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中国的烹饪,极富哲学味道

治大国如烹小鲜”——《道德经》里的这句话如此精辟和接地气,很难在其他文明里找到这样用烹饪来类比的哲学。伊尹也曾用“五味调和”给商汤讲授治国理政的道理,并被誉为“中华厨祖”。

可见中国古人对烹饪有着非同一般的认识,中庸思想深刻体现在其中。

  1. 火候和调味都要适中,不能过多也不能也少。做人做事也一样如此,不能过于偏激,要留有余地。
  2. 办大事,要注重方向和路线,不能过分拘泥于细节。就像做菜一样,中国人很少会把份量、火候、调料精确到单位,讲究的就是一个“
    模糊控制”。而这种模糊,就是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给出自由调节的空间。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如果问北方人“哪里的饺子和炸酱面最好吃?”,基本都会回答“家里的”

中国菜谱里最让新手头疼的,就是“少许”、“若干”、“适量”这些字眼,完全没办法“精细操作”。所以中国人最喜欢吃的菜肴,最终还是“家常菜”——只有自家的掌勺人,才最了解什么是真正的“适量”。

而贾老的《齐民要术》,就记载了南北朝时期的家常菜,让我们可以感受当时寻常百姓人家的家宴风味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简简单单的荞麦面,冷热的口味千差万别

不带烟火气的美味——精致的冷菜

加热制熟食物,这是人类进化中的一大步跨越,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食物都要趁热吃。把食材加热制熟之后,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加工,得到风味独特的冷菜。比如简单的荞麦面,在煮熟之后,既可以搭配热乎乎的面汤,也可以用冰块冰镇后做成爽口的凉面

东亚人都很喜欢冷菜——中国的海蜇丝、拍黄瓜、老醋花生,日本的芥末章鱼,韩国的辣白菜——都是开胃下酒的最好伴侣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东亚人喜爱的各式凉菜

而在《齐民要术》中虽然没有单独分出冷菜的章节,却仍有很多不加热的肉脯、肉冻等等,在现代美食中还能看到不少影子。

  • 肉脯——牙好,吃嘛嘛香

如今猪肉脯、牛肉干这些开袋即食的肉制品深受喜爱,嚼着香、饱的快。《齐民要术》中也记载了类似的肉脯,只不过当时的肉脯有很大不同,很多是用生肉经过腌制后直接食用不需要烤、熏这些制熟工艺。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猪肉脯vs牛肉干

书中所有的肉脯,都需要用一缸精心调制的咸汤来调味。先把牛羊骨敲碎熬成浓汤,去掉浮沫后加入豆豉再煮,直到颜色和味道差不多了就停止加热。再经过滤、冷却后,咸汤就做好了。

接着需要准备一些辅料,把葱白切成葱花,花椒、生姜、橘皮捣成末。主料可以是牛肉、猪肉、羊肉、鹿肉、樟子肉等等,切成薄片或者肉条裹上辅料揉好之后放到咸汤里浸泡。不同的肉、不同的月份需要的浸泡时间不同,泡好的肉脯拿出来在阴凉地风干几天就可以吃了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难以想象的脆脯

还有一些特殊的肉脯,工艺不同、味道也别具特色。例如“脆脯法”,是在腊月里把鹿肉或者樟子肉切成手掌薄厚的肉片,不做任何调味直接阴干,据说“脆如凌雪”,听起来很像是肉做的“旺旺雪饼”。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各类肉冻食物

  • 晶莹剔透、脂香四溢——重焕新生的“下脚料”

猪头、猪蹄、猪皮,这些“边角料”往往被外国人嫌弃,但其实它们富含胶原蛋白,不仅味道好,还有美白养颜、延缓衰老的功效。

中国人利用烹饪手法,巧妙地将它们改头换面,变成一看就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比如水晶肴肉、肉皮冻,切成晶莹剔透的薄片,只需一点陈年香醋和蒜蓉,就是绝佳的下酒菜。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猪头肉与猪蹄冻

古人很早就开始食用胶原蛋白,《齐民要术》中称之为“䐑”。其中最诱人的要属一款名为“苞䐑”的肉冻,使用牛头、鹿头和猪蹄为主料,做工复杂精细。

第一步:需要把牛头、鹿头、猪蹄煮熟后,把肉剥离下来切成块,再与熟的鸡鸭蛋、姜、花椒、橘皮和盐在一起蒸到烂熟

第二步:把烂熟的肉用茅草包好,反复拍打、压平做成肉块

第三步:如果是在冬天,做好的肉块只需要放在室外等待肉冻凝结;如果是夏天,就把

肉块悬在水井里。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鱼冻

其实胶原蛋白煮熟冷却后,自然会形成果冻状,不少地方都有把红烧鱼过夜制成“鱼冻”的习惯。但是这种肉冻还不够紧致,只能用勺子吃。而鸡蛋白中会在高温下变性凝固,把碎肉块黏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做出味道、口感俱佳的肉冻来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眼花缭乱的各式海水、淡水鱼生

  • 脍不厌细——需要谨慎食用的淡水鱼生

说起生鱼片,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日料,而实际上它有一个古老的中国名称——脍。孔夫子所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就是拿生鱼片举例。

《齐民要术》中虽然没有专门介绍生鱼片,却着重推荐了搭配生鱼片的酱料——八和齑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现代淡水鱼生的丰富调料

八和齑需要用到八样原料:生蒜、生姜、橘皮、白梅、熟板栗、粳米饭、盐、醋。加工时需要把前六种原料依次放进捣蒜的臼里,用杵头捣碎,最后加上盐和醋搅拌。成品的八和齑,搭配鲜嫩的鲤鱼脍,据说是完全可以馋哭隔壁家的小孩。

而细细看来,八和齑和生鱼片的组合,与现在国内仅存的少数淡水鱼生十分相似。从元、明两代开始,生鱼片逐渐退出大多数中国人的食谱。如今只有广东的顺德、潮汕以及广西桂林等地,还能尝到淡水鱼生。他们把鲤鱼、鲫鱼切得薄薄的,搭配蒜、姜、辣椒、葱、花生等等调出的蘸料,很像是八和齑的演化。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华佗与陈登

只是这种美味有很大的健康风险,三国时期著名的陈登就特别爱吃淡水鱼生,却因此感染寄生虫。华佗曾经救了他一次,却没能在陈登第二次发病时及时救治。所以淡水鱼生固然美味,食用还需谨慎——细脍味鲜美,生命价更高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一代奸相蔡京,非常喜欢黄雀鲊

  • 鲊——粉蒸肉的前身

在霄林天的老家安徽粉蒸肉被叫作“鲊肉”。我曾经十分困惑,根本不知道这个zhǎ字怎么写,更不知道它从何而来。后来看到宋朝的蔡京喜食黄雀鲊,甚至堆了满满三个屋子,我就更加困惑。因为这种“鲊”明显是需要长时间腌制的食品跟蒸熟现吃的粉蒸肉哪里挨得上边

直到看了《齐民要术》,我才真正解开了这个疑惑,粉蒸肉只是采用了“鲊”中用米粉裹肉的方法,具体烹调方式已经完全颠覆。但是至今四川、湖北、安徽等地仍有不少人把粉蒸肉称作“鲊肉”,可见“鲊”应当是极致的美味,经历千年仍让人无法彻底忘怀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湖南祁阳的鱼鲊,仍然保留了古代的做法

鲊最早是使用鱼类,而且是用那些大块、皮厚肉硬的部分,鲜嫩的鱼块都拿去做鱼生了。做鲊的关键在于准备包裹肉块的米粉,《齐民要术》中的米粉主要由粳米、酒、茱萸、橘皮制成。需要把粳米煮成比较硬的米饭,再加入酒、茱萸和橘皮搅拌成粘稠的米粉,包裹住切好的鱼块,酿制几天就可以食用。

这些配料中米饭提供了淀粉,酒则提供了乳酸菌茱萸和橘皮则增加香味。米饭经过乳酸菌发酵产生大量乳酸,肉块被乳酸浸透逐渐变成可口的酸味,所以书中记述有“白浆出,味酸,便熟。”。据说这种酸酸的鲊肉非常适合下酒,深得古代食客喜爱。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上海人爱吃的各色糟货

  • 糟卤——酒糟的妙用

糟货自古就是江南人的最爱,《红楼梦》里一道“糟鹅掌鸭信”曾让贾宝玉念念不忘。当今“糟货”对于上海人更是不可缺少的美味,每到夏天糟带鱼、糟毛豆都供不应求。

不过以酒糟入菜并非南方独有,经典的“糟溜鱼片”就源自于鲁菜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多个菜系中都有糟溜鱼片

而鲁菜对酒糟的应用,在《齐民要术》就可以看到痕迹,其中记载了“糟肉”的做法。糟肉的的做法和糟卤十分类似,原料不再是生肉,而是事先烤熟的牛腿肉,书中称其为“棒炙”。只需要把烤肉放入酒糟、水、盐调制成的糟卤汁水中,放在阴凉地浸泡即可,随吃随取,夏天也可以保存十天时间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各式各样的酸菜、咸菜、泡菜

  • 菹菜——清新爽口的泡菜酱瓜

菹菜是一种古老的蔬菜加工工艺周朝就已经出现。主要是利用乳酸菌发酵,把蔬菜中的糖分解成乳酸,产生独特的风味。现如今我们吃的四川泡菜、涪陵榨菜、酸菜,以及各式咸菜、酱瓜,甚至韩国的辣白菜和各式泡菜,都源自于菹菜。

《齐民要术》中大量的蔬菜,都是采用了“菹”的方法,因为它既可以用酸味开胃,也可以延长蔬菜的保存期限。北方的寒冷时间较长,一年中有很多时间吃不上新鲜蔬菜,菹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北方人对菹的喜爱就越来越深,

即使一年四季蔬菜不断,人们仍然喜欢常年制作咸菜、酸菜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齐民要术》中记载的部分“菹菜”配方

而贾老整理的菹菜配方,可谓是南北杂烩,囊括了当时人们爱吃的各类绿叶菜、根茎菜、瓜类以及竹笋、紫菜、木耳等等。其中的葵菜、蒲菜、越瓜现在已经很少食用,但是

菘、芜菁、木耳、冬瓜、蕨菜、竹笋、紫菜这些仍然被人广泛食用。 不过其中也有不少菹菜,并不需要长时间的乳酸发酵, 只是简单地加入酸味调料

咸菹的做法和酸菜、榨菜、泡菜非常类似,食材也基本同源。而原汁原味的“紫菜菹”在闽南菜还能看到,只是会再加上一点虾皮和芝麻增强风味。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凉拌鱼腥草的味道十分霸道

当然最让霄林天惊奇的,是其中的“蕺菜菹”——也就是凉拌鱼腥草,万万没想到贾老连这种强烈的风味都能驾驭,不愧是北魏美食大咖。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火焰和油脂的组合——烤肉

炙——简单粗暴的肉食盛宴

炙烤——

最基本、最原始的烹饪方式,是人类开始使用火的标志。每一个文明都有炙烤的菜肴,但是若论花样和工艺,还是中国的最为精彩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贾老就为我们总结出了全面的烧烤技巧,他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20余种烤炙肉、鱼、贝类的方法。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齐民要术》中的烧烤菜单

而且其中的“炙法”并非单纯是指用明火直接炙烤食材,还有一些间接的炙烤菜肴。霄林天在上图列举了其中七种炙烤方法,既有在当今能寻到踪迹的也有难以复现的美味,这些炙烤的美味主要有两大特点。

  • 其一,食材和配料十分丰富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南北朝时期已经可以有这样的烧烤盛宴

贾老是个不挑食的人,加上他的故乡山东青州物产丰富,炙烤法所用的食材中禽、畜、鱼类一应俱全。很难想象,像烤乳猪、烤牛腿和烤生蚝这些当今的美味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由于肉类食材在中国古代的稀缺性,各种动物内脏都被充分地探索出美味的价值,在炙烤法中就有现在都难以找到的“肝炙”和“牛胘炙”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棒炙是比较直接干脆的烤炙菜肴

  • 其二,过程十分精细巧妙

虽然也有“棒炙”这样即烤即食的快速烹调,但大多数“炙法”还是有精细反复的处理过程

大部分都需要对食材进行预调味,例如其中的“腩炙法”,与日式烤肉中的”壶渍”极为类似,需要在烤之前把肉用调味料快速腌渍,如此烤炙后可以不用酱料直接食用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日式烤肉中的“壶渍”,在烤之前进行预调味

调味的方式也十分丰富和考究,即使是最简单的腌渍,也需要用到葱白、生姜、盐、豉汁这些调料,其他复杂的做法还会用到橘皮、花椒、紫苏、酱瓜、鱼酱、芹菜、茱萸等等各式调料。

烹饪的过程更是复杂且富有创意,很多“炙法”在烤炙的过程中,需要在食材上均匀涂抹酒、油或者鸡蛋清、鸡蛋黄,涂抹不同的蘸料给菜肴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色香味体验。而像“肝炙”等把食材切成细小条状的炙法,则巧妙的利用羊板油将这些细碎的食材包裹起来烤炙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宋代美食中著名的蟹酿橙

“炙法”中最复杂的要属“酿炙白鱼”,这是一道用白鱼和肥仔鸭炮制的精致菜肴。所谓“”,指的是在一个空壳中装入碎肉后进行烹调的方式,曾经勾起无数人馋虫的宋朝美食“蟹酿橙”就是一道经典的“酿”菜。而“酿炙白鱼”则是以白鱼为空壳,把碎鸭肉塞进鱼中,以烤鱼的方式慢火烤到半熟,再刷上用醋和鱼酱调和的豉汁。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煮制的各种菜肴

煮——醇厚的食物本味

煮也是非常古老的烹饪方式,伴随着最早的炊具一起诞生的。一个简陋的陶罐和一簇篝火,人们就能吃上热乎乎的汤汤水水,而且味道温和、营养丰富

时至今日,煮已经演变出了炖、熬、烧、汆等等不同的做法,它们在《齐民要术》中都已经出现了雏形。

  • 羹臛——浓稠可口的上汤菜肴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齐民要术》中的部分羹和臛

煮听起来十分简单,不过就是在锅里盛上水,放进食材煮熟。但是真正操作起来,还需要控制火候和五味调和,所以才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哲理。

《齐民要术》中记载最多的煮制菜肴,就是“羹和臛”——通常认为羹是肉、菜的混合物,而臛是纯粹用肉。羹和臛的原料非常丰富,有猪肉、羊肉、鸡肉这些常规的家禽家畜,也有老鳖、鱼肉这些水产,甚至还有笋和莼菜这些来自南方的食材。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鲈鱼莼菜羹

而羹臛的制作工艺也比较复杂,不同食材还需要分开处理。古人为了确保最后得到的羹臛,不被各种杂质和异味影响味道,已经知道把肉类焯水去血沫、把蔬菜焯水去涩味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西红柿牛腩与酸菜白肉

  • 菹肉——“酸菜炖白肉”和“西红柿炖牛腩”的鼻祖

酸菜炖白肉和西红柿炖牛腩,是两道非常神奇的家常菜,明明用了肥腻的五花肉和牛腩吃起来却一点不腻人,让人食指大动。而它们其实都源自于一种古老的煮制菜肴——菹肉,也就是用酸味的菹菜来搭配肥肉。

《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一些菹肉,都是先煮后加酸味调料的做法

比如白菹法,有点类似于白斩鸡,把鸡、鸭、鹅煮熟去骨,拆下来的肉切块装盘,再加上紫菜。之前煮肉剩下的肉汤,加上盐、醋调和,浇到肉块上就成了。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烤蚕蛹在北方很多地区十分受欢迎

让人惊奇的是其中出现了一道“蝉脯菹法”,是把蝉蛹做成的肉干烤熟、撕碎后,加醋食用。可见山东的古人很早就食用蝉蛹了,这也是现在东北地区爱吃蝉蛹的根源。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蒸制的炊具——甑

蒸——热气腾腾,清爽通透

蒸基本上属于东方人的专属,早在6000年前的长江流域就出现了用来蒸食的甑,实现了人类史上最早的水蒸气应用

一直到今天,亚洲文明仍然对蒸菜情有独钟,不仅蒸制各色面食,还有清蒸鲈鱼、粉蒸鸡、茶碗蒸等等蒸制菜肴。从古至今,蒸菜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我想主要有四点原因: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均安蒸猪

1、蒸对食材的形状要求较低,即使是整只猪,只要摊平开来,水蒸气也可以均匀地让食材熟透,降低了对刀功和刀具的要求。

2、蒸对烹饪器皿的要求很低,食材不需要与加热器皿(锅)发生直接接触。即使锅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变色、产生渣滓,那也只会影响锅里的水,影响不到靠水蒸气加热的食材。所以作蒸的锅子只需要保证传热效率高就好,对于冶金还不发达的时期,简单的金属锅就可以发挥比陶器更好的蒸制效果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荷叶鸡

3、还可以用竹制蒸笼,再用荷叶包裹食材,让蒸菜增加更多风味

4、蒸菜用油少、不接触明火,不仅原汁原味,还非常符合现代饮食的健康理念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齐民要术》中的部分蒸菜

《齐民要术》中的蒸菜种类繁多,比较多见的手法,是裹上米饭做成的糁,这和现代的粉蒸肉、糯米八宝鸭十分相似。只是粉蒸肉、粉蒸排骨、粉蒸鸡所用的,是碾碎之后调味的米粉;而糯米八宝鸭虽然用的是完整的糯米饭,却会加上火腿、青豆等等更丰富的配料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香甜软糯的“桂花糯米藕”

唯一的甜口蒸菜——“蒸藕”,很像是现在“桂花糯米藕”的鼻祖。只不过桂花糯米藕在藕孔里塞进了糯米,用桂花蜜调味,而且往往还会冷藏食用。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爆炒是中国厨师的拿手好戏

炒——中国烹饪的最高境界

炒是如今中国最常见的烹饪,却也是历史上最晚出现的烹饪,因为它对炊具的传热、造型有较高的要求

炒菜需要在短时间内把高温传到到食材,所以只能使用金属炊具。而且由于烹制时间短、热量高,必须快速翻炒食材,通常锅具的底部都呈圆球形,这就对冶炼工艺有更高的要求。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手工打造铁锅

因此《齐民要术》中,并没有专门介绍炒菜,只能看到两道类似炒菜的菜肴。这两道菜都是用鸭肉制作,分别是“勒鸭消”和“鸭煎法”。之所以使用鸭肉,可能是它的脂肪含量比鸡肉高。

勒鸭消法中的“消”字,就是当今的“臊”字,也就是类似肉臊类的碎肉丁。具体的做法,是把鸭肉切成碎块,先炒到变色。再加上姜、橘皮、花椒、胡芹、小蒜和黍米一起炒,用盐和豉汁调味,炒到颜色发黑就成了。而鸭煎法则是把鸭肉剁成肉糜,加上葱白和盐、豉汁一起炒熟,撒上姜末和花椒粉就可以吃了。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舌尖上的中国

总结

饮食文化的进步,意味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吃到更鲜美的味道,想办法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发明更多的调味品,冶炼更好用的炊具——农业、化工、冶金,都会得到飞跃和提升。

而贾老的《齐民要术》,完整记录了古代中国人为食物所做的各种努力和创造,给后代留下非常庞大的“菜谱”,更有花样百出的烹饪方式。

南北朝饮食指南(下篇)——《齐民要术》美食大赏:冷馔热肴

《齐民要术》中的饮食文化,在东亚饮食文化中影响深远

从食材、处理工艺等各方面足以看出,《齐民要术》所记录的烹饪知识,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涵盖了当今中国的大部分地方菜系。甚至连日料、韩料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踪迹,所以毫不夸张地说,贾老所记录和见证的,是整个东亚饮食文化的重要起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