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疫情“教會”我們的9件事,事關每個人以後的生活

一場疫情,奪去了上萬鮮活的生命、打亂了每個人的生活節奏。面對疫情,我們有了更多時間自省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更加謹慎於個人衛生、有更多機會陪伴家人......

英國《每日電訊報》刊登文章《往好裡說,新冠肺炎疫情是即將到來的災難性流行病的一次演練》,文章指出,目前尚不清楚此次新冠疫情最終會有多嚴重,但這次“演習”警醒人們必須反思。

這場疫情“教會”我們的9件事,事關每個人以後的生活

《生命時報》(微信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結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近期開展的網絡調查採訪專家,總結疫情“督促”我們做出的9個改變。

受訪專家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張侃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朱毅

本文作者丨生命時報記者 高陽

本文編輯|鮑捷

1 更加重視身體健康

過去我們專注於埋頭賺錢,為了金錢疲於奔命,透支健康。一場疫情,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因感染新冠病毒,變成了一串串冷冰冰的數字。大家才意識到,免疫力是一個人最強的競爭力,健康的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網絡調查顯示:

74%的人認為疫情對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對健康更重視;

居家防疫的日子裡,43.6%的人認為自己的作息比以前更規律。

這場疫情“教會”我們的9件事,事關每個人以後的生活

另有調查發現,疫情期間,國人平均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疫情下戶外運動受限,讓彈力帶、健身板、摺疊跑步機等居家健身器材熱銷,瑜伽墊銷量更是上漲了6倍。

2 改掉不良衛生習慣

不隨地吐痰

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不捂口鼻等不良衛生行為,在近兩個月間幾乎絕跡。

調查顯示,65.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比以前更注意個人衛生。

戴口罩勤洗手

在嚴控疫情背景下,人們都開始在公共場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適度的安全距離。如今,出門忘記戴口罩,人們彷彿有一種“裸奔”的感覺。

這場疫情“教會”我們的9件事,事關每個人以後的生活

分餐用公筷

國人喜歡聚餐,雖然傳承了飲食親情文化,但也讓“病從口入”。這次疫情中,家庭聚集性病例讓人們反思傳統飲食習慣的缺點。

提倡分餐,使用公筷,正在成為新的飲食風尚。不僅如此,許多餐桌陋習都要改改了:

吃飯時拿著筷子到處翻;

一邊吃東西一邊說話;

喜歡給別人夾菜;

吃完飯後當眾剔牙。

3 影響日常社交禮儀

數據顯示,一個噴嚏可以把鼻子裡的十多萬細菌以每小時100公里的速度推出來,擴散在方圓2~3米的空氣中。

一次握手能讓細菌在人群中呈裂變式傳播。

疫情發生後,人們發現,雖然握手已成為全世界人際交往中最普遍的社交禮儀,但反觀具有兩千年曆史的中華“拱手禮”則更顯文明、安全。

受疫情影響,各國領導人和民眾紛紛開始用手肘、腳等方式相互問候,不摸臉、不親吻、不握手,保持安全距離。

4 對自然常懷敬畏之心

過去,野生動物被送上餐桌,很多人卻不知這已經違反了自然法則。

這場疫情讓人們深刻反思口腹之慾下的罪孽。重新審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移風易俗,保護生態,對自然常懷敬畏之心。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

雖然近百年來,人類防疫能力取得長足進步,但面對自然界數以億萬計的微生物,還遠遠談不上充分認識和有效控制,要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5 對生活更有憂患意識

這次疫情中,有的人失去了親人,有的失去了工作,讓人深感生命易逝,人生無常,應珍惜當下。

未雨綢繆是這次疫情對所有人的教育。

過去,人們總覺得死亡離自己很遠,但看著身邊的人被隔離、被感染、甚至離去,人們會更珍惜眼前:

歲月飛逝,趁父母健在,多花時間陪陪他們,為他們買份保險,抵禦未來的風險;

趁著還有夢想,不再心存僥倖,開始反思自己,對生活做出重新思考和規劃。

6 更加重視家庭關係

快節奏社會里,人們都忙於工作,陪伴家人的時間非常有限。因為疫情,大家宅在家,難得有這樣一個和家人長時間共處的機會,也有了更多時間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調查顯示,由於這次疫情,47.6%的人認為,自己重新認識到了家庭的重要性,且男性要超過女性。

以往沒時間教育孩子、陪伴老人、向伴侶表達愛意,現在都有時間去實現了,迴歸到生活本應有的狀態,多了些陪伴和溫馨,把簡單平淡的生活過出滋味和意義。

7 認識到平凡職業的偉大

當城市按下暫停鍵,各種便捷服務都消失後,你是否還能從容不迫地生活下去?

這次疫情讓我們認識到,快遞員、外賣小哥、送水工、清潔工……每一個平凡的崗位都值得人們尊重,正是他們的辛苦付出,才讓我們的生活更便捷、更從容。

不是歲月靜好,而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調查顯示,35.4%的人表示,與以往相比,更意識到自己的工作對於社會的意義。正是各行各業的普通工作者,此刻以各種方式奮戰在自己的崗位上,復產復工,積極工作,支持著全國抗疫的戰場,才有了今天國內疫情的好轉。

8 尊重醫護的無私奉獻

新冠肺炎暴發後,全國4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和湖北各地。看到他們被口罩和護目鏡壓出的滿臉傷痕,看到他們在方艙帶給患者溫暖和歡樂,那些真實的畫面讓每個人感動。

經此一“疫”,我們認識到,醫者是疫情下的逆行者,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人們對醫務工作者的奉獻與無畏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希望當疫情結束後,醫患之間建立起來的信任能夠繼續溫暖人心。

9 強化民族凝聚力和大局意識

這次疫情史無前例地採用了封城措施,湖北以外的各地也根據當地情況採取了封閉和半封閉管理。人們自覺少外出、不聚集,都是在通過自己的努力不給國家添亂,為醫護工作者減少負擔。

這場疫情“教會”我們的9件事,事關每個人以後的生活

學生們自主學習網課;上班族在家打卡堅持工作;企業服務大局、調整生產線,“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政府全力保障物資供應和社會有序…… 這些都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大局意識。透過這些行動,人們也看到了中華民族強大的民族韌性和凝聚力。

疫情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次修煉和蛻變。願此“疫”之後,我們能更加積極面對生活。

來源:生命時報

(SX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