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岜沙的憂傷 240X360cm 2016年 紙本設色


畫家·秦嗣德

這些具有當代視覺審美趣味的水墨人物作品,

有生活,有思想,

有情感,有溫度,

有感染力,

令人耳目一新,

帶給讀者審美愉悅的同時,

也帶給我們諸多深層次的思考和啟示。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藝術家 · 秦嗣德

秦嗣德,男,1968年出生于山東日照,先後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中央美術學院文學碩士學位。師從李少文、田黎明教授。

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吉林藝術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教育委員會會員,國家人事部書畫人才委員會委員。


當代現實主義繪畫創作的一面鏡子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獨立藝評人 陳 焱


秦嗣德是當代中國畫壇一位以現實主義手法表現當下眾生百態見長的優秀中青年水墨人物畫家。近年來,他以水墨鄉土的當代性,以當代人視角,悉心洞察體驗當下身邊芸芸眾生百態,並以質樸清新的水墨語言形式,把它們藝術地表現出來,創作了一系列以社會底層為主體的水墨人物作品,這些具有當代視覺審美趣味的水墨人物作品,受到了美木界的廣泛關注。這些作品有生活,有思想,有情感,有溫度,有感染力,令人耳目一新,帶給讀者審美愉悅的同時,也帶給我們諸多深層次的思考和啟示。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流動的鄉土 248x230cm 紙本設色 2012年



梳理秦嗣德中國畫創作的探索實踐,不難發現,他比較好地堅持踐行了趙望雲先生提出的“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創作理念和藝術思想,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時代風貌;他的創作飽含著對於普通平民生活的深切觀照以及關於普通平民命運的深切關懷,因此他的作品充滿了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彰顯出人道主義力量。他筆下那些散發著泥土氣息的鄉土人物,可以說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與情感。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小哥偷閒圖 240x240cm 2018年


這種眷戀鄉土的情結和心繫蒼生的情懷,使秦嗣德的目光久久凝視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塊土地,並以當代現實主義繪畫藝術手法對於這塊腳下這塊土地、對於這塊土地上的父老鄉親、兄弟姐妹的生存狀況和精神狀態,做多元性的立體觀照。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掌中世界—夢遊 240x122cm 2018年



讀秦嗣德的水墨人物畫,很容易讓人聯想起19世紀法國最出色的以體現農人題材而著稱的現實主義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也容易讓人聯想起長安畫派開山鼻祖趙望雲,更容易讓人聯想起現代著名畫家蔣兆和、周思聰,因為他們同屬於現實主義的現代水墨探索者和踐行者,以自我的方式對現實釋懷人文的精神關照。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遠退 240x120cm 2017年



這種感覺,不僅僅源自他的水墨人物作品兼具了米勒的質樸凝重,趙望雲的純樸渾厚、骨高氣雄,周思聰清新灑脫的筆墨以及富有極強表現力的造型能力,更在於秦嗣德與他們走了同一條藝術之路——現實主義創作道路。從趙望雲到蔣兆和到周思聰,再到羅中立,都在現實主義道路上一路前行,為現實主義繪畫探索做出了艱苦探索和卓越貢獻,但現實主義繪畫在中國還遠未完成。秦嗣德從這些前輩手上接過現實主義繪畫創作接力棒,一路奔跑,對當代現實主義繪畫進行多元性的立體觀照,並在前人探索的基礎上,站在這些前輩的肩膀上,負重前行,通過對一個個個體人物表像與內心的解析,便讓我們窺見一個時代的生活習氣與精神風尚。因此,我以為,秦嗣德當代水墨人物的探索創作,更具時代性,也更為純粹,可以走得更遠。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惠安女 180x98cm 2018年



秦嗣德是一個具有浪漫情懷的現實主義藝術家。從他的現實主義繪畫創作中,我們或多或少都能窺見到他的精神世界:悲天憫人的情懷和抑鬱憂傷的色彩。中華民族百年曆史的主色調在他畫筆下隨著宣紙漸次展開。他多以普通鄉土農民作為表現對象,關注他們在當代社會中的精神狀態。老人系列《觀》、《行》、《青果》、《山路》、《 體胖者》,鄉土系列《厚土》、《流動的鄉土》、《岜沙的憂傷》、《春天裡的合影》,青春系列《小哥偷閒圖》、《掌中世界·夢遊》、《遠退》,《惠安女》系列,這些具有當代視覺審美趣味的水墨人物作品,描寫和謳歌了農人的勞作日子和憨厚性情,畫家對社會平民群體寄予了一種感同深受的精神介入,水墨的語境表達出的是平凡歲月的淡泊與寧靜。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惠安女 180x98cm 2018年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秦嗣德敏銳觀察並捕捉到了中國社會轉型期這一特殊歷史階段普通平民不同身份角色的轉換,流動的是的鄉土,變化的是身份,而不變的是回望故鄉的雙眸以及回望歷史的眼神。秦嗣德抓住城市與鄉村的變換與變奏,城裡人、鄉下人角色身份的轉換變化,創作出了《小哥偷閒圖》、《流動的鄉土》《岜沙的憂傷》等一批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水墨人物作品,把農民工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普通平民形象通過當代水墨畫形式藝術地表現出來,其美術史意義與藝術價值自不待言。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山路 150x70cm 2019年



現實主義,往往泛指文學藝術對自然的忠誠描寫。藝術範疇的現實主義,則是指對自然或者當代生活做準確、詳盡和不加修飾的描述。現實主義摒棄理想化的想象,而主張客觀觀察事物的外表,據實摹寫。不難看出,秦嗣德走的正是一條現實主義創作路線,就是真誠地反映真實的世界,展現普通人樸實的生活,在創作中揭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普通人的人性。在當下全球化語境下,現實主義已經不僅僅是繪畫所指,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新的現實主義已是人類共生共存與和諧發展的唇齒相依關係。藝術家的藝術創作也需要做如是觀。在對芸芸眾生的描述中,為人類留下視覺的記憶,為當代中國人留下時代的記憶——無論是偉大還是卑微,光明還是晦暗,富裕還是貧窮,高雅還是鄙陋,歡暢甘甜還是苦澀抑鬱。如此,才是具有普界價值和生命力的現實主義,否則將把現實主義帶進死衚衕。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行 70cmX180cm 手工紙 2018年



秦嗣德當代水墨人物畫的探索實踐,其實已經觸及到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傳統藝術批評中延續千年的批評術語能否適用於當代水墨的批評?我們應該構建什麼樣的批評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構建的基礎是依託於中國文化哲學還是可以借鑑西方的話語?”(趙盼超:《傳統與當代的溝通與跨越》)實質上就是一句話,即應如何理性看待和處理傳統與當代問題。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觀 70cmX180cm 手工紙 2018年



縱覽新時期40年來的中國美術歷史,就是一部傳統與現代、傳承與創新的藝術交鋒史,傳承與創新不絕於耳,各路英豪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特別是“85美術新潮”以來,各種美術探索紛紛登場,對國畫傳統的筆墨表現方法進行了各式各樣的探索與嘗試。“新文人畫”、“實驗水墨”、“新生代水墨”、“都市水墨”,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傳統迴歸、新水墨、新抽象水墨,等等,林林總總,熱熱鬧鬧,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沒幾年。這其中,守住筆墨底線的主張和如何開拓創新的喧囂,此起彼伏,五花八門各式各樣自詡的所謂“新水墨”作品在中國畫壇層出不窮,不斷展現。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趕圩 150x70cm 2019年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40年來,儘管中國畫家一刻沒有停止對於現代性、當代性的追求和探索,但一個不爭事實是,他們仍然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徘徊、彷徨與遊離,彷彿傳統與當代之間橫亙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其實,繪畫作為一個藝術門類,歸根結底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的功能在於溝通,核心就是要解決“雞同鴨講”問題,也就是說,你講的話要有人聽得懂!——當然,一種新的藝術語言被普遍接受,往往需要一個過程。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藏區寫生 96X178cm 2016 年



作為長期從事美術教學研究與創作的中青年畫家,秦嗣德與同時期很多學院派畫家一樣,對中國畫在現代語境下的繼承與發展問題有著自己獨立的思考。但他從不片面看待傳統與當代問題,更沒有把傳統與當代問題對立起來看待。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他認為,“傳統水墨丹青是建立在一種由技而道的品格和情操方面的人文思想,一種精神世界的視覺結構。”“對中國傳統的認識,對中國文化情操的哲學思考,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與體驗,是中國畫文化心性的基礎,也是構建中國畫文化空間的基礎。”中國文化精神注重對“意”的追求與表現,中國畫的造型取向在於“意”與“神”。中國古代人物畫的造型,從民間到宮廷到文人,從魏晉至唐宋元明清發展的興衰過程,一直以中國文化精神做背景,注重對“意”的追求與表現,注重精神內涵的抽象思維模式,形成了民族文化的獨立語境。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鵝莊老人 180x98cm 2018年


正是基於對中國畫的這一認識,秦嗣德從來不曾排斥過傳統。相反,他認為傳統對於一箇中國畫家來說,如同空氣、陽光和水一樣不可或缺。但是,這種不排斥不是依賴,而是在傳承基礎上的溝通與跨越。作為人物畫家,秦嗣德也並沒有由於過分強調觀念性從而喪失作品的藝術性。從他的人物畫創作實踐來觀察,秦嗣德對於傳統與現代、繼承與創新保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在創作中始終保持一種疏離與遊離,或者更準確地說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一方面,他從傳統出發,學習傳統,致敬經典;另一方面他立足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超越傳統,保持中國畫的傳統根脈、中國畫的純粹性和時代精神。對中國畫“傳統”及“現代性”的開放認識,使得秦嗣德的作品在具備表達性的同時,又不失中國畫的筆墨精神和時代氣象。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鵝莊老人 180x98cm 2018年



以當代普通民眾人物作為主要表現對象,關注他們當下的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是秦嗣德創作的主題。在他的作品中,往往不刻意增加複雜的空間背景,即使需要背景也是採用虛化的處理方法,藉此突出和反襯人物形象。無論是他的寫生作品,還是水墨作品,我們都能看到他採用了簡化的處理手法,來強調他對形象的真實的直觀感覺。秦嗣德無疑屬於寫意人物畫家,強調的是人物的“意象性”特徵。有時候他也會在某一個局部著意,讓其變得細膩而豐富,還會在某個局部留白,讓其變得混沌與粗放。這種有意取捨的處理方式,加上墨色濃淡變化及黑白對比,往往使畫面呈現出既有強烈視覺衝擊力,同時又不失細節和趣味的藝術樣式。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鵝莊老人 180x98cm 2018年


坦率地說,我對包括秦嗣德在內的生於20世紀60年代,經歷過學院教育,爾後又在大學美院一邊執教、一邊研究、一邊從事中國畫創作的畫家們充滿敬意。他們憑藉一腔熱情與夢想,理想化地選擇了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藝術之路。他們對藝術的探索與嘗試,始於一種時代使命感和責任感——既要承擔傳承中國畫的責任。還要擔當起汲古開新、繼往開來、面向未來的歷史責任。他們接受過美院嚴格的寫實性訓練,同時又感受到這種寫實性不足以表達自我,不足以表現時代感和“當代性”。於是開始了一種新的藝術探索與嘗試。這些帶有批判性質的探索與嘗試,曾經引發了一系列關於中國畫傳統與現代問題的大討論,比如,“中國畫已到窮途末日”、“繪畫的形式美”、“筆墨等於零”等等。這些討論的話題涉及到了中國畫的傳統與現狀、前途與命運問題。雖然通過討論,爭論雙方發現彼此的觀點正在不斷向對方靠攏,彼此都發現誤會了對方。這種誤會原來是彼此對傳統抱有偏見,彼此對時代感、“當代性”都發生了誤讀。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鵝莊老人 180x98cm 2018年




長期以來,大多數人一直以為,中國傳統的藝術精神是守成的,是繼承的,這成為我們不變的認知。其實不然。中國藝術的核心精神是“變中求不變,不變中求變”的“動態美學”。這種“動態性”讓中國傳統藝術精神變得更加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也使其具有了超越時代的生命力。那麼再回到“當代性”誤讀問題上來。有些保守畫家思想上排斥“當代性”,在創作時又難以避免,有些畫家思想上追求“當代性”,在實踐中又不可得。用以上理解“傳統”的方式反過來觀照“當代性”,就不難發現,“當代性”就是畫家不可避開的“時代精神”,這種時代精神既包含了反映到觀念層面的對當代社會的藝術化思考,也包含了反映到國畫語言層面的新的藝術表現樣式。(趙盼超:《傳統與當代的溝通與跨越》)

由此看來,秦嗣德們正在探索嘗試的水墨人物畫具有時代性、前瞻性、探索性,其民族性和學術品格更是無可置疑。儘管這種探索和嘗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但秦嗣德們的水墨人物創作及其作品,可以視作當代中國現實主義繪畫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個值得美術界關注和研究的樣本。

我們期待秦嗣德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當代水墨精品力作。

2019年6月20日,初稿於五龍山。

【作者簡介】

陳焱,原為新華社記者、資深媒體人,國家機關幹部。現主要從事藝術品品鑑及藝術品市場研究,專欄作家,獨立藝評人,策展人。


秦嗣德《惠安女》組畫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惠安女 180x98cm 2018年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惠安女 180x98cm 2018年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惠安女 180x98cm 2018年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惠安女 180x98cm 2018年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惠安女 180x98cm 2018年




讀著名畫家秦嗣德筆下的水墨人物作品

惠安女 180x98cm 201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