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大數據”的假與惡

大數據,是這幾年很火的詞。

使用系統、平臺中沉澱的數據進行數據清洗,對平臺的戰略,消費者後續的智能推薦,都可以算作大數據的定義和應用。

“偽大數據”的假與惡

那什麼是偽大數據呢?

我思考總結有以下幾點特徵,並分別舉例分析:

1、數據造假。

例如微信公眾號刷閱讀在看的產業鏈。

虛假的數據,被用來層層應對考核,欺騙了上級、合作商、廣告商。

但最終買單的金主卻沒有收穫預期中的數據量和用戶。

只重視短期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群體,卻坑害了期望收到長期利益的集體和合作夥伴。


“偽大數據”的假與惡


2、分析片面。

很多情況人們在統計肥胖指數時,使用的是身高體重指數這個指標,也就是我們通常知道的BMI。

它是不能區分骨骼、肌肉和脂肪含量的,單純一刀切地作為體重超重的標註,自然是不合適的,只能作為一個模糊的參考。

而人們想要健康的減肥或者是維持標準的身材,需要考慮諸多因素,比如有基因、生理狀態、環境因素、社會影響、個人行為等,僅僅BMI這種單一的身高體重的比例數據來進行分析是不足的。


“偽大數據”的假與惡


3、虛假繁榮。

例如餐廳使用團購網站合作的優惠券進行引流。

團購的雙邊市場與傳統生意有些不一樣,當對消費者越有利時,對商家的消耗就越多。

雖然團購的介入,使得商家的流量增大,但是相應的淨利潤卻減少了。

這是很容易理解的道理,比如一個雙人牛排套餐原價是388,團購介入該套餐是199,實際商家的淨利潤至少減了一半,但相應的客流量會增多。

這種銷售數據表面看起來是繁榮的,但仔細一想,有以下一些問題。

首先是利潤減少了,那需要考慮團購是應當設計為薄利多銷的引流產品,其他產品作為回本盈利的方案。然而有多少奔著團購過來的消費者會選擇別的產品消費,並且這些消費者靠著什麼特別的點吸引他們成為回頭客才是關鍵。

並且,當某一天團購套餐取消了,或者是團購平臺做大了將要從商家這分走更多的利潤。這兩種情況下,價格敏感的客戶是沒有忠誠度的,被促銷吸引來的消費者一走,繁榮數據量就將回歸沉寂。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存在:團購網站與單價高的餐廳聯合促銷,並且為團購的消費者提供特別的套餐。

特別的套餐會有別於餐廳其他類正常餐品,比如菜品質量、份量、類型不同,或者是價格錨點設置的高,使得這類套餐更有利可圖。

從而這類的商家做生意可以不靠回頭客,就能夠從這一錘子買賣中賺到錢。

其實無論怎麼看,團購網站總是會得利,消費者也得到了優惠,但不是所有的商家都會得利。

最終,商家容易受制於平臺,平臺的用戶並不屬於商家自己,必然需要考慮將消費者進一步留存和轉化成私域流量的問題。


“偽大數據”的假與惡


那麼,我們如何利用數據更好地幫助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呢?

1、杜絕造假:

數據是錯誤的,那後續怎麼分析都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果。

所以從源頭上要驗證數據的正確性,從制度、文化建設等方面,比如加入內審制度,進行正確的數據價值觀的宣傳,以及自我審查等方面推行。


2、變量要全面

比如身高體重衡量肥胖的例子,把生理、環境、社會、個人的因素,還有肌肉、骨骼、脂肪的重量都納入到數據分析當中,那就會得出更為精確地數據。


3、真正的繁榮:

有條件的情況下,小企業還是要建立自己的數據平臺,數據才更能挖掘和產生出價值。


最後,請問各位同學,在我們生活工作中,還有哪些這樣的“偽大數據”的情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