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汽車3D打印已經不是一個新鮮事兒了,不過這項技術目前在汽車領域逐漸普及,現在在很多豪華車品牌上的應用也開始變多,在製造零部件製造方面,3D打印都提供了更為高效便捷的方式。這項技術對於廠商來說可以快速實現創新,那對於車主來說通過3D打印的車和零部件靠不靠譜呢?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3D打印靠譜嗎?

3D打印技術目前多用在汽車零部件的製造上,對於複雜的零部件製造,能做到高精準的3D打印技術存在著諸多優勢。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應用3D打印技術的那些汽車

現在的人們選擇購車,不僅僅只是作為工具來使用,會有更多的個性化需求,如造型複雜的輪轂;表面線條、紋理更加複雜的車身蒙皮部件或內飾部件,兼具輕量化、安全性和舒適性的汽車鏤空座椅等,在這些設計上,3D打印可以輕鬆實現,當前像保時捷、布加迪等豪華車均應用了3D打印技術。

一、保時捷——可選硬度的輕量化3D打印座椅

保時捷官方表示,通過研究並使用3D打印技術,可以生產出一種全新形態的桶型座椅,並且該座椅可以替代傳統桶形座椅。據悉,保時捷配件有限公司從2020年開始為保時捷911及718系列車型提供該定製座椅。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二、布加迪——世界首個3D打印的新型鈦合金八活塞整體式制動鉗

也許在我們的慣性思維裡,3D打印出的零部件多應運用於結構或框架件上,可布加迪卻應用與它的制動卡鉗上。這臺價值300萬美元,搭載1500馬力的16缸渦輪增壓發動機,百公里加速2.5秒的布加迪Chiron,最高時速可達420公里/時。在這輛超跑上應用了世界首個3D打印的新型鈦合金八活塞整體式制動鉗。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三、邁凱倫P1——3D打印輪圈

雖然這款輪圈是專為邁凱倫P1車型打造的,但它並不是邁凱倫官方生產的,而是美國的著名輪轂製造商HRE為其開發的。這款輪圈為了保證強度採用了鈦合金材料,並且在製作過程中還採用了特殊的金屬熔鍊工藝,所以強度方面完全超越常規制造方式生產的零部件。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四、MINI——3D打印個性化內飾

個性與自我是MINI的車主一直以來的代名詞,MINI在今年推出3D打印個性化定製內飾的服務。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這項個性化內飾定製包括車身側舷窗轉變燈裝飾面板、副駕區車飾面板、LED迎賓踏板和LED車門投影儀。不過這項服務還沒向亞洲市場開放,可惜國內的車主還要再等等了。

五、奔馳——為其卡車和老款車型3D打印更換配件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很多人喜歡老車的人都會有難尋更換配件的煩惱,在2019年8月,梅賽德斯 - 奔馳公司宣佈使用3D打印技術為其卡車和一些老款車型生產金屬零件備件,讓維修養護更換零配件不再成為難題。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六、本田——3D打印概念車除管架結構其餘均3D打印而成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在2016年的日本CEATEC展上,本田展出了一臺除車身管架結構,其餘均採用3D打印,包括車身面板、整個廂式後備箱結構等。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除了車身可以打印出自家LOGO甚至廣告以外,車廂內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貨物需求打印個性化的結構。

七、YOYO——3D打印整車價格便宜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從本田推出3D打印概念車後,在2019年12月3D打印汽車XEV公司推出首款產品YOYO,基礎包定價5999歐元一輛(約合人民幣4.6萬元),眾籌目標金額50萬歐元,擬定於2020年12月發貨。目前YOYO已經登錄了世界最大的眾籌平臺Kickstarter。

八、大眾——不走尋常路3D打印零部件工具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大眾的兩位工程師不走尋常路,與大多汽車廠商3D打印汽車零部件有所不同,他們專注於3D打印零部件工具。

汽車領域3D打印靠譜嗎?盤點那些應用3D打印的汽車

這款車輪保護夾具,傳統採購價格為800歐元/個,工具開發時間為56天;而現在運用3D打印從設計開始僅需要10天便可完成,且價格降至21歐元/個。

總結:3D打印技術在整車和零部件商的應用越來越普及,這項技術不但可以高效生產工藝複雜,對加工精密度要求高的零部件,也逐漸走向生產經濟型整車的方向,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未來會有更多廠商使用3D打印技術,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能讓更多消費者享受到個性化定製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