申明他的態度:“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

一無可恃,就是不留財產的真諦所在。

讓孩子覺得沒有父輩可以庇廕和憑靠,才會真正自己去努力。這一點,才是留給孩子最大、最可靠的財產。

左宗棠也持這種觀點,他說不僅不留錢財,連古籍字畫也不留給子孫,曾氏稱讚左的這些話是“見道之言”。

林則徐對此也曾說過一段發人深省、堪稱千古良言的話:“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可見這是有智慧的成功者共同的洞察。

“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曾氏深知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

他要求家人做到的一切,自己都先做到了,而且做得最好,其本身就是一部最具說服力的教科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