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善寺 | 不空法師圓寂那夜,古寺池水忽竭

在小寨的東南方向有一條興善寺西街,看名字就知道這條街的存在是因為興善寺。但剛來西安第一年,以為只是依著古時候的叫法,竟然不知道在商圈林立車、水馬龍之中,還真的坐落著一座千年古寺。後來和朋友一起去上香,才知道居然還有這樣一個地方。


大興善寺 | 不空法師圓寂那夜,古寺池水忽竭


興善寺始建於西晉泰始二年(公元226年),距今1700多年,但當時的名字叫做“遵善寺。直到隋朝隋文帝楊堅擴建西安為大興城,這座寺廟恰好位於城中規劃的“靖善坊”區域。於是取城名“大興”和坊名中的“善”字,於是“大興善寺”這個名字便沿用至今。


大興善寺 | 不空法師圓寂那夜,古寺池水忽竭



隋唐時代,長安佛教盛行,長安城109坊(或110坊,曲江池佔一坊之地),有77坊設有寺廟或道觀,其中僧寺64座,尼寺27座。而在這些大大小小,星羅棋佈的寺院中,大興善寺無疑是最為著名的寺院之一。

由印度來長安傳教及留學的僧侶,在寺內翻譯佛經和傳授密宗。大興善寺因此成為當時長安翻譯佛經的三大譯場之一。


大興善寺 | 不空法師圓寂那夜,古寺池水忽竭


隋開皇年間,隋文帝在此建立“國立譯經館”,印度僧人那連提黎耶舍、闍那崛多和達摩笈多先後在此譯經弘法,被後人尊為“開皇三大士”。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又有被稱為“開元三大士”的印度高僧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在此駐錫。

也正因為文化交流的頻繁和眾多高僧大師的存在,大興善寺也在隋唐年間在歷史和宗教發展中起到了巨大的影響。不僅是當時的皇家寺廟和宗教文化交流之地,也是舉世公認的中國佛教唐密宗祖庭。


大興善寺 | 不空法師圓寂那夜,古寺池水忽竭


提到興善寺和密宗,就不得不提不空法師。不空法師幼年出家14歲遇見了大師金剛智,並隨他來到大唐。此後在大唐受戒,學習律儀和唐梵經論。在金剛智圓寂後,他奉遺命率弟子37人,奉國書前往獅子國(斯里蘭卡)。

在獅子國他廣事搜求密藏和各種經論,獲得陀羅尼教《金剛頂瑜伽經》等八十部,大小乘經論二十部,共計一千二百卷帶回大唐。從肅宗德元年(756年)始,入朝住興善寺譯經。他的弟子惠果大師正是日本真言宗始祖海空(就是貓妖傳裡的海空和尚)的師父。


大興善寺 | 不空法師圓寂那夜,古寺池水忽竭


史書記載,在大興善寺內有後池,《酉陽雜俎續集》裡說,在不空大師臨終時,大興善寺後池的水忽然枯竭了,到惟寬禪師時,因下雨而通泉,白蓮藻自生,幾十年後,到了段成式寫《酉陽雜俎》這本書的時候,池子已經又變成陸地了。

傳說大興善寺素和尚院有青桐四株,唐憲宗元和中(806-820年),卿相多來此院遊覽。柏樹到了夏天分泌黏液,沾到人的衣服上洗不掉。


大興善寺 | 不空法師圓寂那夜,古寺池水忽竭

有一次昭國鄭相和丞郎等數人來大興善寺避暑,因為討厭柏樹的黏液,就對大興善寺的素和尚說:“弟子替大師伐了這些樹吧,伐一棵柏樹就栽一棵松樹。”到了傍晚,素和尚玩笑著對柏樹說:“我種了你三十多年,你卻分泌黏液惹人討厭。如果明年還這樣,我一定把你砍掉當柴燒。”從此以後柏樹竟然夏天再也不分泌黏液了。

唐詩《題興善寺後池》中寫:隔窗棲白鶴,似與鏡湖鄰;月照何年樹,花逢幾遍人;岸莎青有路,苔徑綠無塵;永願容依止,僧中老此身。


大興善寺 | 不空法師圓寂那夜,古寺池水忽竭


但盛極的大興善寺在唐武宗會昌年間的滅佛運動中也未能倖免於難,寺內建築多被拆毀。

後世屢次重修,如今方丈、殿堂、鍾、鼓樓和山門等。大多是清康熙年間或清同治之後重修起來的。在寺內後院中,至今還留著弘一法師(李叔同)“萬古是非渾短夢,一句彌陀作大舟”的偈語。


大興善寺 | 不空法師圓寂那夜,古寺池水忽竭


千年之後,這裡的香火依舊旺盛,寺內往來的香客仍是絡繹不絕。寺裡的鴿子,悠然而靈秀。屋頂還站著曬太陽的鴿子和麻雀。而千年前那些瑰麗壯美的故事,早已在一次次的變遷之中成為了歷史,那些湧現出的大師也早成了千古一夢


文/城牆下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