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的行動,依靠于思維而不是習慣的時候,他就真正成熟了

當一個人的行動,依靠于思維而不是習慣的時候,他就真正成熟了

(經驗主義害死人)

習慣可能是經驗,為什麼毛澤東常說經驗主義害死人,因為情況或許發生了變化,甚至很大的變化;但是有些行動主義很強的人,卻可能因為不善思考,依然使用以往的經驗。從理論上說,只有情況完全類同的情況下,經驗才可以照搬。

就像戰爭沒有固定的形,有的人習慣於人多勢眾,有的人喜歡精兵。韓信和孫武是戰爭名家,就坦言人多易勝;而曾國藩從來都是以少擊多的;強調精兵,這在蒙古軍隊、金軍、清軍中都表現得極其明顯。蒙古、金、清其時全族人口加起來也不到一百萬,軍隊往往數萬而已,但是面對動輒數十萬的宋軍或者明軍,幾乎做到戰無不勝。

蘇聯元帥朱可夫、秦名將王翦等人作戰,同樣要求軍隊最好數倍於敵,至少兩倍。

雖說戰爭的情況異常複雜,不是單單人多人少的問題,但至少說明即使戰爭這樣重大的事情,如果按照經驗主義,思考不當,也會導致眾散人亡。

當一個人的行動,依靠于思維而不是習慣的時候,他就真正成熟了

(幼稚的本質是因為沒有思考)

幼稚的本質是因為沒有思考,或不會思考,或不會深入思考。

沒有思考就不能站在相當高度發現事物的本質,只按表象做事,這隻能抓住表面,深入不了根源;抓不住根源,就解決不了問題;看到有瘤就割掉,卻不根除形成的原因,那麼瘤還會長出。

舉個例子,追女孩子,如果你不思考就不行;假如你成天想送花,請吃飯,請看電影,把自己弄得跟條狗一樣,最後人家說聲“不合適”,你就傻眼了;婚姻能強求嗎?你覺得好、條件夠了就能結婚嗎?

如果你設計一番就不一樣了,假如讓一切看起來非常自然順暢,是不是妹子更容易接受?梁宏達說過一個方法,逐漸接近,這次請姑娘幫個小忙,下次再請人家幫個小忙,第三次說:你看幫了這麼多次,能不能請你吃個飯?這時女孩是不是容易答應,人之常情嘛!餐廳選在電影院旁邊,吃飯之後,說今天有個什麼什麼電影,去看看?比較自然吧。凡是自然的,就比較讓人容易接受。

上面這個方法雖然聽起來簡單,但是操作起來可行性極強;你不需要高山深海般的技術,此法用得好就比畏縮哀求好百倍。

其次也不一定非要去電影院,來點高雅的,聽個歌劇如何——即使你沒有聽過現場也會有感受;或者某某的音樂會,甚至話劇、木偶劇都可以。

看電影這種接觸一般是比較不容易的,如果沒有前期的鋪墊,看電影坐一、兩個小時,也可能因為尷尬使你更加失敗;所以關鍵在於前期多接觸。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開始就要思考,她是不是很合適?這是戰略性問題。

性格、家庭背景 、經濟狀況、教育等是不是適當?但是年輕人有幾個考慮這些呢?這就是很多人談戀愛失敗時最大的根源——開始就註定了的。最終造成強烈的痛苦——失戀是人最深刻的痛苦之一。

沈從文跟張兆和合適嗎?張兆和一生都看不上沈從文,並且曾問:沈跟自己在一起幸福嗎、或許不這種話。按說沈從文如果不著急,再過幾年,什麼樣的找不到呢?跟一個看不起自己的人在一起幸福嗎?

當一個人的行動,依靠于思維而不是習慣的時候,他就真正成熟了

(成熟就是正確,按事實辦事)

所謂成熟就是正確,正確就是接近於事實,按事實辦事。事實的深刻性在於其背後的本質,指的是抽象的、隱藏的東西,不是表象-雖然表象後面隱藏著本質。

但本質卻不是一下能夠看出來的,如果本質一下就被看出來了,那還叫本質嗎?

魔術一表演就被人看穿,就不叫魔術;小說寫得過於清晰,就不是小說。

一個會思考的人,本身就是魅力無窮的。因為足夠的聰明會使人羨慕,沒人敢蔑視一個會思考的人。

一個會思考的人,不會輸。

面對垃圾人他會躲開,不去那些人易出現的場所;

對待一般人,微笑但是不多說話;

而在高級場合,他才活泛起來。

人說話是有檔次的,有的人滿篇廢話,羅羅嗦嗦,不明所以;而有的人深刻雋永,幽默風趣;這就是成熟的魅力。

一個女人一定會喜歡一個成熟的人,這本質上是由於女人力量不足,潛意識中需要安全感形成的。

當一個人的行動,依靠于思維而不是習慣的時候,他就真正成熟了

(成熟是一種魅力)

要想變得成熟,就要學會思考;思考主要表現在根源性、創造性、系統性方面,這不是容易的事;一個人上學那麼長時間,學什麼呢?說穿了就是學會思考。

多問幾個問題,多思考怎麼做才能提高思維能力,同時還要有閱讀、寫作等。

如果不成熟,三、四十了依然幼稚,一定被人看不起,一定有很多罪受;即使老了,回憶起來,亦盡是後悔、艱澀和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