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作《道德經》,隱藏了諸多大道理,網友:學到了

千古名作《道德經》,隱藏了諸多大道理,網友:學到了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道德經》中到底有哪些道理吧。

千古名作《道德經》,隱藏了諸多大道理,網友:學到了

1.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翻譯】:

  最高的道德形態,是徹底順從道。

  道作為存在物,完全是恍恍惚惚的。恍惚之中有形象,恍惚之中有實在。在他的深遠幽暗中,有一個精神存在著。這個精神至真至切,充滿了信實。

  從古到今,他的名字從不消失,好叫人們看到萬物之父。我怎麼曉得萬物之父呢?就是由他而來。

千古名作《道德經》,隱藏了諸多大道理,網友:學到了

2.“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1]。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翻譯】:

  受屈辱的,可得成全;受冤枉的,可得伸直;低窪的得充滿,將殘的得新生,缺乏 的便獲得,富有的便迷惑。

  所以,聖人與道合一,做天下人認識上天的器具。不自以為能看見,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榮耀,所以大 功告成。不自以為大,所以為天下王。

  正因為不爭不競,天下沒有能與之爭競的。古人說"受屈辱必得成全"的話,豈是虛構的嗎?那確實得成全者,天下便歸屬他。

千古名作《道德經》,隱藏了諸多大道理,網友:學到了

3.“希言自然。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翻譯】:

  少說話,合乎自在本相。

  狂風颳不了一清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興起風雨的是誰呢?是天地。天地都不能長久, 何況人呢?所以,從事於道的人就認同道,有德的人就認同德,失喪的人就認同失喪。認同道的人,道便悅納他;認同德的人,德便歡迎他;認同失喪的人,失喪便擁抱他。

  信心不足,才有不信。

這裡節選的一段話便是《道德經》中十分經典的一段,老子以一個“道”為基準,奠定了全書的基調,之後便開始了他的思想傳達。之後的內容,大家沒事的話也可以自己瞭解一下哦,這本書足以讓你勘破人生的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