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放 | 天壇醫院李佑祥:顱內動脈瘤栓塞發展簡史

天壇神介慕課專輯

神外前沿

直播回放 | 天壇醫院李佑祥:顱內動脈瘤栓塞發展簡史

直播回放

內容簡概

自1895年發現倫琴射線以來,腦血管介入療法經過了國內外幾代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日新月異的不斷髮展,走過了如下里程碑,才達到今天的地位:

1988年

遊離彈簧圈首次應用於顱內動脈瘤的栓塞治療。

1990年

電解可脫鉑金微彈簧圈(GDC)誕生。

1997年

第一例球囊擴張支架結合彈簧圈治療急性破裂的動脈瘤。

1999年

第一例Onyx栓塞動脈瘤病例報道。

2003年

顱內專用支架出現。

2007年

血流導向裝置PipelineTM首次用於臨床,以巨大寬頸動脈瘤作為主要治療對象;同年,美敦力第一款隨機轉點設計的機械式解脫彈簧圈——AxiumTM上市,助力提升了動脈瘤治療效果。

2008年

AxiumTM MicroFX生物微纖毛彈簧圈上市,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具有穩栓效果的彈簧圈

2012年

AxiumTMPrime SS & ES彈簧圈獲得FDA批准,對瘤壁壓力最低、安全性最高的彈簧圈面世。

2016年

AxiumTMPrime Framing Coil 成籃圈誕生, 立足平衡“穩定”與“順應”,成就創新高科技。

2018年

PipelineTMFlex被FDA批准用於治療中小動脈瘤。

我國顱內動脈瘤的發生率最高在7%左右,人群SAH發生率1.3/萬/年,動脈瘤患者的年破裂率不到0.1%。對顱內動脈瘤破裂危險因素的評估可能比單純的治療更為重要。

本期總結:動脈瘤填塞的理念一直未變,技術條件一直在變;如何挑選合適的器械、選擇合適的尺寸,對神經介入治療非常重要。

講者簡歷

直播回放 | 天壇醫院李佑祥:顱內動脈瘤栓塞發展簡史

李佑祥,醫學博士,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中心首席專家,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神經介入研究室主任。主要從事出血性腦血管疾病血管內介入栓塞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目前主持一項國家科技部對發展中國家科技援助項目(中國與巴西合作-腦血管病介入新技術應用以及栓塞材料研究),作為課題主要骨幹,曾參與並完成國家 “八五”攻關課題《出血性與缺血性腦血管病新治療研究》、國家“九五”攻關課題《介入治療在顱內動脈瘤治療中的應用研究》,目前參與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衛生部“十百千”推廣計劃項目和北京市科技攻關重點項目等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各類國內外期刊上發表中英文醫學論著20餘篇,並擔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介入組委員、國家高值耗材評審委員會專家、教育部臨床醫學繼續教育指導專家、北京市衛生局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專家,在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中華醫學雜誌(中文版)、中華外科雜誌、中華神經外科、中國神經精神疾病等核心期刊審稿專家等職,先後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和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共4項。

直播日程

直播回放 | 天壇醫院李佑祥:顱內動脈瘤栓塞發展簡史直播回放 | 天壇醫院李佑祥:顱內動脈瘤栓塞發展簡史
直播回放 | 天壇醫院李佑祥:顱內動脈瘤栓塞發展簡史直播回放 | 天壇醫院李佑祥:顱內動脈瘤栓塞發展簡史

課程說明

直播回放 | 天壇醫院李佑祥:顱內動脈瘤栓塞發展簡史

神經介入作為新興的微創臨床技術,為許多神經系統疾病開闢了新的思路和治療途徑,正在迅速的發展和普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是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所在地。天壇醫院多年來為全國各地培養了大批神經介入專科醫生,在培訓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天壇醫院特組織優質教學資源,推出大型神經介入在線直播課程——天壇神經介入慕課2020。本課程講師由天壇醫院神經介入及相關領域資深專家組成,所有授課內容圍繞缺血性和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基礎理論知識、相關影像及介入治療的策略與進展。

往期回放

直播回放 | 天壇醫院吳中學:神經介入發展史

直播回放 | 天壇醫院李佑祥:顱內動脈瘤栓塞發展簡史

神外前沿-科技推動學科進步,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