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怎樣開始長征的

中共在上海遭到毀滅性破壞後,中共臨時中央陸陸續續的來到了中央蘇區。中共臨時中央總負責博古一到蘇區就馬不停蹄的改組了中央蘇區的領導層,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大批熟悉中國國情、能夠正確指導中國革命和中國革命戰爭的領導人徹底的排除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崗位之外。博古的動作剛完成,蔣介石就發動了對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圍剿,第四次反圍剿作戰雖然毛澤東不在軍事指揮崗位上,但指揮第四次反圍剿作戰的周恩來、朱德依然是沿用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實行大步進退,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游擊戰,最終取得了勝利。緊接著蔣介石又糾集五十萬人馬,發動了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博古對臨時中央的佈局就緒,可能是他第四次反圍巢的勝利給了他信心,他躊躇滿志,壯志滿懷,將粉碎國民黨的第五次圍剿視為在“短促的歷史時期內”實現“中國在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的決戰,但他不懂軍事,他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了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他認為李德比周恩來、朱德更會打仗。李德是德國人,1932年春被共產國際派到中國來,在共產國際執委會遠東局工作,由於共產國際軍事代表兼中共中央總軍事顧問施特恩遲遲沒到上海,而李德作為施特恩的助手,李德不得不作出軍事上的建議和判斷,參與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指導工作,結果博古把中國革命戰爭的領導權都交到了他的手上,估計他自已都沒做好這個準備,但博古就是這麼安排了。

既然上了崗,他就得做,他不懂得中國,也不懂毛澤東為代表的那些人是怎麼指揮反圍剿戰爭取得勝利的,是怎麼打下這一片紅色根據地的,但他在德國是有名的短促突擊專家,1918年參加過創建巴伐利亞蘇維埃取得成功,1926年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2年畢業,因與王明較熟被蘇聯紅軍總參謀部派到中國。他親眼看到了蘇聯的許多戰爭是怎麼取得勝利的,也算是久經沙場。所以他想在中國再來一場偉大戰爭的勝利,反對游擊戰和帶有遊擊性的運動戰,全盤複製蘇聯國內的一些戰爭,推行一整套冒險主義的“左傾”軍事路線。大軍壓境,李德不是集中力量進行反圍剿作戰準備,而是分散兵力,在江西和福建兩個方向用兵,稱這是用“兩個拳頭打人”結果敵人沒打著,自已卻傷亡慘重;國民黨的圍剿開始後,又號召蘇區軍民禦敵於國門之外,命令紅軍向國民黨的堡壘地帶進攻。本來蔣介石和紅軍作戰有足夠的經驗,知道紅軍作戰常態是大步進退,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為免遭以往遭遇,這次他高薪請來了德國前國防軍總司令西克特,一改以前圍剿行動的戰術,採用節節逼近,以守為攻,依託堅固工事,採取堡壘主義,築碉構堡,火力開路,企圖先消滅紅軍的有生力量,然後再施決戰。誰想李德偏不信這個邪,他見蔣軍築碉堡,他也在陣前築碉堡,稱為堡壘對堡壘,只是蔣軍築碉堡時用的是鋼筋水泥,而紅軍只有木頭和泥巴,想用這種工事作防禦和敵人進行短促擊。蔣介石見了,一臉懵逼。後來蔣介石才知道毛澤東被博古和李德排擠出了軍事領導之外,這下蔣介石放心了,博古只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李德不過一個到中國來的傻子,他根本就不懂中國,他們正在揚短避長,死打硬拼,不正是我想要的?

廣昌戰役,國民黨軍一輪炮下來,紅軍的工事全被轟塌,將士的血肉之軀毫無遮蔽,無數將士的生命在無法掋擋的猛烈炮火中消失,巨大的犧牲給中國革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博古李德也不怕犧牲,親臨前線督戰,但戰爭不是光靠勇氣就能取勝的,慘敗結局迴天無術。廣昌戰役後,六萬平方公里、二百萬人口的中央蘇區喪失了全部的外圍屏障,只剩瑞金為 中心的狹窄地帶,紅色根據地處在風雨飄搖中。博古李德這下也知道了堡壘對堡壘是沒法取勝的,“短促的歷史時期內”實現“中國在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的決戰不過是他們的一廂情願,於是他們想將紅軍主力撤離蘇區,保存實力,並報告共產國際,同時,成立由博古、李德、周恩來組成最高三人團,負責處理一切,三人團中博古總負責,軍事設計與計劃權歸李德,周恩來負責軍事指揮與調度,但實際控制權在博古李德。

1934年6月25日,共產國際回電說:在蘇區還能動員新的武裝力量,紅軍的抵抗力和後方環境還不至於讓我們驚慌失措。依舊要求紅軍堅持內線作戰。共產國際的指示在博古看來就是聖旨,這讓他在走與留的問題上舉棋不定,紅軍處境更加危機重重。在博古來說,他的確看到了中央根據地的危機,但共產國際的聖旨讓他的決策再次偏離 軌道,7月蔣介石發動對中央蘇區的最後進攻,李德博古已經沒有了以前的信心和勇氣,也不知道戰爭到底要怎麼打,他們指揮紅軍消極防禦,要求紅軍還是多築碉堡,處處設防,企圖用他的短促突擊進行節節抵抗 。也就在這時,福建事變爆發,十九路軍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蔣介石慌忙從圍剿紅軍的部隊中抽調9個師前往鎮壓,毛澤東看到了機遇,建議紅軍聯合蔡廷鍇,遭到李德博古的反對,他們認為蔡廷鍇不是無產階級陣營的,和他聯合違背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原則,面對這種理論,毛澤東十分無奈。於是,毛澤東再提議紅軍不聯合蔡廷鍇就應突進到以浙江為中心的浙皖贛地區,縱橫馳騁於杭州,蘇州,南京、蕪湖、南昌、福州之間,將戰略防禦轉變為戰略進攻,威協敵人的根本重地,向廣大無堡壘地區尋求作戰,尋機殲敵。而博古李德又置之不理,卻指揮紅軍從東線到西線的永 豐地區,進攻國民黨軍的堡壘陣地,使紅軍喪失了打破圍剿的有利時機。只是博古李德根本就沒意識到,因為敵情緩解,所以他們又在夢想在內線作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又在多築碉堡,處處設防進行短促突擊,為了夢想他們的短促突擊能在內線作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博古李德先後派出了二支部隊北上、西征,企圖用這二支部隊吸引走一部分蔣軍,分擔蘇區的壓力,以利於取得戰爭的全面勝利。

北上的部隊以紅7軍團為基礎組成抗日先遣隊,尋淮 洲任軍團長,樂少華任政委,粟裕為參謀長,後進入閩浙贛與紅10軍會師,組成10軍團,劉疇西任軍團長,樂少華任政委,粟裕為參謀長,並組建以方誌敏為主席的軍政委員會。後由於劉疇西指揮錯誤,不聽粟裕的建議於懷玉山全軍覆沒,僅粟裕帶一小部人馬突出重圍。

西征的部隊由6軍團組成,蕭克任軍團長,王震任政委,李達為參謀長,共9700餘人。西征軍轉戰湘、贛、桂、黔四省,行程五千裡,歷盡千辛萬苦,在貴 州印江縣木黃與賀龍、關嚮應的紅3軍會合,勝利完成了戰略轉移和牽制敵人的任務。儘管北上西征戰士英勇卓絕,可歌可泣,但沒能根本動搖蔣介石對蘇區的圍剿,在平息福建事變後蔣介石集中全力對中央蘇區進行了更加猛烈的進攻。而博古李德還是那一套,他命令紅軍六路分兵,多築碉堡,全線抵禦,紅軍進入了更加艱苦的陣地防禦作戰。紅軍在各個陣地上英勇殺敵,前仆後繼,重創敵軍,但力量懸殊,無劑於事,根本不能遏制敵人的進攻,第五次反圍剿敗局已定。到此,博古李德最終放棄了在內線取得勝利的夢想,打算在10—11月實行戰略轉移,沿西征軍路線去與紅2、6軍團會合,然後再反攻。

在轉移前成立了中央蘇區分局、蘇維埃共和國政府辦事處和中央軍區,項英為分局書記和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陳毅為辦事處主任。

戰略轉移這麼重大事項都由博古李德操控,名義上設最高三人團,三人團由博古、李德、周恩來組成,但周恩來只負責督促和實行軍事計劃,其他事項和他沒任何關係,就連為什麼轉移,到哪裡去,當前的任務和方向都隻字不說,更不說別的了。

蔣介石準備總攻瑞金寧都時,毛澤東分析他不敢長驅直入,還有機會爭取主動,他再次建議主力向湖南中部前進,調動敵人到廣大無堡壘地區尋機殲敵,粉碎圍剿,恢復蘇區,但博古李德早已沒了當初的那種豪情,見蔣介石來勢洶洶,嚇得他們提前一個多月就安排轉移,在黎川失守,紅都門戶石城被佔時博古李德驚慌失措,倉促之間讓張聞天寫了一篇《一切為了蘇維埃》後決定紅軍主力立刻撤出蘇區。

在主力紅軍戰略轉移時,博古沒打算讓毛澤東隨主力紅軍轉移,他根本上沒把毛澤東放在眼裡根本上看不起這個土包子,周恩來在看到轉移人員名單裡沒有毛澤東時,他立馬就去找博古。周恩來是最瞭解毛澤東的,紅四軍七大暴露的一些問題,陳毅代表紅四軍到上海向黨中央作過彙報,當時上海的黨中央實際是周恩來主持日常工作,陳毅佯細的向周恩來彙報了紅四軍七大以前的所有情況。從紅四軍的發展壯大周恩來看到了毛澤東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是沒人能代替的,當時他就給紅四軍寫了指示信,史稱“九 月來信”,九月來信強調紅四軍不能沒有毛澤東,朱德看了周恩來的九月來信,意識到自已的錯誤,親自和陳毅到蛟洋把毛澤東請回了紅四軍。在周恩來心目中有這麼高的地位的毛澤東現在連轉移人員名單里名字都沒有,周恩來當然不同意,在他心中,紅軍不能沒有毛澤東,毛澤東不能離開紅軍。他找到博古時,博古支支唔唔的,心裡很不滿意周恩來的,於是,博古又和李德去商量,李德看出了博古的心思,不知李德出於何意,他跟博古講了安泰的故事,還說安泰之所以不敗就是安泰沒有離開地面,而毛澤東的地面就是根據地,博古一想也對,在自已身邊毛澤東掀不起什麼浪,讓毛澤東離開自已留在根據地,不就象安泰又回到了地面。於是,博古就同意讓毛澤東隨軍行動了。毛澤東作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人民委員會主席張聞天、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被安排在第2縱隊。第2縱隊司令員是李維漢,鄧發任副司令員兼副政委,參謀長張宗遜,邵式平為政治部主任,由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總工會、青年團機關和後勤部隊、衛生部門組成。第1縱由紅軍總部和幹部團組成,葉劍英任司令員兼政委,鍾劍偉任參謀長,王首道為政治部主任,最高三人團的李德、博古、周恩來和紅軍總司令朱德隨第1縱行動。

戰略轉移除1、2縱隊外還有中央紅軍的主力部隊第1、第3、第5、第8、第9軍團和一些擔負運輸任務的民工,共8萬6千餘人。第1軍團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朱瑞。轄第1、第2、第15師。第3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政委楊尚昆,參謀長鄧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轄第4、第5、第6師。第5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政委李卓然,參謀長劉伯承,政治部主任曾日三。轄第13、第34師。第8軍團軍團長周昆,政委黃甦,參謀長張雲逸,政治部主任羅榮桓,轄第21、23師。第9軍團軍團長羅炳輝,政委蔡樹藩,參謀長郭天民,轄第3、第22師。中共中央先後派凱豐、劉少奇、陳雲到第5、第8、第9軍團為中央代表。

戰略轉移行動在匆匆忙忙中開始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長征拉開了帷幕。在離別就要開始的時候,蘇區鄉親聚集在村頭、路邊、河畔,戰士們可以從容面對戰場上的撕殺,卻難以承受與蘇區鄉親的離別,官兵們頻頻回望蘇區的山山水水,揮淚告別蘇區的村莊、山林、兄弟姐妹。而鄉親父老在路邊深情凝望,他們都在心裡重複著同一句話;早點回來喲,早點回來喲。然而,紅軍再也沒有回來,而是紅軍的後代,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全國時才打回這根據地來。

紅軍主力轉移後,國民黨軍以一部向西追擊,其餘部隊向蘇區推進,為阻止敵人,24師與獨立營在瑞金以南的謝坊設伏,重創敵人,取得了堅持蘇區鬥爭的重大勝利,但也暴露了24師實力,引起了敵人的瘋狂的進攻,在這種情形下,蘇區中央分局依然呆板的沿用李德博古的陣地防禦,致使處境唯 艱,最後部隊在牛嶺戰鬥中損失慘重,到遵義會議後,才根據中央指示將部隊分散開展游擊戰。

戰略轉移開始,中革中委決定,紅1軍團在左,紅3軍團在右,紅3軍團由王母渡、韓坊、金雞、新田突破粵軍防線;紅9軍團在紅1軍團後邊跟進,紅8軍團在紅3軍團後邊跟進。分別掩護左右兩翼安全;軍委1、2縱隊在中間,紅5軍團在後。突破粵軍防線後全軍向湘南前進。

蔣介石圍剿紅軍的軍事部暑是由他坐鎮南昌,部隊編為北、南、西三路大軍,北路顧祝同為總司令,由中央軍組成;南路陳濟棠為總司令,由粵軍組成;西路何鍵為總司令,由湘軍組成。後來又從北路軍中分出一部組成東路軍,蔣鼎文為總司令,四路大軍對蘇區形成鐵臂合圍,想把紅軍剿滅在蘇區內。蔣介石非常自信,認為圍剿勝算已定,帶著宋美齡周遊全國,大談剿共志在必得,對於紅軍正在集結的事他也有耳聞,只是他認為是紅軍的戰術調整 ,最多不過是對陳濟棠進行反擊,這也正中他的下懷,正好讓他跟在中央紅軍後邊驅兵 入粵提供了機會。但就在這時,中革軍委參謀部5局局長楊嶽彬判變,告訴南昌行營作戰廳長賀國光;紅軍在不利情況下做了三個準備,首先是聚集力量在瑞金、石城和國民黨決戰。再是如果決戰失敗,以一部散佈閩贛地區牽制國民黨,主力向南經安遠、信豐、三南轉進湘南,前往四川或滇黔邊,與徐向前、賀龍兩部會合。下策是如果陳濟棠堵住了南去的路,則分兵竄擾閩南閩中,牽制國軍,以保存贛南為根據地。再加上佔領瑞金的東路軍在紅軍留在瑞金的資料中發現紅軍是戰略轉移,西進突圍,蔣介石才慌的慌張的飛回南昌主持軍事會議,佈置追堵計劃。追堵計劃以北路薛嶽率吳奇偉、周渾元兩縱隊組成追剿軍追擊紅軍,西路何鍵總部移到衡陽,除一部清剿贛西紅軍,其餘調往湘南佈防,並依湘江東岸構築工事堵截紅軍,南路陳濟棠總部移韶關,一部留贛閩清剿外,主力進到粵湘邊樂昌、仁化、汝城構築防線截擊,企圖以粵軍、湘 軍正面封堵,桂軍側擊,中央軍追擊,對中央紅軍圍追堵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