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小區房加電梯,一樓老人站出來反對,直言“不同意、不要補償”

文 | 小粥

對於買房這件事,需要注意的事項太多了,不光光是房子買賣的問題,對於像小粥這樣的人,哪怕說三天三夜也都說不完,有一種房子在過去的20多年裡,就非常流行,但是現在已經基本上被忽視掉了,那就是小產權房。

由於小產權房的特殊屬性,這就導致了這種房子的可能性不會太長久了,從土地出讓開始就沒有經過國家的正規化手續和途徑,這就導致了其存在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就是在交易過程中,沒有經過審查備案,所以這樣的買賣基本上就算是無效的。

舊小區房加電梯,一樓老人站出來反對,直言“不同意、不要補償”

而在商品房市場買賣,除了小產權房不能買之外,還有一種房子也需要注意了,那就是房齡超過了20年的老破小的房子,因為這類房子的話,滿滿是歷史的痕跡,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刷洗之後,這種房子過於老舊,就算要購買,在銀行那邊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房齡超過了20年之後就拒絕貸款了。

而且說不上是喜新厭舊,就只從居住舒適度上來看,房齡超過了20年的話,住起來就非常不舒服了,而主要的表現就在3個方面:

首先——房子年齡大,很多設施設備年久失修,例如線路老化、水管生鏽、外牆掉落、屋頂防水壞掉等;這是無法避免的。

其次——20年前的多層住宅沒有電梯,上下樓都是爬樓梯,居住舒適度已經沒有現在的高層電梯房住宅舒適,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

舊小區房加電梯,一樓老人站出來反對,直言“不同意、不要補償”


最後——小區公共配套設施資源缺少,例如沒有停車位、沒有物業服務,最終導致小區髒亂差、擁擠不堪。這不管是對於自身還是未來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大問題;

而對於老小區換新裝,一方面在發展新的住宅同時,也為存量房產迭代做好了準備,根據國家規定,從2019年開始,將對全國超過17萬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單純從國家的數據上來看,老舊小區的改造設計費都在4萬億以上,設置的期限也是在5年,預計的每年投資金額也在8000億以上。

而關係到小區的設計的方方面面,雖然說是對於小區的再次升級和提高,但是有一項升級卻讓很多人表示出了不同的意見,那就是對於多層住宅改造如何加電梯的問題,住在多層的高層的住戶是表示雙手支持的,但是對於住宅一樓和二樓的人卻是表示很不高興的,這是可以預見的,特別是對於居住時間在幾十年的老人們也給出了自己IDE一件,對於“加電梯”這個事,是拒絕的,不要補償也不要錢,總之不同意,主要呢也有以下的幾個原因。

舊小區房加電梯,一樓老人站出來反對,直言“不同意、不要補償”

①——升值問題

對於在20年前,電梯房還沒有普及開來,那時候多層住宅還是非常流行的,也是比較時髦的,那是城市化的象徵,多層住宅上下樓基本只能靠走,也在6-8層。樓層越高,房價就越便宜,因為住的越高需要爬的樓梯就越多,居住舒適度就會下降。

而且價較高的一般是二樓、三樓。然後是一樓,最後才是四樓、五樓、六樓。這是傳統多層住宅的房價高低次序。一樓老人表示,自己在這裡住了幾十年了,當初買房子的時候房價就比六樓價格高,但是加了電梯之後,這種次序就倒過來了。但是對於是住在6樓的,他們是撿到大便宜了,不管是房價升值最快,相比之下,自己的房子也貶值了。

舊小區房加電梯,一樓老人站出來反對,直言“不同意、不要補償”

②——隱私問題

對於多層住宅老房子加電梯,安裝在哪裡,很顯然,根據已經實施的經驗來看,基本上都是安裝在樓梯北側的位置,電梯每進一層,想要進家,還需要上半層、或者下半層,這都還不算。關鍵是對一樓的居住隱私帶來了影響。

電梯是一個公共通道,上下電梯的時候,都有很多人等待電梯,特別是一樓位置,會有整個樓棟的人在這裡等待,傳統的的多層都是南北向,一樓北側也有房間,這樣一來的,等待電梯的人就容易看到住戶室內情況,所以住起來不舒服。

舊小區房加電梯,一樓老人站出來反對,直言“不同意、不要補償”

③——後期的運營維護費用

電梯是一個消耗品,有的安裝費用在20萬,有的安裝在50萬,這還是僅僅首次費用,電梯需要運行,時間長了之後必然會產生損耗或者壞掉,電梯運行的費用和電梯壞掉維修的費用,在以後也是一大筆開支,一樓老人表示,自己既然不需要乘坐電梯,是不是就意味著可以不繳納這筆維修費用?

小粥認為,以上都是實際情況,那就是一個存量房換新裝的,這是一個時代需求,也是城市換換代的需求,老房子加上電梯就是為了方便很多人的實際生活,這確實對於一樓會有影響,但是在多方面的權衡之下,可以給一樓一些補償。這才是兩全的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