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美食小科普:長安第一菜,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陝西美食小科普:長安第一菜,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中國的傳統餐飲文化歷史十分悠久,菜餚在烹飪中有很多的流派。但無論是中國傳統的“八大名菜”,還是“十大名菜”中,卻從沒有陝菜的“位置”。某音帶火了無數的陝西小吃,讓人們知道了涼皮泡饃胡辣湯的魅力,殊不知“陝菜”的獨特之處。

陝菜又名秦菜,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周代八珍》(炮豚、炮牂、淳熬、淳毋、搗珍、漬、熬、肝膋)。經歷了幾千年歷史飲食文化的積澱,陝菜不僅博採各地的餚饌之精華,還兼收各民族佳餚之風味,挖掘、繼承歷代宮廷菜餚之技藝,裡面還包含了許許多多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底蘊。

陝西美食小科普:長安第一菜,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提起陝菜,就必須要說到這源於唐代被譽為“長安第一味”的“葫蘆雞”了。這道菜因色澤金黃,形似葫蘆而得名,食之皮酥肉嫩,香爛味醇,回味無窮。

相傳葫蘆雞創始於唐代天寶年間,是唐玄宗禮部尚書韋陟的家廚所做。從選材用料到烹煮手法,都十分講究。“非三爻村的倭倭雞不做葫蘆雞”就是指這正宗的葫蘆雞原材料必須選用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雞”,這種雞飼養一年,淨重一公斤左右,肉質鮮嫩。

陝西美食小科普:長安第一菜,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韋陟是韋安石的兒子,出身於官僚家庭的他,從小便錦衣玉食,窮奢極欲,對食物的要求也非常之高。《雲仙雜記》中曾對其有過描述:“韋陟廚中,飲食之香錯雜,人入其中,多飽飫而歸。語曰:‘人慾不飯筋骨舒,夤緣須入郇公廚。’”

陝西美食小科普:長安第一菜,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據說是這韋陟在他六十大壽時突發奇想,讓他的家廚去做一道酥嫩鮮香的雞肉來招待自己的賓客朋友。這一次,他家的廚師採用就選擇了先清蒸,再油炸的辦法去製作雞肉。

韋陟品嚐之後很不滿意,覺得這雞肉老而柴,絲毫提不上酥嫩,讓自己在賓客面前丟了面子。壽宴結束後,怒火難息的韋陟命人將這個廚師找出來,要重重的責罰。這位廚師被鞭打的皮開肉綻,奄奄一息,最後失了性命。

第二個廚師吸取了前一位廚師的經驗,選擇了先煮,後蒸,再油炸的方法,做成的雞肉雖然達到了酥嫩的標準,卻因為太爛,裝到盤裡就已經骨肉分離,不成形狀。韋陟看了後大怒“這奴才如此無禮,還敢偷吃?”於是,第二位廚師也因此丟了性命。

陝西美食小科普:長安第一菜,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這因為一道菜打死了兩個廚師的事情,讓整個府上人人自危,心驚膽戰。但又迫於韋陟的淫威,廚師們只能繼續想辦法。第三位廚師選了一隻兩斤的雞,宰殺褪毛,清洗乾淨。

為了讓這雞肉不碎,在烹煮之前就用麻繩將這雞捆起來煮熟後,放入各種調料上鍋用籠屜蒸透。蒸後再放進油鍋炸至金黃。這樣做出來的雞十分酥嫩可口,香味撲鼻,韋陟十分滿意。因形狀酷似葫蘆,便得名“葫蘆雞”。

陝西美食小科普:長安第一菜,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秦人食秦菜。上千年來的發展與積澱,賦予了陝菜十分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它不同於川菜的麻辣生香,不同於粵菜的精細清淡,更多的是一種獨屬於老陝人的淳樸與簡單。

文/城牆下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