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的上一句有多霸氣?很多人都不知道

很多人在品讀詩詞的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尷尬:對於某句詩非常熟悉,但若要問出自何處或者上下句是什麼,便一頭霧水。

例如“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但是它的上句“溪雲初起日沉閣”,還有這首詩的作者許渾,卻一直被人忽視。

還有“腹有詩書氣自華”是很多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詩,然而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句詩出自《和董傳留別》,作者是大文豪蘇軾。

類似的例子還有“得饒人處且饒人”,在很多電視劇中都能聽到這句臺詞。

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的上一句有多霸氣?很多人都不知道

《紅樓夢》裡,人人稱讚的好姑娘平兒也說過這句話。

當時因為鳳姐病了,賈府一眾奶奶太太又進宮為太妃守靈,大觀園各處便鬧了起來。

怡紅院的丫鬟春燕被她的母親擠兌、打罵,鬧到了寶玉的跟前。

眾所周知,寶玉是個憐香惜玉的主兒,自是不忍看自己的丫鬟受委屈,便要將那婆子趕出去。

此事驚動了鳳姐的心腹平兒,平兒因為近些日子各處不平靜,便說了一句“‘得饒人處且饒人’,得省的將就省些事也罷了。”

平兒素日裡就是個心善的,這句“得饒人處其擾人”也算是她一貫的原則,下人都恨鳳姐,卻喜歡平兒,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的上一句有多霸氣?很多人都不知道

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也明白其中的含義。

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最初這句話是出自一首詩,而且詩歌的上一句相當霸氣。

這首詩出自《唾玉集·常談出處》,作者是個仙風道骨的無名老道。

當時他和人下棋,總是讓人先走一步。

人們不知道他姓甚名誰,也不知他從何處來,只記得他留下的這首詩,其中一句很多人都聽過。

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

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傳聞這個道士去世後,村裡人為他改葬的時候,發現墳墓裡除了衣服,空空如也,便有傳言他羽化成仙了。

若不是有這首詩傳世,恐怕後人早已忘了這樣一位高人。

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的上一句有多霸氣?很多人都不知道

“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這兩句引用典故,突出老道棋藝之高超。

“爛柯”說的是西晉樵夫王質的故事。

傳聞有一天他進山砍柴,看到幾個童子在下棋,便停下來觀看。

沒多久,王質便感到飢餓,童子拿了棗核大小的東西給他吃,神奇的是他吃後竟產生了飽腹感。

又過了一會兒,童子提醒他“你怎麼還不走?”

在他起身離開的時候,才發現不知何時斧子的木柄已經完全腐爛了。

等他回到村裡,驚覺他所認識的人都已經不在了。

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的上一句有多霸氣?很多人都不知道

他在山中不過呆了片刻,可是人間卻是已過百年。

後人常常用這個典故來抒發滄海桑田,世事無常,就像劉禹錫的“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表達的就是這樣一種世事變遷的悵惘之情。

還有宋代張炎的“只恐爛柯人到,怕光陰、不與世間同”,抒發的也是這種情感。

而老道這裡用此典故,並沒有摻雜這樣的情感,只是為了凸顯棋藝的高超,又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的上一句有多霸氣?很多人都不知道

“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兩句是千古流傳的名句。

若說後一句是一種寬宏大量的君子之風,那麼前一句就相當霸氣了,有種“獨孤求敗”的感覺,但又不會讓人覺得太過自大,反而有種王者風範。

他已經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了,但是卻還依然願意退讓,這樣的胸襟試問有幾人能有呢?

整首詩來看,霸氣又不失謙遜,雖然寫的是下棋,但又揭示了人生哲理,難怪能夠傳唱千年。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