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乘用車自動變速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徐向陽:電動浪潮下應重新定義變速器功能

本報記者 陳燕南 童海華 北京報道

“在電動化的浪潮之下,我們需要對變速器的功能進行重新認識和定義。現在的變速器已經轉變成一個能量智能轉換與控制的裝置,而不是一個傳統意義的變速變扭的裝置。不同技術路線的變速器差異性很大,存在技術壁壘和資本壁壘。所以在相當長的發展過程當中,可以看到變速器會是多種技術路線並存的發展格局。”

國家乘用車自動變速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徐向陽:電動浪潮下應重新定義變速器功能

世界十佳變速器評委會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乘用車自動變速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徐向陽

3月27日,由汽車評價研究院主辦的“龍蟠杯”第四屆世界十佳變速器評選頒獎典禮暨變速器技術論壇在北京泰富酒店拉開帷幕。國家乘用車自動變速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徐向陽作為此次世界十佳變速器評委會主席針對變速器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了思考和分享。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徐向陽認為當前汽車產業正在發生一些很大的變化,汽車的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催生了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汽車,而其中,變速器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不過當前產業發展也有很多不確定性的因素。“比如說市場選擇和政策的取向不完全一樣。我們到底是尊重市場規律還是遵循政策規律?”在此次論壇徐向陽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而在此次論壇上,一汽新能源開發院副院長趙慧超針對徐向陽提出的問題有所回應。“對於未來,肯定不會是法規導向,甚至不一定是技術導向,更應該是用戶導向,就是未來的老百姓用哪樣的車用得舒服,使用的成本最低可能就是最適合的車型,所以結構最複雜、功能最多不見得能滿足用戶的要求。”

趙慧超還表示,“由於新的動力源、新的驅動源加入,使整個驅動系統實現一個非常深層次的變革,原來是發動機+變速箱,是兩個變量;現在是電機和電池,又增加了全新的變量,也給我們的動力系統技術進步和顛覆式創新賦予了巨大的可能。”

徐向陽則從變速器的功能以及作用對未來的變革做出了闡述,他表示,“從變速器的功能來講,傳統的變速器核心功能是變速變扭,但是對於混動變速器來講,很重要的功能是要實現機電耦合。而對純電動變速器來講,多電機要進行電電的耦合,更要進行能量回收和分配。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的背景下,變速器的核心功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為了滿足未來汽車電動化發展,零部件要進行電動化,傳統總成要電器化。比如說電控的離合器、電控的執行機構等等,這是零部件級的電動化。”

而面對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傳統的零部件性能也要適應整車的自動駕駛。“首先可以肯定,將來自動駕駛是自動擋的變速器,電驅動也必須是自動擋的。在L1級的時候,大家普遍用的是定速巡航,隨著L2到L5的智能化,將會發展到全域的自速巡航,直到發展成完全自主車速的控制。”

他進一步表示,“第一,在能量管理上,現在變速器的能量管理是固定的分配管理。隨著智能網聯化提高,變速器要進行多工況的管理,多元數據融合的智能化的能量管理。第二,從控制器角度來講,現在的變速器都是分離式的TCU,每個變速器有自己的TCU,未來要基於整車的中央CPU來控制,沒有單獨的TCU來控制。第三,從控制軟件來講,目前自動變速器的控制軟件出廠時就已經固定了,儘管有一定的自定義功能,但是軟件的功能實際基本是固定的。而未來,變速器的控制軟件也必須支持升級,從部分升級到最後軟件平臺要進行全方位的升級。第四,從換擋控制策略來講,現在的換擋控制策略基本上還是靜態規則,未來要做到動態的在線優化換擋控制,基於一些高精地圖、工況預測提前控制擋位,改善能耗。總而言之,現在的自動變速器只是一個簡單信息的傳感器,而未來將會朝著多元信息融合的動態在線決策控制的趨勢而發展。所以基於這樣的趨勢,評選一個變速器的優異標準也在不斷地變化。”

2020年全球遭受疫情影響,但中國汽車市場逆勢上揚,體現了中國汽車市場的韌性和內生動力,而中國汽車企業也在向自我研發、自我創新方面逐步發展。“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我們應該具備相應的話語權,這種話語權就應該包括對標準、品牌、創新、服務的話語權,這是中國消費者的話語權,所以中國行業協會、組織應該行動起來,代表中國的消費者樹立起我們的評價標準,打造我們的話語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

(編輯:張碩 校對:燕鬱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